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人喜欢吃什么?
平遥古城,自古以来商业发达,人口密集,特别是清代中叶,平遥成为最繁华的商业金融文化中心,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平遥饮食文化的发展。不仅在传统宴席中积累了“四四”“八八”“火锅四菜”“八八一得二”“九碗九菜”“十碗”“十二棋”等名菜,而且在名品中形成了“平遥牛肉”“平遥碗盘”“曹家熏肘子”“长山药”等名菜。慈禧太后1900年访问平遥时,时任知县用平遥牛肉、熏肘子、长山药等30多道当地名吃招待了慈禧太后,深得慈禧太后欢心。面食方面,古城的人们提炼出了面食之乡的特色。据说仅古城就有108种面食,但当地文化人士认为古城的面食种类远不止这些。目前,经挖掘、收集、整理、编写的古城菜品有600多种,各地风味应有尽有,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食后久久难忘。最近出版了《平遥饮食》一书,对古城的饮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挖掘。
平遥牛肉平遥牛肉在世界文化遗产命名之前就闻名于世。据说平遥的牛肉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唐宋时期成为平遥的招牌,明清时期进入辉煌。鼎盛时期,平遥加工牛肉的作坊多达数百家,平遥人对牛肉的喜爱可见一斑。时至今日,平遥牛肉仍是古城最响亮的招牌,牛肉商标“冠云”也是我省肉类加工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告诉记者,平遥牛肉最本质的特点就是“一块肉一把盐”,味道真的很纯正。如果加上其他调料,就不是平遥牛肉了。他说,平遥牛肉的制作技术最初是因为加工牛肉腐败变质而诞生的。一家名叫兴盛磊的平遥牛肉店的老板,秉承着晋商的节俭,不肯丢弃变质的牛肉,用盐腌制,重新煮熟。没想到,他发现它的味道很奇怪,很诱人。他脱口而出“这是平遥牛肉”,这个地域品牌就这样诞生了。平遥城里随处可见牛肉作坊和店铺。
但解放初期,由于物资短缺,人们几乎吃不起牛肉,平遥的牛肉加工厂也停产了。之后平遥的牛肉加工技术形成了几十年的空白,几乎让这项独特的技术失传。后来经过发掘和抢救,新一代平遥人改进了前辈的制作工艺,重新擦亮了古城的金字招牌。随着改革开放和古城旅游业的兴起,平遥的牛肉加工在9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直到“灌云”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肉色红润、香醇、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平遥牛肉受到了越来越多食客的青睐。目前,牛肉与古城几乎密不可分,堪称平遥除古城之外的“第二张脸”。
各种面食和小吃平遥面食品种繁多,制作精细。有三个特点:花样繁多,菜式多样,用料广泛,兼收并蓄,吃法多样,百吃不厌。浇头和食品规范也有两大讲究。平遥的面食种类繁多,连很多以面食为主,在山西长大的食客都叫不出名字。除了大家熟知的面食种类,如拉面、挑件、面条,正宗的“老喜儿”恐怕都叫不出名字了。
碗盘是平遥著名的风味小吃,相传为平遥古城南门外南堡村名厨董璇所创。平遥碗盘圆而薄,淡黄有光泽,软而硬,折叠自如,入口顺滑,久食不厌。冷食和热食都令人难忘。各种烹饪手法可以做出不同风味的菜肴,即使以菜肴为主,也可以做出丰富美味的“菜宴”。
曹家熏肘子是平遥的又一传统名吃,因入选宫廷贡品而闻名天下。曹家熏肘子用料考究,工艺独特。清代,武威山民写下了《熏肘子》这首诗,描述了这种名吃的魅力。此外,还有黄酒等,也具有鲜明的平遥特色。
长山药平遥,保健食品,被称为“长山药之乡”。平遥长山药原是我省地方品种,后被引种到河南、山东等地。在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阳光充足、排水通畅、地下水位以下、氢离子浓度为10至1000纳升、pH为6.0-8.0的沙质土壤中栽培。平遥月壁乡的土壤最适合种植长山药,那里出产的长山药价值最高。月壁乡种植和加工长山药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本草纲目》中指出,山药能治诸虚诸伤,治五痨七伤,除头面风,止腰痛,除烦热,补心气不足,开思维,多记,强筋骨,益肾气,健脾胃,止泻,除痰生津,润皮毛。生舂糊肿,硬毒可治。医热情与西游记中俞晔汤的紫佩汤,配以山药、黄芪,可治口渴、乏力、气喘。长山药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神经衰弱和腰腿痛。长期食用长山药还能延缓衰老,有“中国小人参”之称。
用长山药加工的许多美食都很受欢迎,如雪花长山药、蜜汁长山药、烧烤长山药等。,特别是平遥烹饪协会的程、、邓先生推出的“古陶长参宴”,其中一品为长参、泡椒参丁、彩参花、沙棘参片、干参母条、葱烧青海参、人参炖牛肉、榕山菇参、人参炒香米。这些菜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来平遥观光的游客。有人说,“平遥三宝——牛肉、漆器、长山药。”
目前,平遥长山药的开发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加工工艺也更加精彩多样,受到了美食家和普通食客的一致好评。
古城里还有无数其他种类的饮食文化,令人眼花缭乱。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为平遥的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因为游客来自五湖四海,口味各异,平遥的传统饮食也在不断融入新元素。也有很多外来的饮食文化逐渐融入平遥的饮食文化,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漫步平遥街头,随处可见南北美食的交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记者路过平遥南街的民间客栈时,古色古香的八仙桌上,现煮的咖啡香气四溢。店主说着英语给外宾端上咖啡,还端上了西式风味的凤梨酥。店主说,他在高校专门学过英语口语,在外宾的指导下学会了很多西餐的做法,还经常根据外宾的口味改吃平遥小吃。长期以来,他一直在探索中西文化的融合,一方面为外国客人提供美味佳肴,另一方面以特殊的方式向他们介绍平遥的特色美食。相信古城的饮食文化会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下得到更多的国际化发展和更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