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秋毫”的语文阅读训练
毕淑敏
①16岁,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当兵。军需官分发营养品,从一大块黑色粗糙的物体上掰下一块给我,说这是砖茶。
(2)砖茶拿东西的时候不小心掉进雪里了,我也没捡起来,弯腰太费劲了。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砖茶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我不在乎。老医生告诉我,这叫青砖茶,是用茶叶的老叶做的。发酵后颜色较深,茶碱含量高。茶碱能兴奋呼吸系统。如果有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砖茶可以缓解症状。是高原之宝。
没去过藏北高原的人,很难想象砖茶对边防军人的意义。高原上的水不到70℃就烧开了,不可能把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泡出来。我们要把茶饼打碎,放在搪瓷缸里,装满雪水,放在火边煨很久。渐渐地,一丝米色的蒸汽袅袅升起,缸里的水变成了红色和黑色...平原上绿色植物的精神在这寒冷的高原上以另一种形式复活了。
4慢慢喝茶会上瘾,所以很在意每个月发的砖茶数量。有一次收到营养后,我看着拿到的砖茶,委屈地说:“管事,有人拿了我的茶。你看,还有两个深深的印子。”事务长说:“哈!应该是三马克。不是拿走的,是工厂用机器压出来的商标。这茶叫‘川’。”我问:“这茶哪来的?”乘务长说:“‘川’字牌当然是四川的。”
从那以后,我就和这个砖茶朝夕相处。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大脑,成了我沉默的知己。
⑥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我找遍了北京所有的茶馆,却找不到我的三标朋友。失望之余,觉得在高原缺氧的时候,这一切似乎都成了海市蜃楼,我悄悄地永远离开了。
⑦三十多年过去了,尝遍了各种世界名茶,用过了各种精致的茶具,见过了复杂古雅的饮茶仪式,却总是迷茫。你不能把茶一饮而尽吗?茶叶不能用锡罐煮吗?茶叶里不能放盐吗?在天空中尖叫之后茶就不能喝了吗?
去四川出差,满怀希望地买了一杯砖茶,想着能再见到老朋友,却喝得没有了当年的韵味。我绝望了——舌头老了,砖茶的甜香和那段难忘的时光交织在一起,一直留在藏北高原的大雪冰封之下。
⑨今年,终于在湖北赤壁见到了老朋友。赤壁有个古镇,到处都种着茶树。因为这个地方叫杨楼洞,所以生产的砖茶就叫“洞茶”。有三清泉,三合一,即一个“川”字,已成为砖茶的商标。
⑩有了最后一课,不敢贸然相认。茶沏好后,我轻轻地喝了一口。
⑾一个晴天霹雳震动了大地!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绽放开来!
⑿上帝啊,在分开几十年后,妈妈又见到了你!你依然温暖,你一如既往的温暖!
[13]一时间,那种熟悉的感觉如阴霾般升起,青春的模样如老照片,在盆中渐渐显影,越发清晰。
[14]在那些冰天雪地满天的日子里,你可以慢慢咽下一口茶,强烈而涩涩的热流充满脸颊,立刻以奔腾的力量滑入战士们的心里,提醒着远方平原边疆上的人们,五颜六色的花草,亲人。他们疲惫的腰身再次挺直,成为国界上笔直的界碑;他们疲惫的双脚又矫健起来,巡逻着千里庄严的大地。
⒂青山绿水的赤壁茶林,你知道你给边防战士传递了多少温暖吗?你给了边防军多少力量!你知道你对我意味着什么吗!
【14】我像以前一样煮了洞茶,洒在地上,祭天。事务长和老医生都因为高原反应早逝。他们一定是在天堂闻到了这种简单的香味,沉思片刻后会说,就是这种好喝的味道,好茶!
(有删减)
15.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与“东茶”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请参考给出的句子,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每空8个字)(4分)
①→→→→→找砖茶,失望又迷茫→→→→→→→→→④
16.阅读段落⒂中带下划线的句子,并结合全文谈论“Dong Cha”对“I”的意义。(4分)
17.这篇文章洋溢着作者的深情,富有感染力。作者是怎么做到的?请以第⑦段和第⑿段为例进行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