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起源
还有一种原产于非洲的御用小米,也叫“珍珠小米”,在英语中常与小米混淆。
阳曲县黄宅镇
慈禧太后项小米(又名旱地小米)。阳曲县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典型的丘陵旱作农业区,适宜小杂粮生产。小杂粮品种多,面积大。历史上是小杂粮大县,是远近闻名的“小杂粮王国”。2009年8月,当地生产的小米富含人体所需的五种维生素,高于其他地方的同类产品。
相传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往xi安,史称“西方义和团开国大典”有一天我去了山西阳曲的地头,那是中午,但是该吃饭了。慈禧太后命大内总管李找了一家客栈,安排他住下。不久,李经理向太后回报,等一切都办完了,就请太后移步与皇上共进晚餐。酒楼掌柜见是太后和皇上,怎敢怠慢,收拾酒菜?无尽的美食和飞禽走兽。谁知太太背沉如水,不动筷子。就说皇帝有饭吃,没必要为家人哀悼!当时餐馆的掌柜汗流浃背,浑身发抖,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急忙去找太后身边的红人,大内总管李去问个仔细。糟糕的服务是什么?至于这个?李讲了这个故事,但你不知道,如今的老佛爷不用那么多腥味,而且厨师的厨艺很清淡。掌柜一听,灵机一动,赶紧吩咐厨房煮好小米粥,呈献给太后。太后不解,说:这是什么?随行的一位御医起身说,太后不知道这小米,原名黍,性凉味甘,可以用来煮粥,喂腹,补虚,开胃。还有护脸的功效,真的是山西特产,山西好东西。太后听了,反复看了看,却见小米粥光亮有光泽,黄澄澄金黄可爱。真的和普通小米不一样。目前食指大动,用起来很甜。饭后,后天,酒楼掌柜闫大岳赠他五百两梧桐,并将当地的小米列为贡品,世代耕种,年年进贡。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项太后”小米。后人有诗赞美这个故事:
金粟香的皇太后曾尝过圆珠,放出霞光。
我不羡慕怡雅的品味,也不羡慕沈李的忙碌,但现在太后已经名扬天下了。
南方村
广灵小米有个好听的名字:东方亮。东方亮粟自明代宣德年间专供朝廷以来,在北京颇有名气,一直是朝廷的“贡米”。清朝康熙年间,相传勤快的康熙帝每次半夜看公文,都用“贡米”熬米汤驱走倦意,直到东方发白,故名“东方亮”。“东方亮”小米色泽金黄光洁。煮成小米粥后,黏滑醇厚,味道鲜美。当地妇女生完孩子后,小米粥往往被视为最好的滋补品。如果哪个新妈妈奶水不够,不够好,那就不是在等下个月的女人被指责小米粥煮不够,不够好。几百年来,广陵人总是用东方的亮小米招待尊贵的客人,喝一碗甜甜的小米粥,让人神清气爽。客人告别时,总会从坛子里舀几碗上好的小米,让远方的客人把醇香甜甜的味道带到五湖四海。
1937卢沟桥事变后,八路军120师第359旅进入广陵。为了鼓励战士们抗击日寇,当地人每天煮小米饭来接待战士们,煮成米汤喂前线送下来的八路军伤员。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小米是晋察冀根据地军民的主食,东方光明小米成为军民鱼水情的最好见证。在“小米加步枪”的瑰丽神话中,广灵小米成为了最强最华丽的触感。20世纪50年代,南方村(东方亮稻原标志性保护区)的农民第一次将东方亮稻带入中南海,得到了时任国家元首毛泽东的批准。
2003年,广灵小米被认证为绿色食品。2008年,广灵小米通过奥组委审查,入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用大米,再次走进中南海。
马庙镇
马坡金谷小米(又名马庙金谷、金乡小米)是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马庙镇的著名特产,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誉为中国名米之一。马庙金谷饭色泽金黄,黏糯可口,挂而不浮,不油腻,入口顺滑,可多次凝结米油层。其米油营养极其丰富,被誉为“代神汤”。俗称“能挑七层皮。”被称为历史上的“十三怪”之一。清朝康熙年间被列为贡品。1959国庆10周年,周总理用“黄金大米”招待外宾。1996马庙镇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谷之乡”。
麻婆神宫(又名马庙神宫)营养丰富。据测定,淀粉含量为66.85%~69.76%,蛋白质含量为11.2% ~ 13.4%,脂肪含量为4.5%~5.85%,比普通的高出1% ~ 3%。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高于大米和面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含量丰富,比例协调。如赖氨酸0.22% ~ 5.24%,蛋氨酸0.4%,色氨酸0.25%,亮氨酸1.87%,苏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0.42% ~ 2.88%。维生素的含量也很丰富,粗纤维的含量是几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最低的。是产妇、儿童和老人的滋补佳品。
马坡神宫和周恩来总理
的侄子周在西花厅1961与丞相过了个除夕。那一天,总理请在北京的亲戚、工作人员和家属到西花厅,连大人小孩都挤在西花厅,三桌菜摆得满满的。大家都坐好了,只看到工作人员端上热气腾腾的馒头和黄澄澄神宫小米粥。于是年夜饭开始了。一阵掌声过后,总理满脸笑容地迎接大家,感谢大家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宴会的主人邓意味深长地说:“今天你为什么请大家吃小米粥和馒头?一是因为中国革命是小米和步枪搞出来的;第二,这个小米不是普通的小米,而是山东金乡县的金谷小米,中国四大名小米之首。金谷小米一直是贡品,难得一尝。你为什么吃包子?是因为中国* * *生产者党和毛主席带领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生活改善了,今天可以吃肉包子了。我们不能忘记中国* * *生产者党和毛主席的恩情。”邓的话一说完,大厅里立刻响起了掌声。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0年国庆时,周总理用“黄金大米”招待外宾。
马坡神宫与康熙的典故;
1684年,康熙与法务部某官员之子张玉书私访南方,路过马庙(孟庄)马坡一带。已经是半夜了,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关门睡觉了。只有庄东东边的一户农家还亮着灯,康熙帝骑着白马,命令随从打开那户人家的门。好客的农家乐让康熙皇帝住在家里,女主人为他煮了一碗小米粥。金谷米的原产地也叫白马坡,因为康熙皇帝骑着一匹白马。
石舍镇
石舍乡,位于庆阳市东南40里,盛产小米,素有“石舍金小米”之称,闻名全国。
董志故里种植小米已有千年历史。小米,古称“五谷”。《说文》曰:“禾,甲骨也。二月生,八月熟,时中,谓之五谷。”或者小米,后来指谷类作物。其实剥皮叫小米,也就是今天的小米。
石舍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春季受北风影响较小,阳光充足,地温上升快,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别适合谷子生长。石舍小米产量不高,但品质优良。
石舍小米,金珠般的黄亮色泽,圆润饱满的颗粒,给人一种美好的视觉,深受大家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它的营养价值高于其他地方的小米。据国家粮食检测中心和甘肃省农科院分析,石舍小米的营养指标为:蛋白质14% ~ 16%,脂肪3% ~ 4.6%,可溶性淀粉37%,胡萝卜素0.12%,VB0.99%,还含有18种人体必需的。
石舍小米煮出来的粥是橙黄色的,雪花般的米粒均匀的悬浮着,粘粘的,亮亮的米糊油飘在地上。闻着香气,让人觉得很甜。如果放一些红小豆,炖成小米粥,再配以农民腌制的咸韭菜食用,口感更佳,回味无穷,易于消化,老少皆宜,有药膳的功效。
石舍小米久负盛名。相传嘉靖以后,石舍小米一直是进贡皇宫的贡品,一直为皇室和国家所享用,使得石舍小米闻名于中国。随着时代的进步,食品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非常重视小米的药理作用,石舍小米的食用价值得到了升华。小米具有滋阴除湿、健脾开胃、宁心安眠、养肝生血等功效。特别是老人晚上睡觉前喝一碗小米粥,容易消化,而且能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保证以后的精力。
在小米生产初期,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无法对小米,尤其是石舍小米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进行科学的分析,但他们有实践经验和总结。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传下来的,但是每当孕妇坐月子,婆婆都要尽可能用什锦小米煮大米粥,烤点干馒头,让媳妇吃喝。认为小米粥容易消化,营养丰富,所以产妇乳汁产出快,质量高,可以使婴儿强壮,愿意成长。此外,小米粥还能给孕妇养肝补血,身体恢复很快。就这样,石舍小米以其突出的食用价值成为小米中的独特产品,也成为石舍人娱乐、馈赠亲友的必备礼品。
革命战争年代,石舍人民把最好的小米送到前线慰劳人民子弟兵,当时很多中央领导也吃石舍小米。解放后,耿飚、张才千等人来青阳视察,临走时还不忘带上小米。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相关科研部门的协助下,石舍乡就开始进一步改良和大面积推广小米。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产业结构的调整受到了极大的重视,石舍小米的生产加工也逐渐推向了产业化和商品化。石舍黍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新优品种迅速推广,农民种植收入不断增加。如今,石舍小米以更好的品质、精美的包装、周到的服务出现在区内外的商品市场,成为人们争相购买的热门商品。
秦县
“钦州黄”小米,产于山西省长治市沁县,是中国最著名的小米。沁县地处大山深处,特殊的地理气候特别适合谷子的生长发育。所以“钦州黄”风味浓郁,植物脂肪、可溶性糖、粗纤维、蛋白质含量都比一般的小米、大米好。经常食用这种大米可以治疗脾胃虚弱、恶心、呕吐、腹泻等。还具有滋阴壮阳、清热利尿等功能。对高血压、皮肤病和炎症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肾病患者宜直食常食,脾胃虚寒者宜久食。
“黄”又叫“老”,因清康熙年间做官的大学者吴(王典)最先发现而得名。钦州黄不仅形状金黄,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经有关部门鉴定,其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普通小米。与山东金乡县的金米、章丘县的龙山米、河北蔚县的桃花米并称中国“四大名米”。因此经常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在广交会和印度国际博览会上也获得好评。
在晋东南,民间流传着一句话:“金珠,金珠王,金珠不换钦州黄。”山西省东南部的沁县,古称秦州。“钦州黄”是这里出产的一种谷子,粒小,金黄色,被当地人称为“金珠”。是小米家族中最特殊的品种,因为拒绝用真金珠交换而显得珍贵。
相传300年前,民间一片混乱,连寺庙里的僧人和普通人都来不及作证。在钦州檀山的古庙里,住着一个和尚和他的几个弟子,他们都是受苦的人。为了生产食物维持生计,他们开垦附近贫瘠的山坡,种植“糙谷”。没想到,经过几年的驯化,那种粗糙的粮食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变成了米黄色、蜡黄色,颗粒圆润,晶莹透亮,柔软清香。异乎寻常的是,这种米是用来煮粥的,锅边不挂米粒,闷蒸时食物越嚼越香,故名“爬山糙”。朝中官员吴哥老听说家乡有一种“糙爬山”,就想亲自去尝一尝,证实一下。他在火奴鲁鲁寺品尝后,十分喜欢,便将“糙爬山”改名为“钦州黄”,带回宫中进贡,康熙皇帝十分喜爱。慈禧太后也喜欢吃用“钦州黄”煮的八宝粥。从此,“钦州黄”名声大振,几乎每年都成为朝廷享用的贡品。
钦州黄品种特殊,土壤选择性强,只适合生长在山区贫瘠干旱的土地上。集中在沁县二级村檀山、王朝、石头、潮沟、东庄等十余个自然村,在约1.333公顷土地上种植,每公顷产量约1.500公斤。其他地方引进的钦州黄,隔一年就会彻底退化。
汾阳市产的汾州香也是非常好的品种,颗粒饱满,口感好,色泽金黄。是山西省种植的谷子品种。小米广泛产于山西中部和北部,但尤其产于山区。当地妇女在坐月子时经常每天喝小米粥来收紧身体。
芦村黄小蜜
2009年6月7日65438+2009年2月7日,央视十套《走近科学》拍摄的《探访双胞胎一家》播出后,在对芦村的水、土壤等相关物质进行检测后,发现芦村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小米中的叶酸含量非常高,比其他谷物高出许多倍。研究表明,服用叶酸的女性生双胞胎的可能性是不服用叶酸的女性的近两倍。于是,芦村和它的小米赚足了眼球,也因此得名芦村小米。
芦村黄黍产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的红壤中。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适宜的温差和日照,使本品具有叶酸含量高,色泽黄亮,颗粒饱满的特点。据农业部粮食检测中心最新检测鉴定,各种营养成分均高于普通小米,尤其是叶酸含量高于其他小米,是孕妇、婴幼儿和中老年人的良好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