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居住特色和优势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成立于1951,12年5月,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彝族自治县,也是云南省第一个民族自治县。全县有两个街道、两个镇、两个乡,土地面积2908869亩,人均26.1亩,耕地面积174099亩,人均1.2亩。在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生活着654.38+0.4万勤劳、勇敢、智慧、淳朴的彝族、汉族、哈尼族、回族、蒙古族等各族人民。少数民族占62.8%。目前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等。
编辑本段的历史沿革
峨山历史悠久。根据塔甸老龙洞出土的人类下颌骨、石器、骨器、兽骨等化石,证明约在1-20000年前,人类已经生活繁衍。
据史料记载,峨山地区在先秦时期属古滇国管辖,汉代属宜州郡豫园郡。三国时期,宜州郡定为建宁郡,峨山属建宁郡豫园郡,隋属南宁总督府。唐初属南宁绛县。后来属于南诏通海都督府。宋代大理国属秀山县。元宪宗第六年(1256),有1000户,0万户转阿。元世祖致远十三年(1276),迁易州,转临安路;二十六年(1289)迁易县,属安福。明洪武十五年(1382),仍设易县,划归临安府。明制清沿。民国开国者,仍名易县。民国二年(1913),下府,设路。民国18 (1929)年,废除道统,改由云南省政府管理。19年(1930),改称峨山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0月24日在滇中成立峨山县临时人民政府,1949。1950年2月2日,县临时人民政府从滇中迁回县城。1951 12年5月,峨山民族自治县成立。
1954 6月18更名为峨山彝族自治区。1956 65438+10月17更名为峨山彝族自治县李玉玺区。1971年调入玉溪地区。1998转玉溪市。
编辑此行政区划。
峨山彝族自治县辖双江、小街、甸中、化念、塔甸、岔河、大龙潭、浮梁棚5镇3乡。华年农场?目前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等。
编辑本节2005年经济发展概况。
2005年完成。
国内生产总值6543.8+4.86亿元,比2002年增加5.85亿元,年均增长654.38+04.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5亿元,比2002年增加2.87亿元,年均增长3.01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5亿元,比2002年增加0.58亿元,年均增长26.72%;农民人均纯收入2928元,比2002年增加802元,年均增长1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28元,比2002年增加2498元,年均增长12.07%。
2005年,工业经济拉动全县生产总值11.2个百分点,比2002年提高6.7个百分点。资源和区位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同时,很好地促进了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强,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大农业投入,实施农业科技措施,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全县粮食种植比重由2002年的50.4: 49.6优化到2005年的41.5:58.5。烤烟支柱地位得到巩固,粮食、油菜稳步发展,畜牧业结构调整和良种引进力度加大,林业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
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私有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明晰产权,激活机制,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特色产业集中,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强发展动力,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形成以“一瓶酒、一块铁、一袋肥、一锅油”为主体的县域特色产业。
第三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24∶33∶43调整到2005年的22∶36∶42。[1]
2011年综合
[2]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37.92亿元,增长10.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18万元、17.97万元、13.77万元;财政总收入7.65亿元,增长3%,地方财政收入3.86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23亿元,增长3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54.38亿元,增长2654.38+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6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6089元,增长16.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
农业经济
农业总产值9.95亿元,增长7.8%。粮食总产量5591万公斤,增长17%,确保了粮食安全。烤烟生产再创佳绩,烟叶收购11.64万公斤,销售收入221万元,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烟农增收4355万元,实现烟草税收4858万元。全力支持红塔集团推进全国首个烟草种植基地玉溪庄园和峨山丰沃园建设,努力打造有机烟叶生产基地。种植油菜6.29万亩,实现产值3598万元。蔬菜种植3.43万亩,实现产值9837万元,增长53.9%。积极推进良种繁育、动物防疫和标准化生产工作,实现畜牧业产值3.54亿元,同比增长15.6%。稳步推进“2213”工程,新植竹子2.43万亩,核桃291万亩,魔芋1.02万亩,除虫菊1.2万亩;共种植竹子13.22万亩,核桃17.33万亩。完成中低产林改造65438万亩。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赔付324万元。全面落实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强农惠农政策,兑现补贴资金11.55万元。启动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资金,兑现339万元。投入1656万元,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2个。投资265438+万元实施17个新农村重点村项目。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总产值52.63亿元,增长14.8%。“四个一”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产值36.53亿元,优势地位更加凸显。实施《关于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后,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入园项目26个,实现产值37.4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65.438+0.1%。重点工业项目顺利推进,田源生物质能源、顺兴纸业65438+万吨包装用纸、宏丰建材60万吨回转窑水泥等产业化扩产项目建成投产;矿冶集团年铁矿深部开采技术改造、天恒通泰公司1万吨菱铁矿磁选、劣质褐煤深加工等项目稳步推进。绿之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第一期龙门电站即将竣工,第二期雨果电站建设正在积极推进。新银河化工搬迁扩建、中粮集团1.5万吨木薯燃料乙醇、湘展公司3万吨数控机床铸件及精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服务行业
以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民族文化旅游、房地产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6543.8+0.377亿元,增长7.7%。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完成《峨山县旅游总体规划(修编)》、《亮子路之恋》文化旅游线路规划和《塔店镇大溪部分区域概念性规划》编制。推进“伊人谷”等景区开发建设,全年接待游客7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5.1%。继续实施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全年补贴15338台、6710000元。交通运输和房地产保持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监管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城乡市场蓬勃发展。
编辑此段落的种族概况。
目前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等。
编辑运输的这个部分
峨山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国道213贯穿全境,是通往思茅、西双版纳等南部边疆的交通咽喉。县城距昆明126公里,距玉溪28公里,距昆玉铁路终点站17公里。昆玉、豫园高等级公路建成后,到昆明只需1多小时,到玉溪20分钟。?
编辑自然资源的这个部分
峨山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煤、铜、钴、镁、铅、锌、硅、高岭土、硅浴土、花岗岩、大理石等。这些矿藏大多分布在公路沿线,质量好,赋存集中,便于开采。其中铁矿石储量1亿吨以上,平均品位50%以上,煤炭储量近3000万吨,且多为优质无烟煤。峨眉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生态环境良好,低纬高海拔立体气候,极其适合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茂密的森林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
编辑此部分的基础结构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纳入国家电网,全县8个乡镇73个村(办)全部通电、通路;已建成公路65,438+0,356公里,新建高速公路(豫园公路)预计2000年通车。城乡程控电话总容量近万门,开通了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机,建成了15个专业市场。
编辑自然地理的这个部分
峨山是高原地貌,东部地形狭长,西部地形宽阔。中国海拔2000以上的高山有60多座,较大的有高露山、大溪山、宗果山、大黑山和火石头山。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部被曲江(县内称仙河)切割,形成由西北向东南高山峡谷相间的地貌。中部的岔河、塔店、浮梁棚等乡镇属于岩溶较为发育的石灰岩地区。山峦起伏,洞穴洼地多,地下沟渠河流纵横,地表水源匮乏。西部和北部山高坡陡,清深谷窄,地形破碎。全县平均海拔1691m,最高点为北部甸中镇镜湖行政村火石头山,海拔2583.7m,最低点为吕雉河西侧的雅乐,海拔820m。
峨山地层出露完整,从最晚第四纪到古昆阳群地层,其中7000万年至2.25亿年前的中生代地层分布最广,占全县总面积的60%以上。
峨山位于康滇地盾的东部边界。燕山运动期间(约7000万年前),康滇地盾强烈褶皱,形成了许多断裂带。县城东部的双江和小街位于曲江断裂带上,地壳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据史料记载,从康熙三十五年(1695)到公元1970年的275年间,共发生了7次大地震。10月5日上午1970 1: 00: 34发生里氏7.7级大地震,震中在小街镇大海恰行政村驻地梅子树村。地震影响了云南省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其中峨山、通海、华宁、建水等县受灾最为严重。峨山受灾面积达475.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3.58%。小街、双江等镇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
编辑这部分生物化石
1,恐龙化石。现在它在甸中镇西古雅村附近,在顾靖村以南1.5公里的山坡上。岔河沿河村、中正村东200米山坡上;大龙潭达克村;在西社迭以北1 km至绿之江山坡等多处发现了距今2.35亿年、1.7亿年、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的恐龙化石。
2.古代象牙化石。15在甸中镇团山水库发现长0.11 m、宽0.08 m、厚0.025 m的古象牙化石,现由峨山县文化馆收藏保存。
3.其他动植物化石。在甸中镇嘉里木村发现一具爬行动物化石,经鉴定为“蛇尾属新种”,命名为“峨山蛇尾属”。时代是侏罗纪晚期。在嘉里木村附近的“莫若一多”(彝语,鱼睡觉的地方)发现了许多鱼化石,经专家鉴定为“早侏罗世硬骨硬鳞鱼”,是现代边鱼和鲤鱼的祖先。此外,塔店乡黑尼村附近也发现了“莫若一朵”化石。
浮梁棚乡稻香村以西吕雉河沿岸的悬崖峭壁上有许多中生代植物化石。在碳质灰岩上,有多种乔木亚纲和层次分明的真蕨类植物化石,被专家称为中生代植物化石宝库。
4.恐龙脚印。在典韦村东茅山脚下的“仙池”石灰岩上,地质队发现了198265438+2月的1707个恐龙脚印,每个脚印呈鸡爪状,间距为1.2m,中趾为0.31m。两边脚趾0.25米..
据调查,1.7亿年前,“仙池”一带是沼泽和湖泊地区,气候炎热,水边生长着茂密的蕨类植物,是恐龙生活和活动的地方,所以它们经常在湖边的淤泥上留下明显的脚印。后来湖泊干涸,植物死亡,恐龙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而灭绝,但留下的脚印却随着泥土变成岩石,成为珍贵的化石而保存了下来。
编辑此本地特产
街头捣碎鸡
华年烧鹅
坡脚杂菜
核桃煮鸡蛋
玉林泉酒
玉林春酒始创于清朝中叶,民国时期在滇中地区声名鹊起,至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玉林春酒一直坚持云南传统小曲小锅发酵工艺,坚持纯粮酿造。以其棉、甜、净、爽的独特风格和人格魅力,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并在米卡中历久弥新,带给人们激情和欢乐。
2005年,玉林泉酒业乘势而上,与世界500强企业——泰国tcc集团联姻,实现强强联合,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依托泰国tcc集团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管理理念、良好的人脉关系和卓越的产品品质,玉林春天将建设成为中国大型小曲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和国际知名品牌。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员工500多人。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造就了一支能吃苦、懂管理、善管理、精技术的专业队伍。2008年,玉林泉酒业基础酒产量达到7000千升,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利税超过2000万元。公司20年成功研发53原浆白酒、12年50陈酿白酒、52陈酿白酒。以其独特优良的品质和精美的包装装潢,引领云南小曲白酒跻身中高档白酒行列,改写了云南有好烟、好茶、无好酒的历史。
玉林泉酒业发展过程中,捷报频传。2007年,玉林泉酒获专家评选的“云南十大名酒”第一名。荣获“云南名牌”,连续八年荣获“云南省消费者最喜爱商品”称号。2005年,中国酒业协会将玉林泉评为“全国白酒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品牌”,国家白酒评审委员会改选评定样品酒。商务部举办“中国名酒”评选活动,玉麟泉被专家誉为云南省唯一参评品牌。最可喜的是,玉林泉酒业成为云南省唯一一家参与中国《小曲酒》国家标准制定的企业。玉林春酒作为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产品档次和行业地位大幅提升,成为全国37家重点白酒生产企业。
气候特点:峨山属于亚热带半湿润凉冬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总的气候特征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差立体分布。年均日照2286.9小时,日照率52%。年太阳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27130卡。年平均气温15.9℃,月平均最低气温1月为8.4℃。7月最高为21.2℃。
由于县内不同地区海拔高度悬殊,气温不一。华埝、雅乐等低热河谷地区最高,年平均20℃左右,农作物一年可收获三次,大溪、宗郭等高寒山区最低,年平均13℃左右。
由于县内小块种类多,地域性强,低热河谷坝散布在山间,小范围内山与山之间温差非常明显。无霜期约268天,部分地区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霜冻出现。降水量适中,年平均降雨量934.6毫米。
其分布特点是:山区多于坝区,坝区多于河谷区,如富粮棚、塔店,年降雨量1000-1100 mm,双小街930 mm,甸中、大龙潭800 mm,低热河谷区如雅乐、华年仅700 mm..降雨集中在夏季和秋季。5月-65438+10月平均降雨量为765.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82%,特别是8月中下旬有暴雨或大暴雨。165438+10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达到169.3 mm,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8%。降雨量每年变化很大。比如1971年降雨量达到1229.4 mm,而1979年降雨量只有518.1.4 mm,年降雨量850-65438+。在过去的40年中,有65,438+09年是丰水年,8年是正常年,65,438+03年是短年,其中有5年是年降雨量小于750毫米的干旱年..
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