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百科全书

葡萄是一种浆果,是世界上最古老、分布最广的水果之一。人类很久以前就开始培育了。它的浆果大多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因品种而异。几乎占世界水果产量的四分之一;营养价值高,可制成葡萄汁、葡萄干和葡萄酒。

目录

1.生活习惯

2.形态特征

3.分布范围

4.种植技术

5.购物技巧

6.营养价值

生活习惯

(1)温度

不同的葡萄类群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如早春平均气温达到10℃左右,地下30cm土壤温度为7-10℃时,来自欧洲、亚洲、欧美的杂交种开始发芽;山葡萄及其杂种在土壤温度为5-7℃时可以萌发。随着温度的升高,萌发的新芽会加速生长,新芽和花芽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5-38℃。温度低于14℃时,不利于开花授粉。浆果成熟最适宜的温度是28-32℃。当温度低于16℃或高于38℃时,不利于浆果的发育成熟,品质降低。根系开始活动的温度为7-10℃,25-30℃生长最快。不同成熟度的品种需要有效积温。如早熟品种萨巴珍珠需要2100℃的有效积温,中熟品种葡萄园女王需要2500℃,晚熟品种龙眼需要3300℃才能完全成熟。

葡萄对低温的耐受力因类群和器官的不同而不同,如欧亚种和欧美杂交种,芽萌发时能耐受-3至-4℃的低温;嫩叶和幼叶及花序分别在-65438±0℃和0℃下冷冻。在休眠期,欧亚品种成熟枝条的冬芽能耐受-16℃至-17℃,多年生藤本植物在-20℃下受冻。根系抗寒能力弱。欧亚组的龙眼、玫瑰香、葡萄园皇后的根在-4℃到-5℃微冻,在-6℃冻死两天左右。在我国北方地区用山葡萄或葡萄作砧木,可提高根系的抗寒性,其根系可耐受-16℃和-11℃的低温,临界致死温度分别为-18℃和-14℃,可减少冬季防寒埋土厚度。

(2)照明

葡萄是喜光植物,需要高光。光照时间的长短对葡萄的生长、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光照不足时,新梢长得细,叶片薄,叶色淡,穗小,花、果大量脱落,产量低,品质差,冬芽分化差。因此,建园时要求选择光照好的地方,注意改善架面的风、光条件,同时正确设计行向、行距,采取合理的整形修剪技术。

(3)水分

水在葡萄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养物质溶于水后被输送到各个器官,所以水是营养物质的载体,可以调节树木的体温,通过水分蒸腾作用促进水肥的吸收。如果土壤过于干燥,根系难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光合作用减弱,容易使老叶变黄脱落,甚至植物枯萎死亡。但水分过多对生长有害,汛期淹水一般不超过1周,水分渗透后仍可照常生长;淹水10天以上会使根部窒息,还会引起叶片黄化脱落,新梢不足,花芽分化不良,甚至植株死亡。葡萄在不同的物候期有不同的需水量。早春发芽、新梢生长期和幼果膨大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一般以每7-10天灌溉1次为宜,使土壤含水量达到70%左右。浆果成熟前后土壤含水量达到60%左右为好。但在雨量过大的情况下要注意及时排水,以免湿度过大影响浆果品质,容易发生病害。如果雨水太少,每隔10天就要灌溉1次,否则长时间下雨容易裂果,造成经济损失。

形态特征

落叶藤蔓,长达30米;树皮剥落了。小枝具柔毛或无毛。

叶子

叶互生,每2节卷须与叶相对。叶纸质,五角形或心形,3-5裂或中裂,长7-18厘米,宽6-16厘米。中裂片顶部尖锐,裂片常对接,裂沟较窄,有时较宽,基部深心形,基部凹成圆形,两侧常对接,边缘有22-27个锯齿。基脉5条,中脉4-5对侧脉,网状脉不突出。叶柄长4-9厘米,托叶早落。

圆锥花序密集或分散,花多,与叶对生,基部分枝发达,长10-20厘米,花序梗长2-4厘米,无毛或稀疏蜘蛛状绒毛少。花梗长1.5-2.5毫米,无毛;芽呈倒卵球形,高2-3毫米,顶端近圆形;花萼浅碟形,边缘波状,外部无毛;花瓣5,帽状脱粘;雄蕊5枚,花丝丝状,长0.6-65438±0毫米,花药黄色,卵圆形,长0.4-0.8毫米,明显短,雌花败育或完全退化;花盘发达,5裂;雌蕊为1,在雄花中完全退化。子房椭圆形,花柱短,柱头膨大。

水果

果实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5-2厘米。颜色是紫色和白色。种子倒卵形,顶部短而圆,基部有短喙。脐带呈卵圆形,位于种子背面中间,种子脊略突起,腹面有突起脊,两侧有宽沟,可达种子的1/4。花期为4-5月,果期为8-9月。

分布范围

根据已查明的物种分布分析,葡萄属在中国的分布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长江以南和华中地区是我国野生葡萄资源的集中分布区。调查还显示,与中国中部接壤的秦岭和巴山山区,以及湖南、广东、江西、浙江、湖北、广西等地区也是中国葡萄野生资源最集中的地区,有30多种葡萄野生类型,种内多态性在该地区最为丰富。因此,许多学者推测这些地区可能是世界葡萄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

其次,从我国葡萄植物集中分布区到周边地区,距离越远,野生葡萄种类分布越少。这个特点在东北和西北地区最为明显。比如东北和内蒙古的山葡萄只有1种,新疆的多叶葡萄有1种,西藏有2种,海南有3种,台湾省省有4种。

第三,不同葡萄野生种的分布范围明显不同。山葡萄、格木、刺葡萄、葡萄分布最广,大多分布在10多个省(区);野生葡萄、菱叶葡萄、小叶葡萄和美丽葡萄的相对分布范围较小;而湖北葡萄、温州葡萄、红叶葡萄仅分布在1-2省(区)或地区。相当一部分新发现的命名物种分布范围较窄。第四,生态气候类型与葡萄品种分布密切相关。华中地区气候湿润,该地区野生葡萄品种较多,如腺枝葡萄、秋葡萄、网脉葡萄、刺葡萄等喜温暖,抗寒性差。向北或高海拔地区有抗寒性强的复叶葡萄、华北葡萄、燕山葡萄。在我国东北地区,仅分布有1种抗寒性强的野生葡萄。从华中到南方有华东葡萄、东南葡萄、小果野葡萄、绵毛葡萄,耐湿热。葡萄种群的规律性分布表现了不同物种对环境的适应和要求。

种植方法

葡萄无土栽培基质的配方必须是以有机基质为主的混合基质,所用基质为泥炭、有机肥和植物秸秆,各占1/3,并添加5%河沙和5%蛭石。栽培形式为地槽。先挖一条深60cm,宽100m的种植沟,在10cm底部铺上石块进行地下排水,与沟的一端和腰沟相连。50cm的上部是基质层,在基质层中混合泥炭、有机肥和河沙,上面铺上植物秸秆和蛭石,用倒水淋洗基质,然后种植葡萄苗。

管理技术

施肥方式以固体无机肥为主。根据葡萄生长发育的需要,种植第一年追施尿素3次(比土培少2倍),每次每株50克;三元复合肥分两次施用,每次100克/株,全年每亩施用尿素9公斤和三元复合肥12公斤,分别为土壤耕作每亩追肥量的1/5和1/4。通过叶面喷施补充微量元素,结合全年喷施2-3次。由于基质栽培的葡萄生长旺盛,根系庞大,抗病虫害能力大大提高。种植第一年用药3 ~ 4次,结果当年生长季用药不到5次。

葡萄无土栽培用的棚架比篱架好。因为篱架矮,葡萄长势旺盛,坐果不如棚架好。从试验结果来看,采用平棚小X整形,前期容易高产,质量容易提高。

产量和质量

因为无土基质栽培的葡萄树长势旺盛(其生长量是土壤栽培的2 ~ 3倍),树冠形成快,第二年产量高(但要控制产量)。当产量与土培相当时,葡萄糖水平比土培高1 ~ 2度(可溶性固形物)。如果Odia是无核的,土培一般是15 ~ 16度,无土栽培是18 ~ 19度,巨峰也是18 ~ 19度。为了保证葡萄的品质,应严格控制葡萄无土基质栽培的产量。2004年种植的幼树按品种保留到2005年——早熟品种(奥古斯特、奥迪亚无核)750公斤/亩,中熟品种(巨峰、里扎马特)1000公斤/亩。

购物技巧

新鲜的葡萄(绿皮葡萄除外)表面有一层白霜,用手一碰就会脱落,所以没有白霜的葡萄可能会被摘下来剩下。鲜葡萄的茎比较硬,果梗之间比较结实。存放时间长的葡萄,提茎时会摇摇欲坠。

很难鉴别袋装葡萄的新鲜度。不过你可以把水果拉过包装袋,看看果梗和果粒之间是否牢固。如果拔下来,可能是果梗开始腐烂了。另外,开始腐烂的葡萄会产生酒精的味道,不宜购买。

并不是水果越大越好吃,因为个人觉得小玫瑰香比大乒乓葡萄好吃多了。不过,当然,同一串上的葡萄越大越好吃,所以在挑选葡萄的时候,要挑同一串上果实大的多的葡萄。一般来说,果实越致密,营养成分越丰富。但红葡萄比其他品种的葡萄疏松很多,比较果实紧密度时要先确认品种。选择的时候可以权衡一下。两串葡萄越重越好吃。但是不要这样比较不同的品种。

营养价值

1.缓解疲劳。葡萄中含有的大量葡萄糖和果糖进入体内后会转化为能量,可以快速增强体力,有效消除身体疲劳。所以,累了吃点葡萄,能很快改善。

2.抗毒杀菌。葡萄中含有天然多酚,可以与病毒或细菌中的蛋白质结合,使其失去传播疾病的能力。经常吃葡萄对脊髓灰白色病毒等病毒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使人产生抗体;

3.改善过敏症状,预防癌症。葡萄皮中的白藜芦醇不仅能抑制炎症物质的运作,有效缓解过敏症状,还能防止正常细胞癌变,抑制恶性细胞的扩散,具有很强的防癌抗癌作用;

4.抗贫血,葡萄中也有抗恶性贫血作用的维生素B12,喝红酒对治疗恶性贫血有好处;

5.调理胃胆。葡萄中含有大量果酸,能帮助消化,清理肠胃废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抗菌作用。葡萄还含有维生素P,能降低胃酸的毒性,治疗胃炎、肠炎、呕吐。

6.利尿消肿,安胎。据李时珍记载,葡萄的根、藤、叶有良好的利尿、消肿、安胎作用,可用于治疗妊娠梗阻、呕吐、水肿等症;

7.滋补和兴奋脑神经。葡萄果实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和维生素,能滋补和兴奋脑神经,对治疗神经衰弱有一定疗效;

8.美容养颜,葡萄籽中含有独特的原花青素,具有超强的抗酸、抗氧化功能,能在自由基伤害细胞之前将其清除,从而达到紧致肌肤、延缓衰老的效果。经常吃葡萄可以使皮肤红润,头发乌黑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