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剧发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谭宝成被称为“愤怒的金刚”。5岁时随父亲在剧团跳舞,7岁成为学徒。15岁以后,谭宝成演出了《父子相会》、《白》、《金水桥》、《姚期梆子》、《五台会兄弟》等10多部吴京戏。
195210,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召开。谭宝成在衡阳湘剧的昆曲《醉山门》中扮演和尚陆。他以独特的金鸡独立风格坚持了40分钟,一口气打倒十八罗汉,立刻赢得了观众的长时间掌声。
演出结束后,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到后台看望演员。他握着谭宝成的手说:
祝贺你的成功演出!我们还有京剧《醉在山门》这出戏。没有你的演技,你的表演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当时,苏联戏剧家奥布拉兹·卓夫看了谭宝成的表演后,惊叹不已,对谭宝成的演技十分钦佩。他惊讶于自己能完成这些“高、难、深”的动作。
奥布拉兹·卓夫对此很好奇。回国后,他在莫斯科一家报纸上撰文介绍,说谭宝成的表演是“魔鬼的艺术”,并称赞鲁在《醉叩山门》中的表演荒诞不经,精彩绝伦。
在此期间,谭宝成与剧作家合作,改编并演出了许多传统剧目,如《家田庄》、《张飞打鼓》、《三闯辕门》等。他大胆创新,敢于设计新的唱腔。在粉丝中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美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1955冬天的至日1956春天,谭宝成在湘剧舞台上再爆一雷。他在《雁门关》中扮演了,在《田庄》中扮演了尉迟恭,在《断背山》中扮演了,在《芦花荡》中扮演了张飞,在湘剧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湘剧大三学生王华云,因在《周瑜》中的表演,被称为“活的周瑜”。1922 12因家境贫寒,进入民办湘剧科班学校华兴科班,师从戏曲艺术家苏春林学习吴业务。
65438-0926年,王华云出系后立即受雇于富春班,在大川部、益阳各乡镇演出。
这些乡镇的人大部分都是湘剧戏迷,见多识广,眼光独到。一旦他们觉得什么戏都不合他们的胃口,就只喝几口嘘声。受不了就脱了凉鞋扔在舞台上,一点都不给演员台阶下。所以“大川部戏难唱”这句话在湘剧里一度很响亮。
王华云天生一副好嗓子,长得帅。在大川部唱了一年后,他出名了。王华云戏路广泛,擅长刻画人物,尤其是他在《借箭遮遮掩掩》中对周瑜的表演和《翠屏山》中对石秀的表演,吸引了大批观众,座无虚席。
王华云很快成为湘剧中有名的小字辈,与当时红极三湘的小字辈师父、师兄吴少之齐名。他们分别被戏迷称为“活的周瑜”和“活的石秀”。
王华云也是老艺术家中不可多得的学者。他在长沙明德中学上夜校,是徐特立的学生。因为经常看《辞海》,所以大家都叫他“辞海”。
“九一八事变”后,王华云倡导湘剧同仁佩戴“* * *共赴国难”臂章,并与著名湘剧艺术家罗玉婷一起参与创作了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的《日奴毒》。该剧后来在长沙6家剧院轮流上演,轰动一时。
与此同时,素有“活泼多才”之称的许以65,438+04岁的高龄到长沙市金刚镇三元宫老戏班,先后拜彭深贤、纪振宝为师,学唱成长。经过三年的训练,他以洪亮宽厚的嗓音,集唱、读、做、打于一体,发展了非常依赖学生的歌唱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抗日战争时期,许参加了田汉组织的湘剧抗敌宣传队,并任第二队队长。在此期间,许带领演艺人员跋涉到湘黔农村市场,上演了爱国题材的《江汉渔歌》,自编自演了《骂汉奸》等剧目,深受群众喜爱。
长沙失陷后,许流亡桂林,组建湘剧团,演出新编历史剧《史可法》,继续开展抗日宣传。在此期间,他还参加了欧阳予倩、田汉等人组织的西南戏曲展览。
1952年,全国戏曲演出在北京举行,许主演的《琵琶行》获得演出金奖,一时间在北京引起轰动。在剧中,他扮演张广才,把一个救死扶伤、英勇战斗、爱恨分明的老人演得活灵活现,泪流满面。
陈企霞,11岁,入长沙同春园湘剧班,师从梁、何。
1938年,著名剧作家田汉在湖南组织发动湘剧艺人,成立湘剧抗敌宣传队。不久,陈企霞加入了宣传队,成为一名文艺战士。次年,陈企霞与田汉的弟弟宏恬结婚,成为田家的主要成员。在田汉和宏恬的影响下,她逐渐从一名普通的艺术家成长为一名新的戏剧工作者。
1940左右,是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陈企霞与田汉、宏恬合作演出了多部抗战话剧。她在《江汉渔歌》中扮演阮春华,在《新宋武》中扮演潘金莲,在《土桥之战》中扮演邢夫人,在《新会乔媛》中扮演瘫痪妇女。可想而知,她是家庭主妇,是剧团的主角。
新中国成立之初,陈企霞积极协助宏恬成立了由军队领导的洞庭湘剧工作组。她仍然是剧团的主要演员。期间除了改编《江汉渔歌》等剧外,还饰演女主角《九衣神娘》,在部队演出近百场。
从65438到0957,陈企霞去郴州项堃剧院当老师。1963年,她被调回湖南湘剧院工作,直到退休。
湘剧的兴盛除了老一辈艺术家的无私贡献外,也离不开新一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1949新中国成立后,湘剧出现了左大芬、彭立农等著名演员。
左大芬,著名青衣演员,65438-0954年入湖南湘剧团演员培训班,师从孔蓝燕学习青衣。后来,他又受到郑的亲自教导。
上世纪80年代初,左大芬在电视剧《西游记》中饰演观音,获得广泛好评。
65438-0986左大芬获全国现代歌唱艺术奖。1988因主演《潇峰分》获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左大芬的代表作有《送花剑》、《拜月》、《断桥》、《雁打回窑》、《阳门女子》、《郭亮》、《园丁之歌》等。
彭立农,青衣花旦,祖籍湖南长沙,是著名的湘剧演员。彭立农自幼跟随父亲彭菊生学习美术。早年师从湘剧艺术家吴少之,后师从湘剧艺术家肖全祥学习戏剧。
彭立农改革了湘剧丹角高腔的传统唱法,真假声结合,克服了一味要求高音,造成字不清声不美的唱法,追求字正腔圆。她高亢的嗓音如行云流水般歌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彭立农擅长青衣和花旦。22岁的她已经在三湘小有名气。在4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她出色地塑造了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女性形象,如赵五娘、王瑞兰、白娘子、、百花公主、、岳、潘、蒋捷、石奶奶等。
彭立农的代表作有《双拜月》、《猎雁回窑》、《猎回书》、《江汉渔歌》、《琵琶行》、《拜月》等。其中《琵琶行》获第一届全国戏曲大会表演二等奖,主演的《拜月》于1957拍成电影,是湘剧中第一部影视戏曲艺术电影。
湘剧传承人夏传金是湖南湘剧院著名演员,擅长扮演许胜一角。毕业于衡阳艺术学校湘剧中专,师从著名湘剧艺术家谭宝成。
1987 10、夏传金、谭宝成代表湖南省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与谭宝成同台表演湘剧昆曲《醉在门口》,受到各路媒体的高度评价。
在湘剧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正是因为湘剧中这些优秀艺人的存在,湘剧才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
这些艺术家不仅将湘剧艺术传承了一波又一波,还挖掘整理了湘剧丰富的遗产,将剧目从200多个增加到400多个,及时抢救了320多个即将失传的剧目。主要加工整理了《拜月》、《追鱼》、《扑克》、《记水》、《金丸》、《玉簪记》、《黄反五关》、《金沙滩》、《六郎斩》、《百花公主》等60余部剧目。
自21世纪初以来,一直活跃在湘剧舞台上的剧目有《琵琶记》、《拜月记》、《送花剑》、《醉打山门》、《一日太守》、《闹屋记》、《借靴记》等。此外,湖南湘剧创作演出了《古画英雄》、《红舞吧》、《李珍归乡》等现代戏,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湘剧的表演空间日益缩小。进入21世纪后,湖南湘剧团克服种种困难,创作演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现代剧目,一度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湖南省各县市相关部门以及部分艺人开展了湘剧保护传承工作。
2009年6月5438+10月,湖南省有关人士向政府部门提交了支持戏曲动漫产业发展的提案,呼吁对戏曲动漫产业发展给予政策支持。
意见书称,就在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时,外国动画人意外发现了它的魅力。日本人抢着注册中国经典作品的商标,仅《三国志》系列就有30多款。美国也将中国观众熟悉的《杨家将》和《西游记》搬上了好莱坞舞台。
有关人士认为,在发展湘剧动画方面,湖南本土动画人比外国动画人更有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品牌优势。湖南有庞大的戏迷群体,戏曲本身就有品牌效应。第二是国家效应。传统戏曲的故事、题材、叙事都非常经典。在此基础上,稍加改编就能得到一个好的动画故事。第三是题材优势,因为每部剧都有自己稳定的粉丝。
此外,戏曲题材还具有可复制性的特点,有丰富的剧目题材有待发掘。他们还认为,当务之急是政府要加大对动漫戏曲项目的支持力度,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有关人士还提出了湘剧动漫产业发展的规划方案。其中,成立了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研究院;开展经典地方戏演出和展览;建设戏曲动画卡通剧团演出剧场;建立戏曲动画人才培养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支持戏曲动漫出版等衍生产业集群企业发展。
同时,为了拯救湘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长沙出台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随后,有关部门选择长沙湘剧和长沙弹词作为试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市、区县名录体系。
《意见》指出,任何公民均可代表湘剧申报项目。申请人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是申请报告,即简要说明项目名称、申请人、申请的目的和意义;第二次项目申报,即说明申报项目的历史、现状、价值和濒危状况;三是保护规划,即说明未来五年的保护目标、措施、步骤和管理机制。
当年市财政也安排了保护工作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区县也将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有关部门还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团体开展学习活动。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作品的传承得到了他人的继承。
同时,为防止湘剧珍贵实物和资料流失,有关部门还鼓励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和传承人设立专门博物馆,收藏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
2006年5月20日,湘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无疑为湘剧的保护和推广提供了持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