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国以前有轮胎厂吗

有,而且不少!

1949年时我国仅有 桦林橡胶厂、青岛橡胶二厂、上海大中华橡胶厂、上海正泰橡胶厂4家工厂

青岛橡胶二厂:前身是30年代日本侵华时在青岛设立的太阳胶皮鞋场(1935年投产)、BS制胎场和布场(1939年投产)于1944年2月合并而成的青岛胶皮工业株式会社青岛胶皮工厂。

上海大中华橡胶厂由旅日侨商余芝卿(浙江宁波人)出资8万银元,和薛福基、吴哲生于民国15年(1926年)***同筹建。是年2月上旬达成协议,由日本A字护谟(橡胶)厂负责培训制造套鞋的技术人员,及提供全套机械设备,中方派员赴日并洽购设备。

民国16年(1927年)在上海徐家汇路1102号租地27亩建造厂房。同年夏天,特聘日本人加藤芳藏指导在日本的实习人员;同时登报招聘技师,来华安装设备指导生产,次年10月30日投产,有职工83人,日产套鞋近1000双,采用的双钱商标,于次年10月注册获准。民国19年盘进交通橡胶厂,改名为:大中华橡胶二厂,民国22年9月,先后盘进日商泰山护谟厂和春华橡胶厂,分别改名为大中华橡胶三厂、四厂,徐家汇老厂(衡山路839号)称为:大中华橡胶一厂(上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