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人的商标

这是一场口碑极度分裂的发布会。

4月27日下午,在中国大饭店一楼会议厅,当65岁的黄鸿升在台上喊出“创维将成为世界十大汽车品牌之一”时,现场并没有激起多大波澜。

对于消息灵通的汽车媒体来说,可能早就习惯了这种自鸣得意的口号。

然而,对于那些熟悉黄鸿升过去创业历史的人来说,这要么是一场赌博,要么不是玩笑。

然而,历史总是残酷的。

65,438+05年前,冲动的奥克斯在宣布要造车后仅仅一年就匆忙退出了。同时,他留下了两个遗憾:我们做了一个汽车梦,这个梦的价格是4000万人民币。

15后,黄鸿升300亿入市,志在世界前十。

汽车圈不缺新故事,缺的往往是耐心。

所以黄鸿升说,我愿意为此再奋斗30年。

创维汽车≠创维汽车。

1978年9月,李东生、陈伟容、黄鸿升被华工录取,成为无线电工程专业的学生。

谁也不会想到,他们会成为改写未来中国彩电业发展的历史人物。李东生和陈伟容分别创立了TCL和康佳,而黄鸿升创建了创维。

如果创维是黄鸿升第一次创业的代表,那么造车就是他第二次创业的全部。

2009年,在经历了一段不愉快的插曲后,53岁的黄鸿升选择出售创维6543.8亿股,套现9亿港元,成立创元天地投资公司。

随后,创元天地、厦门金龙、南京东宇汽车集团投资重组南京金龙客车。至此,黄鸿升从家电大鳄变成了跨界汽车人。

同年,凯沃新能源汽车集团成立。

“我的血液里还有一点冒险基因。追求新的职业地图是我冒险的一种方式。”黄鸿升是这样回答的。

在获得工信部核准的乘用车准入资质后,2019 11,黄鸿升以凯沃集团为母公司成立江苏梅田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去年6月5438+10月,梅田首款新车ET5正式上市,补贴价格区间为15.28-19.88万元,正是当天创维汽车发布会上亮相的创维ET5。两者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这一操作是基于今年3月凯沃与创维的一笔商标交易:凯沃集团斥资2800万元获得创维集团对创维品牌第十二个商标的转让。转让完成后,“创维汽车”将成为凯沃新能源汽车集团旗下的智能汽车品牌,梅田一词将逐渐隐退。

这也是为什么创维内部人士一再强调,创维集团本身不造车,生产制造都由凯沃负责,凯沃只是使用创维商标。

另一方面,尽管黄鸿升头上贴着创始人的标签,但他本人在创维内部并没有头衔。简单地说,创维现在属于赖,而自己只是一个先驱。

但不可否认的是,创维汽车这个名字确实给黄鸿升带来了很高的流量和关注度。

即使没有直接关联,在黄鸿升看来,创维品牌33年的发展历史将成为创维汽车的有力背书,创维家电和创维汽车将实现双向赋能。

“创维的产品已经量产,经过了市场的检验。有了这个质量基础,再加上创维的品牌效应,创维的长期客户一定会把创维作为更新汽车的首选。同时,创维汽车的活跃和增长也能促进创维家电的销售。”黄鸿升说。

这副牌怎么玩

无论PPT造车与否,创维都需要打消人们对它的疑虑。

“我们有完整的制造基地和软硬件支持,这是我们制造智能汽车的信心,也是我们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凯沃在国内拥有七大生产基地和近千人的研发团队。同时开发了包括三电在内的自主核心技术,拥有近千项专利。

经过近10年的努力,凯沃已经悄然跻身国内新能源客车销量榜前3。

有了凯沃的经验,创维也制定了“2+4+N”的产品策略。在BE和CE两个纯平台下,到2025年至少推出4款全新纯电动汽车,并辅以混合动力汽车和其他能源动力汽车。

在最重要的渠道建设上,黄鸿升表示,创维将采取三种模式,一是利用现有的近100的梅田经销商(未来将扩大到1000),二是凯沃集团在各大城市中心的自营店,三是创维的经销商渠道联合营销。

“创维的门店主要做展示和试驾,轻资产的模式。”黄鸿升补充道。

虽然叫出了一个相当宏大的发展规划,但创维的销售目标还是很现实的。

据悉,创维汽车今年的销量KPI仅为1.2万辆。随着品牌和渠道的深入和完善,到2025年年销量将达到25万辆。

因此,黄鸿升提出了“1333”的目标:“1”意味着创维已经投入了1000亿,“3”意味着未来还要再投入300亿,市值达到3000亿。

钱从哪里来?黄鸿升说我们会在科技创新板IPO。

“汽车只有上市,才能做大做强。快速上市是我们的短期目标,争取年内完成申报,明年上市。”

虽然科技创新板IPO的审核正变得如此严厉,以至于不断有“撤单”的浪潮,但最新消息显示,新能源仍是科技创新板的重点支持领域,这对凯沃来说显然是个好消息。

写在最后

几年前,黄鸿升刚进入汽车圈的时候,有媒体问他,“不像家电行业,汽车行业投资几百亿,很多老品牌都在挣扎。你准备好了吗?”

虽然当时很难找到答案,但用黄鸿升今天的话来说,我绝对不会做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