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鸡是什么鸡?麻鸡品种介绍及图片

麻吉因母鸡背毛上点缀着无数芝麻样的斑点而得名。麻鸡种类繁多,如青椒麻鸡、马青原麻鸡、印相麻鸡、漯河麻鸡和马崇仁麻鸡。

马青原鸡

清远麻鸡为肉用品种,体型特征可概括为“一楔”、“二瘦”、“三麻体”。“一楔”是指母鸡呈楔形,前躯紧凑,后躯大,手指“两细”,脚细;“三麻体”是指母鸡的背羽表面主要有麻黄、麻棕、麻棕三种颜色。公鸡颈长适中,头、颈、背均为金色羽毛,胸羽、腹羽、尾羽和主翼羽为黑色,肩羽和萎凋羽为紫红色。母鸡的脖子长度适中,头上和脖子前三分之一处的羽毛呈暗黄色。背部羽毛黄、棕、棕带黑点,形成麻黄、麻棕、麻棕三种。单冠直立。胫趾又短又细,呈黄色。公鸡成年体重2180g,母鸡成年体重1750g。屠宰测定:6月龄母鸡半净膛85%,全净膛75.5%,阉割公鸡半净膛83.7%,全净膛76.7%。每年产蛋70 ~ 80枚,平均蛋重46.6克,蛋形指数1.31,壳色浅棕色。

青椒麻鸡

绿脚麻鸡又名绿脚麻花鸡,是经过多年精心培育,深受市场欢迎的品种。绿脚雉鸡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具有山区“土鸡”的特点,适应性强,生长快,养殖成本低,利润高。

绿脚鹧鸪鸡是肉用品种,体型特征可概括为“一楔”、“二瘦”、“三麻体”。“一楔”是指母鸡呈楔形,前躯紧凑,后躯大;“两瘦”手指细,脚细;“三麻体”是指母鸡的背部羽毛主要有麻黄、麻棕、麻棕三种颜色。公鸡颈长适中,头、颈、背均为金色羽毛,胸羽、腹羽、尾羽和主翼羽为黑色,肩羽和萎凋羽为紫红色。母鸡的脖子长度适中,头上和脖子前三分之一处的羽毛呈暗黄色。背部羽毛黄、棕、棕带黑点,形成麻黄、麻棕、麻棕三种。单冠直立。胫趾又短又细,呈黄色。

绿脚雉父母代510日龄产卵200枚,平均孵化率92%以上。60日龄商品代平均体重为1.5公斤,料肉比为2.3∶1。公鸡的成年体重为2.65438±0.08公斤,母鸡的成年体重为65438±0.75公斤..

印相辣子鸡

印相麻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利用本地麻羽鸡和三黄鸡选育而成的配套系,并引入了伴性矮小基因。经过系统选育,提高了鸡群整齐度和母鸡产蛋量,保持了地方鸡优良的肉味。因该鸡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所在地银香冲,故命名为银香麻鸡。

在繁殖期营养水平适中、限饲的条件下,母鸡平均产蛋年龄为120天,150 ~ 170天产蛋率为50%,产蛋重为1.4 ~ 1.7公斤。71周后,平均产卵数为180枚。成年公鸡体重1.9 ~ 2.2公斤。目前生产中使用的配套系有两种:一种是以矮脚鸡为父系,与正常母鸡配套,后代公鸡正常,母鸡矮小;另一种是用一只正常的公鸡配一只矮小的母鸡,后代都正常。70-80日龄商品鸡体重1.5-1.7公斤,料肉比为(2.3-2.7):1;体重90 ~ 100日龄母鸡,正常型1.3 ~ 1.5公斤,料肉比(3.2 ~ 3.4):1;90 ~ 100日龄矮小型母鸡体重1.2 ~ 1.3公斤,料肉比为(3.6 ~ 3.8): 1。

洛河麻鸡:

漯河麻鸡是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临颍县、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的特产。漯河麻鸡是漯河市优良的肉蛋鸡品种,分为青(铁)脚麻和黄脚麻鸡。漯河麻鸡体型小巧,麻羽适中,冠色鲜红,体型较大,直立,外观特征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漯河麻鸡虽然不大,但成年公鸡头大,嘴短而整齐,呈荷包状,单冠,冠叶大而鲜红。胸部深且略向前突出;身体呈马鞍状,有金红色的羽毛;体重2.9 ~ 3.6公斤。成年母鸡头部细腻,单冠,冠中等大小,颜色鲜红;头上和颈前三分之一的羽毛呈暗黄色,颈长;背部羽毛黄、棕、棕带黑点,形成轻麻、中麻、深麻三种;成年母鸡体重1.8 ~ 2.6公斤。

绿(铁)脚麻的喙、胫、趾为铁蓝色,黄脚麻为黄色。肉质鲜美嫩滑,具有“鲜、嫩、爽、滑、甜”的特点,口感极佳。

马崇仁鸡

马崇仁鸡是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的地方鸡种,蛋肉兼用。可分为黄麻和黑麻。马崇仁鸡具有“三高一低”的显著特点,即食用部位高、氨基酸和维生素多、胆固醇低。1997年,该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麻鸡之乡”,崇仁麻鸡荣获“中国十大名鸡”称号。1998,该县正式注册了“山峰”牌崇仁麻鸡商标。

崇仁麻鸡是优良的地方品种,起源于晚唐。于1964年列入江西省地方品种志,崇仁县于1997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麻鸡之乡”。崇仁麻鸡成熟早(平均初产日龄155-160天),体重轻(1.2-1.3kg),蛋品质好(哈特曼单位86.2,超过美国AA标准),成年鸡骨细长,可食部分高达55%。胆固醇含量低(每100g可食用部分仅51mg,远低于我国117mg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