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有什么要求吗?种草有什么要求?

1.因地制宜选择品种。优质饲草的品种很多,不同的品种对气候和土壤的要求也不同。品种选择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当地环境条件,二是根据利用方式,三是根据饲草质量、适口性、饲养动物。近年来,该市草原站根据畜牧业发展需要,在牧草新品种引进和示范种植对比试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筛选确定了适合河套灌区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包括中牧1紫花苜蓿、阿尔贡金紫花苜蓿、苏丹草、湖南谷子等。青贮玉米品种有科青1、科多8号、兴储1、三元青贮1、青贮67等。购买种子时,要在专门供应草种的地方购买,并了解牧草品种介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2.精耕细作适时播种。饲草抗逆能力强,相对于农作物种植,管理相对省时省力省事。而牧草种子大多较小,对播种的要求较高,所以牧草的播种比种粮更细致,对整地、土壤水分、播种深度的要求也更严格。播种前要深耕细耙整地,上部要空,下部要实。根据灌溉方式,要调整土地平整作业,保证整个田地均匀受水。盐碱地,注意排灌,苗床尽可能不留杂草残根,土壤保持适宜的含水量。贫瘠的土壤应施适量的底肥,有利于根瘤菌的早期形成。播期可以是春播或夏播。当土壤温度稳定在5℃以上时可以播种。在春季干旱、沙尘暴较多的地区,可以通过降雨或灌溉后播种;夏播时,应注意选择短季谷类或油料作物作为覆盖播种或套种播种;以紫花苜蓿为例,播种深度宜浅不宜深,宜1 cm-2 cm,视土壤质地、经营情况、季节而定。粘性土含水量好,夏季宜浅,0.5 cm -1 cm。沙土含水量差,春天播种可以深一点,不要超过3厘米。

3.加强管理,促进发展。首先是打破土壤表面硬化。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表层常形成板结,影响出苗,应及时清除。第二是清除田里的杂草。根据牧草种类和面积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或选用合适的除草剂。如果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防治。因为大部分草类都是直接用来喂养畜禽的,所以在病虫害防治上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提倡生物防治。三、合理灌溉施肥,种植饲草增加鲜草量,要想获得高产,需要有相对较好的水肥条件,所以充足的水肥是充分发挥优质饲草生产潜力的关键措施。一般情况下,优质饲草喜湿,怕淹,要及时排水。灌溉频率和数量因牧草种类和灌溉条件而异。种植前应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要基肥;播种的同时施种肥,种肥用量少,以无机磷氮肥为主,出苗后追肥以速效无机肥为主。第一次追肥应在生长开始至分蘖前进行,以氮肥为主,磷肥次之,以增加饲草的分蘖。第二次追肥应在牧草收获前进行,可施用钾、氮肥代替磷肥。第一次使用后进行夏季施肥,施氮、磷、钾肥促进牧草再生;秋季可施足钾磷肥,不施氮肥,以保证次年牧草越冬和更新的需要。

4、适时割草,有效利用。饲草的刈割期一般根据饲养对象和需要确定,但也必须考虑饲草本身的生长情况。过早刈割产量低;刈割晚,草质粗老,营养减少,不利于再生。一般豆科牧草多在初花期刈割,禾本科牧草在抽穗前期刈割,不仅产量高,而且营养丰富。不能把茬割得太低,也不能割得太频繁。留茬过低会影响饲草生长,留茬一般为10cm。过度频繁的割草会导致草地的衰败。根据不同的目的,应采用刈割次数来控制其质量和产量。如果草比较嫩,叶子比较多,应该增加割草次数。如果用作青贮饲料,需要较高的产量,应减少刈割次数,甚至在青贮过程中一次性刈割。

5、加工储存,均衡供应。夏秋季节,农作物的茎、叶、杂草生长旺盛,产量高,能源源不断地给食草畜禽提供青饲料。冬春季,畜牧业生产将进入一年一度的干草季节。牧草供应的不平衡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夏秋季节,经过刈割、加工、调制、储藏,无疑是解决冬春草荒的主要途径。牧草的加工利用主要包括干燥和青贮。晒干干草,禾本科牧草应在抽穗至初花期收割,豆科牧草应在初花期至盛花期刈割。有两种干燥方法: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干燥后可制成草捆、草粉、草饼、草块。青贮是目前最常用的储存方式之一,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牧草的营养,可以长期储存。其关键技术是粉碎、压实和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