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什么有的人对别人的看法那么好?
真正的原因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你将获得一种人格;播种一种人格,你将获得一种命运;播种一件好事,你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播种邪恶的行为,你将得到一个坏的结果。
你有权利不公平地对待别人,但你的不公平态度会让你“自食其果”。而且,更进一步,你释放的每一个思想的后果,都会回到你自己身上。因为你对别人的所有行为和想法都是通过自我暗示的原理记录在你的潜意识里的,这些行为和想法的性质会修改你自己的性格,而你的性格就相当于一个磁场,把和你性格相同的人或情况吸引到你身边。
确切的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文明。一个人真正成为一个文明人是不容易的。正因为这是一个很高很难的要求,所以我们现在的社会总是反复提倡“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出现过很多先贤,推己及人。大禹治水的故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高尚典范。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娶了土山石的一个姑娘。当他想到有人被淹死时,他的内心就像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和不安。于是他告别妻子,带领27万防汛群众日夜开展抗洪救灾工作。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经过13年的战斗,疏浚了九条大河,洪水入海,消除了洪水,成就了千古不朽的丰功伟绩。之后有一首民谣叫《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十三年,致力于为民解难。
实地观察和调查,团结勤奋听取意见。
3.过屋不入,废寝忘食。
河道疏浚,洪水被摧毁,所有人都乐于灌溉农田。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我一定比禹干得好。只要我疏通河道,让洪水流向邻国,岂不是轻松很多?孟子毫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如果把邻国作为集水地,洪水会倒流,造成更大的灾难。有仁心的人不会这么做。这就是“以邻为壑”这个成语的由来。
从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水利这两个故事来看,白圭只想到自己,没有想到别人。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错误观念是不可避免的。大禹治水通海,虽然辛苦,但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难,也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难。这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和效仿。
“设身处地”的道德情怀,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据说在国际红十字会的总部里,挂着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人类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中国有句话:“人和万物繁荣”。他人的良好言行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润滑剂。愿所有炎黄子孙时时处处推己及人,让五千年灿烂文明之花开得更加灿烂芬芳。这一点的推广对整个社会意义重大,从而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实现全球的和谐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