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经销商需要什么条件?
其实作为一个厂家,要想知道如何帮助经销商,首先要知道经销商想要什么。只有抓住经销商的内在需求,围绕需求写文章,厂家才能真正团结一致,步调一致,实现共赢。事实上,不同发展阶段的经销商有不同的内在需求。换句话说,不同发展阶段的经销商对厂家的要求和期望是不一样的。这就像一个人在沙漠中行走。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救命水,你却给他馒头。显然,这是不合时宜的。作为一个辉煌的工厂员工,他们一定能洞察经销商的需求,去什么山,唱什么歌,对症下药,真正与经销商携手完成一个辉煌的合作过程。经销商按其发展阶段可分为初创期、快速发展期和成熟期。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厂商应该给予他们不同内容的帮助和支持。初期:花年年相似,人年年不同。在分销领域,每年都有一些新的经销商涌现,但也有一些老经销商逐渐消失。这是竞争的规律,谁也回避不了。但是,如果一个厂家,尤其是中小企业,面对一个处于起步阶段的新经销商,应该怎么做工作?这还是要从讨论经销商的现实或潜在需求开始。在初始阶段,经销商一开始可能会缺乏或缺少资金。毫无疑问,这个时候如果厂商能够通过房产、车辆等动产或不动产的抵押来提供一些信用,那将是最好的结局。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必然是经销商的感恩,他们会更加努力把产品做强做大。其次,经销商在起步阶段的经验往往不足。所以他也需要厂商提供一揽子的市场支持,尤其是人员的个人帮助。当然,也包括厂家对经销商及其人员的定期培训和提升,例如,经营理念、营销理念、市场运营技巧的培训和管理培训。通过厂家的辅导工作,发扬工厂人员的师徒精神,让经销商快速掌握必要的操作市场的技能,让自己早一天成熟。第三,经销商需要厂商的鼓励。起步阶段的经销商往往初入市场,心理比较脆弱。他们需要厂家不断的鼓励,才能让经销商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饱满的激情。这种鼓励包括厂商对其市场运作的肯定,对其微小进步的及时表扬,对其努力工作的物质(如返利)和精神(提供培训机会、旅游)奖励,对其偏离企业方向和目标的善意提醒等。最后,作为厂家,经销商要大胆放权,敢于让他们操作,鼓励他们创新性地操作市场,允许他们犯原则之外的错误(跳货、低价销售属于原则),因为他们处于起步阶段,在市场操作上往往更有创意,更容易总结提炼出新的操作模式。比如厂家在培养新经销商时,不仅帮助其协调车辆配送,加快资金周转,避免资金短缺,还会派精干有经验的销售人员进行贴身指导。根据销售季节的变化,得出一年不同时间段要开三次订货会,总结出“两差两高”的营销策略模式,即“产品差异化、高价格、高促销、促销差异化”发展阶段:应该说大部分经销商都处于发展阶段。现阶段经销商发展很快,但问题也最多。所以作为厂家,在经销商销售产品的过程中,要想让产品不走样,就需要厂家不断的引导和教育,不断的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满足自己对厂家的需求,达到双方厂家的目的一致。首先,由于业务和人员的快速扩张,发展阶段的经销商此时最需要的是真正实现公司化运营,将市场推广与内部管理推广协调匹配。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工厂人员,要协助经销商“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如人员招聘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标准、客户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市场管理等。经销商只有遵循“规律”,才能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的管理轨道。其次,既然是快速发展的阶段,就要开发大量的空白市场和网点,需要厂家派人员。规划空白市场和网点的开发,需要协助经销商开发下游客户,尤其是重点客户。这不仅是为了帮助经销商,也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下游渠道,进而控制整个市场。因此,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经销商来说,帮助他们开发市场,不断提高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再次,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经销商需要营销支持,不仅包括营销政策、促销支持、人员支持、各级渠道的理货支持,还需要教练支持,即通过教练模式,帮助经销商打造一支能打硬仗、苦仗、恶战的销售团队,包括下游客户团队,这就需要通过开会培训而不是教练培训。最后,作为厂商,需要在这个阶段给予经销商咨询和顾问式销售,能够发挥经销商的经济顾问和业务顾问的作用,根据市场信息及时判断未来的产品和市场趋势,指导经销商及时进行转型或调整,为经销商的管理和运营提供战略指导和帮助,建立集成厂商的发展新模式。比如某厂商的销售经理,针对其客户一直销售低端产品的现状,通过对未来家电行业个性化、高端化趋势的分析,给他建议调整产品结构,重点推广企业推广的领先高端产品,与公司保持同步。然后,销售经理开始对经销商及其人员进行高端产品推广技巧的培训,手把手教他们销售高价产品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在销售过程中,还随时随地接受经销商及其人员的销售咨询,现场解答他们在促销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厂家销售经理如此认真的帮助下,经销商很快调整了产品结构,大幅提高了利润水平。成熟阶段:成熟的经销商是很多厂家的目标。他们有强大的实力和完善的网络。作为厂商,借助其强大的运营实力,往往可以快速的将产品传播出去,达到渠成浇水,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成熟阶段经销商的优势很明显,但帮助厂家的难度也很明显。在这个阶段,作为厂商,一定要做好自己该做的,能做的,弥补短板,进行立体辅助。首先,在不违背经销商和厂商整体利益的前提下,给他们提供最大的市场增长空间,比如新产品的区域或跨区域独家代理,给他们更大的市场销售范围。通过给他们一定的“跑马圈地”的权力,在充分保证他们利润的同时,也可以把市场做强做大,保持在一定的产品范围、渠道范围、地域范围内。当然,在可控范围内,也可以实行OEM模式。其次,作为厂家,也要对经销商进行深度的联合营销和深度分销,帮助经销商精耕市场,高密度渗透市场、渠道和消费者,例如,帮助经销商开发新市场,消除空白网点,减少或消除零送客户,在渠道终端与客户进行一对一的深度沟通,从而细化和细化市场,不断扩大市场销售份额,提高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再次,成熟阶段的经销商,因为市场更加成熟,收入更加稳定,因此,这个时候的经销商希望厂家当好裁判,当好市场秩序维护者。他们最担心和害怕的是,因为厂家经营不善,市场秩序会混乱,会毁了自己多年的心血,又因为商品走私、囤货或者低价倾销的盛行,赚不到自己应该赚的钱。所以,在现阶段,如果厂家能以铁的手腕抓市场管理,那么作为经销商,是被厂家感激和信服的。最后,成熟的经销商也希望厂家有一个稳定的政策,从销售的产品、价格的维持、援助的力度等方面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支持。,而不是不断变化,让经销商百思不得其解。比如湖北格力电器,在市场相对成熟,市场管理难度较大,经销商违规频繁的情况下,厂家出面,厂家* * *共同出资成立联合营销体,即成立格力电器销售公司,统一产品调配,统一价格,规范渠道模式,打造真正的厂家一体化。运营后,厂商利益得到了保障,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成为行业标准。总之,厂商无论做什么,都要扎根市场,契合经销商,而不是“盲人骑瞎马,半夜来深潭”。作为厂家,只有根据经销商的发展阶段,发掘其内在需求,合理配置资源,才能真正与经销商合作,才能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