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的齿数有什么规律?为什么不能小于17?原因是什么?

齿轮设计方案中数据17的来源

但是很多人说一个齿轮的齿数不能少于17。这个数字的来源要从齿轮的加工方法说起。在众多的加工方法中,展成法应用最为广泛。

工人用这种方法加工齿轮时,往往会发生根切,不好的影响是齿轮齿根的厚度变软,进而抗弯曲能力降低,这样在操作过程中稳定性就会受到损害。说白了,根切是指啮合角与齿轮啮合线的交点,超过了切断齿轮的极限啮合点。这种现象就是底切。

最后通过员工的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齿轮的齿数太少。如果齿轮齿数超过17,可以很好地防止根切现象。

如果齿轮总数小于17,真的不能转吗?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齿数小于17的齿轮。我们能说这些齿轮都是“假的”,不能转动吗?答案自然不是这样。

一般在达到传动齿轮弯曲强度的前提下,我们会选择减少齿数,得到更紧凑的结构。因此,在这个时候,轻微的底切是允许的。自然这个也有一定程度的齿,一般是14。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17的齿数是为了更好的防止齿轮的根切现象,但根切现象也与加工方式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改进或改变一种加工方法,如成型或位移加工,就不容易发生根切,所以齿轮不会受到17的数据限制。

另外,即使齿轮有根切现象,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齿也会变软,大家可以增加齿轮的厚度,达到了日常应用的实用效果。而无根切的齿轮,实用效果更强,使用寿命更长。如果抛开使用寿命和应用效率高不谈,齿轮无论有多少齿,实际上都是可以转动的。

齿轮的原材料,常用的齿轮,基本都是刚性钢原材料。由于齿轮的工作特性,它们必须具有高耐磨性、耐点蚀性和耐断裂性。所以做原料的第一法则是轴颈要硬,齿芯要韧。当然,也有一些例外。例如,在一些微电机和电子设备中,经常使用塑料齿轮,如聚酯和聚甲醛。其最高特点是生产制造方便,成本低,耐腐蚀性强,现在广泛应用于许多机械设备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