昌都火山带
一、早奥陶世火山岩
青泥洞群由变质砂岩、板岩和石灰岩组成,夹薄层变质安山岩(玢岩)和粗面岩,为板内伸展火山岩组合。
二叠纪和二叠纪火山岩
角嘎组安山岩-英安岩凝灰岩、英安岩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安山岩和少量碱性玄武岩,下崖村组安山岩、粗安岩流纹岩和火山碎屑岩。火山岩化学成分在53.93%-66%之间,w(K2O)/w(Na2O)比值小于10,属于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和碱性系列玄武岩。Lgτ-lgδ图显示投影点落在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区。火山岩组合应属于活动洲际裂谷边缘的肩弧火山岩。
三。早-中三叠世火山岩
马拉松岩群中的火山岩包括凝灰岩、流纹岩、英安岩、火山角砾岩和英安岩流纹岩。W (SiO _ 2)为66.43% ~ 75.29%,英安岩为66.43%,流纹岩为75.29%,w(K2O)相对较高(5.34% ~ 5.52%),属于钙碱性火山岩。在LOGτ-LOGδ图上,所有点都位于造山带和活动大陆边缘,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的肩弧火山岩。
四。晚三叠世火山岩
甲皮拉组和巴贡组火山岩包括安山岩、碱性玄武岩(少量)、流纹岩、角闪石和凝灰岩,主要分布在玉龙窄带内。碱性玄武岩中二氧化硅含量为49.55%,W (Na2O) (4.09%) > W (K2O) (0.96%)。在硅碱图上,它落在碱性区域。中酸性火山岩w (SiO _ 2) 61% ~ 75.89%,w (Na2O) < w (K2O),属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在W (TiO _ 2)-W (Zr)图中,着陆点都在岛弧区。根据澜沧江北(东)倾断层和蓝片岩的时代,该区晚三叠世为岛弧环境,属于岛弧火山岩。
五.新近纪火山岩
火山岩产于拉乌拉组中部,包括碱性粗面岩、粗面岩、流纹岩和安山岩,为中央火山喷发。W (SiO _ 2)的岩石化学特征为60% ~ 74%,W (K2O)为3.33% ~ 4.66%,少数达到6%,由钙碱性向强碱性转变。其原因可能是三江主断层走向并向右滑动,两条断层之间的地质体(块体)扭动形成张性断裂,碱性岩浆沿张性断裂侵入地表形成板内(陆内)张性火山岩。
总之,昌都火山带火山活动相对较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二叠纪至中三叠世早期,位于江大和唐吉扩张裂谷带之间,但由于反向挤压,形成肩弧火山岩组合。而晚三叠世火山岩位于昌都上逆冲板块的构造部位,形成岛弧火山岩组合。中新世以后,受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影响,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深断裂向右走滑,发育ne向伸展断裂,形成中央板内(陆内)伸展钙碱性-强碱性火山岩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