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大学生,谈谈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作为参考,加上大学生之类的话应该是可以的。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重点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的形势下,我国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呈现出可喜的发展态势,为我国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文化产业不仅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如何深刻认识发展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解决当前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期《一周话题》发表的三篇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

* * *安徽省委宣传部叶文成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成本、无污染、可重复发展等特点,在优化结构、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促进跨越式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安徽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将其作为重点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任务书”,细化“时间表”,制定科学的调度和督导制度,实行“1月1日调度,季度督导,年底普遍验收”;重点推进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纸和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推进市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合并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努力建立适应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充满活力、更加高效、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着力培育文化企业“航母”。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批品牌效应好、竞争实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安徽省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国有文化资本的影响力、控制力和竞争力,发挥时代出版、万鑫传媒等资本平台优势,积极推进安广网络、新安传媒、文华经贸等公司股份制改造,大力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抓住国家批准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重大机遇,研究出台《关于加快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的意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精心谋划推进一批成长性好、影响力强、市场空间大、发展前景广阔的重大项目,加快要素集聚,实现集群发展。同时,积极支持各类“专、精、特、新”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形成一批专业特色鲜明的民营文化产业。

目标定位是培育新兴业态。以高科技提升文化产业水平,增强文化传播力,引领和扩大文化消费,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安徽省积极运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促使其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工业、农业、旅游等的对接。,支持和引导文化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拓展产业领域,推广新型文化业态,积极培育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手机动漫等新兴产业;制定实施全省动漫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快合肥、芜湖、马鞍山动漫基地集群发展,努力把安徽省建设成为动漫产业强省。

把开拓国内外市场作为重要支撑。利用好国内外资源,开拓国内外市场,可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安徽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加快文艺演出剧院和电影院建设,积极推进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转换和大容量双向互动改造;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强出口平台和海外营销渠道建设,大力推动安徽文化“走出去”,支持安徽图书、音像、影视、版权、演艺在国际市场发展;鼓励安徽出版集团等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乘船出海”,通过独资、合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在海外设立实体,实现落地运营,加快从出口产品向出口品牌乃至国外品牌创建的转变。

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有力保证。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大量有创造力、精通技术、善于管理、敢于探索的复合型人才。安徽省以“六个一批”双百人才工程为龙头,狠抓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和领军人物;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文化创意、数字动漫、新技术、新媒体等专业;依托出版传媒产业博士后研究中心和工程硕士培养点,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文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将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纳入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范围;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制度、适应社会结构变化的流动制度、适应文化创造性工作的分配制度,努力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正确处理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关系

金民庆,中国社会科学院

发展文化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需要协调推进。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三个重要关系。

正确处理政府文化力和民间文化力的关系,把政府的助推力和民间自发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长期以来,政府集中了大量的文化资源,一直承担着管理和经营文化的双重职能。这不仅增加了政府管理的成本,也制约了民间文化力量的积极性。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种民间文化力量开始逐步释放,形成了活跃的民间文化生产力。但民间文化力量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往往缺乏整体战略,这是影响其积极作用的一大因素。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明确政府的文化服务职能,使政府的文化资源更多地集中于发展公益性文化,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受益;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发展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民间文化力量的积极性,释放民间文化资源的能量,引导和规范民间文化实体的规模化发展,真正把民间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实现政府文化力量和民间文化力量的良性互动,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

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既拓展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路径,又保证了文化的主导作用。引入市场机制,走市场化道路,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市场内涵,真正确立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中优化整合资源的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领域。文化产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还具有精神文化属性,承担着文化传播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如果在市场化过程中放弃或弱化文化的主导功能,文化产业的发展可能会误入歧途。因此,在促进文化企业充分发挥市场能量的同时,要不断引导其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将文化的经营性和公益性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

正确处理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与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关系,在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的同时,强化国家文化安全意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还比较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尽快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但是,必须看到,文化不仅具有普遍性和普遍性,而且具有民族性和民族性。在不同思想文化相互作用的今天,出现了思想文化生活化的趋势。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意识形态内容融入文化产品,文化越来越成为意识形态的承载者;另一方面,意识形态越来越接近文化,一些意识形态的东西开始转变形态,从原来的直接政治方式转变为以文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综合方式,一些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内容在戴上文化的面纱后呈现出“中性”色彩。在此背景下,我们在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的同时,应注意强化国家文化安全意识。

努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邹燕,西南财经大学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成绩斐然。但也要看到,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整体投入不足,投融资支持体系滞后,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文化管理人才匮乏,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有待提高;文化产业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结构不够合理;文化单位规模小、实力弱,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低,低水平无序竞争相当程度存在;文化贸易逆差较大,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有待加强;等一下。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坚持多措并举,努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攻坚阶段,迫切需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具体来说,要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公司化改造,使其成为市场化、自主化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者,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尽快实现从微观企业到宏观规划的转变;进一步降低文化产业市场准入门槛,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保护,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整合行政执法资源,提高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能力,积极探索整合城市文化部门和市场监管队伍的有效途径,逐步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执法,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促进产业集聚和集中。推进产业集聚,可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以文化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通过联合、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尽快建立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提高R&D和营销能力,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重点培育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主业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积极建设一批文化产业研发基地和产业集群。

加强金融支持。各级政府可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支持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以财政注资为导向,鼓励金融资本参与。民营文化企业在工商登记、土地征用、费用减免、资金支持和信贷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积极探索以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为资金来源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文化产业投资来源多元化。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探索政府资源入股、企业资本入股、农(渔)民土地(渔场)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合作方式,鼓励社会民间资金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同时,推动金融机构加强金融创新,提供金融支持。对经营模式成熟、稳定、经济效益好的文化企业,可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对于物流、现金流稳定的企业,可以发放应收账款、仓单质押的贷款;对租赁文化设备的企业,可发放融资租赁贷款;对融资规模大、项目多的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以银团贷款形式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开发文化消费信贷产品,如开发分期付款等信贷品种,扩大文化消费品消费信贷。支持经营成熟稳定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文化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集合债券、公司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改善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抓紧制定和完善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质押、登记、托管、流转和变现管理办法;积极培育流通市场,充分发挥文化产权交易所的作用,为文化企业的版权交易、商标交易、专利技术交易等文化产权交易提供专业服务;创新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