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计划
计算机教案1 1。揭示话题。
1,导语:同学们,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又进了一位新朋友。他是无所不能的,不仅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还能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巨大的帮助和支持。你知道这个时代的骄傲是什么吗?是啊!是电子计算机。
2.板书:计算机和多媒体
3.学生对电子计算机了解多少?今天,我们将学习“计算机和多媒体”这篇课文,并深入了解它们。
第二,检查学生的预习。
1,反馈生词预习。
具体要求:请一个学生或一个小组谈谈从学生的话中得到的收获。
(1)自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词,谈谈需要注意的地方。
(2)再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字典上的解释,理解课文中单词的意思。
繁殖:逐渐增加或扩大。
角色:本来是比喻生活中的某一类人。在文中,电子计算机被比作一个人,这表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东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理解为“新闻、消息”;在科学研究中,指的是用符号传递的内容,事先不为接受者所知。
传真:传送原始照片、图表、信件、文件等的一种通讯方式。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设备传送到远处。
信息高速公路:指通过连接计算机而形成的计算机网络。
2.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按姓名分段读,集体纠正发音。
3.课前,所有的学生都阅读并查找了有关计算机和多媒体的相关信息。哪位同学愿意举个例子谈谈电脑在生活中的使用?组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信息。)
第三,自学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免费看正文。思考:预习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你能试着在文中找到相关的答案吗?预习中有四个问题要问学生: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和电脑是什么关系?关于多媒体,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你如何理解人们对电子计算机越来越着迷?)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1)多媒体是指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2)目前,具有多媒体功能的计算机设备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在家里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看vcd、听cd、唱卡拉ok……和上网。
3.引导学生划分段落,总结段落意思。
思考: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落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知识。
(课文第2-5段向我们介绍了多媒体和计算机的知识。)
追问:课文第一段和第六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第一段简单介绍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进程和重要地位。第六段是关于计算机技术将会发展得非常迅速,而且会变得越来越“神圣”)
4.再读一遍课文,以便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层次。
4.作业1。写出本课的新单词。
2.查找有关计算机和多媒体的信息,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计算机教案2的教学设计思想和知识背景
“认识信息世界”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第一课,包括信息的概念、特征和功能。如何让学生掌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因为经常听到“信息”这个词,比如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等等。,但是什么是信息,学生说不清楚,而且信息的概念很抽象,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掌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学生必须从感性的角度去认识它,然后从信息过渡到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好信息技术的决心。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的概念,什么是信息。
2.了解信息的几个典型特征及其表现。
3.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知道如何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
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身边的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积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关键信息的基本概念。
教学中困难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过程
一,衍生信息的概念
问题导入:
老师:“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你知道我们班叫什么吗?”
健康:信息技术。
②老师:为什么以前叫计算机课,现在改成信息技术课了?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老师有疑问)
想想吧。(以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很难回答)
2.播放课件: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古烽火信息的传递,报纸新闻摘录,电视广告,部分商品的商标等。)
老师:我们可以从图片和视频中获得什么信息?
答:古战传,奥运报道,娃哈哈,蒙牛,伊利等产品的广告。
总结一下“信息”的概念:我们刚刚从图片、图像、文字中感受到的,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介中获得的信息。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信息。对于人类来说,五官能直接感受到的一切,比如你读的书,听到的音乐,看到的东西,闻到的气味,想到的问题,做过的事情,都是信息。广义来说,所有的存在都是信息。除了人类五官能直接感受到的,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和仪器感知到的一切也是信息。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什么信息?
生:总结。
老师:(补充)信息是对事物的状态、特征和运动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客观描述。
老师:你在生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教师可以从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甲:学习日用品、汽车、交通、漫画、电视剧预告等等。
二,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的特点
老师: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信息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信息?
播放课件:特点一:我们传递信息时,有的是通过纸张传递,有的是刻在光盘上,有的是靠大脑记忆和储存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我们从这些存储信息的载体中获取信息。无论我们如何传递信息,信息总是依赖于一定的媒介。这说明了信息的特征是什么?
计算机教案3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产生和传播途径,正确对待计算机病毒,了解计算机杀毒软件,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通过学习,加强学生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和传播。
3.如何预防电脑病毒?
技能目标:
1.学会使用杀毒软件。
2.学习如何防止电脑病毒(反病毒,使用合法副本,安装软件,备份等。).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的规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和传播。
3.如何预防电脑病毒?
4.学习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
教学难点:
1.了解电脑病毒。
2.正确使用杀毒软件。※.
3.如何加强学生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windows xp系统,杀毒软件。
教学设备:计算机房
教学时数:1小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学生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遇到过病毒吗?
2.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关于病毒的知识。首先,我们来看一个flash。
(播放flash:小胖vs电脑病毒)
1.看完这篇flash你有什么感想?
2.小胖如何处理flash中的电脑病毒?
3.当我们的同学正在使用电脑时,我们如何解决病毒?
4.好像学生家里都很有钱。如果电脑有病毒,换一个就好了。你的方法是正确的,但也是不可取的。让学生从书本、网上和老师放在你桌面上的材料中了解病毒,并在阅读材料时找出以下四个问题的答案: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病毒的特征
(3)病毒的传播方式
(4)如何预防病毒
5.学生回答
6、计算机病毒知识问答
7.总结:flash电脑病毒的自白
8.看了病毒的自述,我们知道电脑病毒并不可怕。回去可以给电脑做个全身检查。
问题的答案:
(1)是指由编译器插入计算机程序中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它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并能自我复制。
(2)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触发性和破坏性。
(3)网络、u盘和光盘
(4)防火墙
课堂评论
学生积极性很高。
答案是更积极的
课堂活动
计算机教学计划4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用户可以使用计算机管理、维护、控制、操作和语言翻译所必需的基本软件,它是用户和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包括操作系统(如Win98)、语言处理器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而设计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软件,直接面对用户(如微软office,kv300)。
总结:计算机系统组成图(略)
1.4.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公交车
在CPU和其它部件之间提供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传输通道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地址总线中的位数决定了存储器的寻址范围。
2、数据存储
美国科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首先在计算机中采用了二进制,并提出了“存储程序”的设计思想,使程序可以连续自动执行。目前,计算机仍在使用这一原理。
3.指令及其执行
阅读理解p16-17
[完整的补充练习](第二部分)
[关键摘要]
【课后复习预习】复习计算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