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的种类、饲养方法和价值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蚕的经济价值在于丝。丝绸是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中国是第一个使用丝绸的国家。古代历史上有伏羲“化蚕”,雷祖“教人养蚕”的传说。也有人说黄帝的贵妃西陵是养蚕的第一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表明,在公元前2750年以前,浙江吴兴前山洋的先民就已经用丝来编织丝绸床单、丝带和丝线了。公元前13世纪,甲骨文中发现了桑、蚕、丝、绢等名称。丝绸与大麻、苎麻以及后来的棉花一起,是中国人的主要服装原料,养蚕已成为中国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实践中,中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主要体现在蚕病的防治上。在商周时期,蚕被养在室内。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有专门养蚕的蚕房,重视蚕病的防治,采用浴蚕卵技术。公元三世纪后期恒温饲养幼蚕,说明当时已经知道了蚕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但直到元代才在《师农要》中详细规定了蚕生长各阶段所需的温度。晋代已经知道了蚕的微粒子病和软化病,并称之为“黑瘦”、“伪蚕”。根据《齐书·姚敏》记载,在6世纪30年代,人们还通过挑选蚕茧并将其保存在盐中来预防蚕病。宋元时期,蚕病的防治更进一步。除了盐渍,蚕茧储存方式还出现了日晒和笼蒸。同时,作为防治蚕病的主要手段,蚕浴法也得到了改进。早期,蚕浴主要在川中进行。宋代出现了朱砂温水沐浴,元代出现了自然沐浴,利用低温,择优汰劣。陈芳的《农书》中论述了蚕病与湿热、风冷的关系,《农桑瑶姬》中总结了蚕病与叶质的关系。明代(1368-1664)出现了露水、石灰水、盐水等方法。为了提高蚕的防病能力,采用杂交的方法培育优良品种,也有消灭病蚕和防止其传播的方法。中国蚕业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世界蚕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公元前11世纪,养蚕技术随姬子传入朝鲜,后又传入日本。秦汉以后,中国的养蚕技术通过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传入中亚、南亚和西亚。6世纪中叶,君士坦丁堡国王通过印度僧侣将蚕种从中国走私到国内,这是西方养蚕业的开端。

蚕的种类:

蚕的种类很多,有桑蚕、柞蚕、蓖麻蚕、木薯蚕、马蚕、会理蚕、野蚕、琥珀蚕、樟蚕、栗蚕、咸蚕、乌桕蚕、柳蚕等。

蚕:又称蚕,是以桑叶为食,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它属于鳞翅目,家蚕。家蚕起源于中国,发育温度为7-40℃,饲养温度为20-30℃,主要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蚕是寡食性昆虫,不仅喜欢吃桑叶,还喜欢吃枯叶、榆树叶、鸭葱、薄公英、莴笋叶。桑叶是家蚕迁徙最天然的原料。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幼虫期从孵化到吐丝结茧需要22-26天。一只蚕一生大概吃200-25g左右的桑叶,一般经过四次睡眠和蜕皮,极度生长时体重增加约654.38+0.0000倍。最后一个阶段的桑叶食用量占桑叶总食用量的85%以上。蚕茧可以缫丝。蚕丝是纺织纤维中的高贵纤维,是制作绸缎的原料。蚕蛹可食用,可与蛾类和蚕沙综合利用,是各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

柞蚕

以橡树叶为食的吐丝昆虫。属于鳞翅目,蚕蛾科,学名为柞蚕。原产中国,发育温度8-30℃,最适发育温度11-25℃,最适温度22-24℃。主要分布在中国。在朝鲜、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日本也有少量分布。

柞蚕以壳斗科栎属植物的叶子为食,如麻栎、蒙古栎等。,也能以蒿柳、山楂、板栗、枫树、梨、苹果等植物的叶子为食。柞蚕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经过四次睡眠和蜕皮。每次蜕皮是1次,增加1年。一只蚕5龄成熟结茧大约需要50天。春蚕一生食叶30-35g左右,秋季食叶50-58g。其中,大啃食叶占总叶消耗量的80%以上。春蚕重14g,秋蚕重约21g。生长到极致,天蚕的体重大约比蚂蚁天蚕高2000-3000倍。柞蚕茧可以缫丝,柞蚕丝是柞蚕丝的原料,柞蚕蛹可以食用,与蚕蛾一起是化工、医药、食品工业的原料。卵是赤眼蜂生物防治的良好中间宿主。

蓖麻蚕:在蓖麻蚕的叶子上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它属于鳞翅目,蚕蛾科,学名为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 Bois Duval。蓖麻原产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18世纪从印度传入,中国、美国、斯里兰卡、马耳他、意大利、菲律宾、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家均有引种饲养。蓖麻蚕一代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卵期约10d,幼虫睡眠20天,蛹期约20d,完成一代约45-50d。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难以孵化,适宜温度为25℃左右。幼虫期摄食的适宜温度为24℃左右;蛹的保护温度为25℃左右,相对湿度为75%-90%。长到极致,体重约7g,比蚂蚁蚕高5400倍左右。

蓖麻蚕茧不能缫丝,只能作为制丝原料纺蓖麻丝。还有蓖麻混纺绢丝是用蚕废丝、柞废丝、苎麻、化纤混纺的。

木薯蚕:蓖麻蚕以木薯为食时,生产上俗称木薯蚕。其实是蓖麻蚕。1956年在广西岑溪县试种木薯叶饲养蓖麻蚕成功,后推广到邻近县,现称木薯蚕。广东、福建也相继上调。其习性和特征与蓖麻蚕相同。

桑蚕:蓖麻蚕以桑叶为食时,生产上俗称桑蚕。1965期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蚕业试验站成功地利用野生桑叶饲养蓖麻蚕。因为叫马蚕。与蓖麻叶饲养相比,用家蚕饲养的蚕发育较慢,全龄会生长2-4天,但茧层重量相同,可达0.34-0.42g,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陕西等省也有饲养。其习性和特征与蓖麻蚕相同。

会理蚕:蓖麻蚕以桑叶为食时,生产上俗称桑蚕。1965期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蚕业试验站成功地利用野生桑叶饲养蓖麻蚕。因为叫马蚕。与蓖麻叶饲养相比,用家蚕饲养的蚕发育较慢,全龄会生长2-4天,但茧层重量相同,可达0.34-0.42g,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陕西等省也有饲养。其习性和特征与蓖麻蚕相同。

天蚕:以壳斗科柞属植物的叶子为食,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如辽东栎、蒙古栎、栓皮栎、麻栎等。它属于鳞翅目,蚕蛾科,也是著名的蚕。它的学名是Antheraea yamamaiguren-mene ville,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韩国和日本。天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卵期约270天。从孵化到结茧约需50-60天,结茧到化蛹约需7-8天,化蛹到羽化约需20-30天。暖蛋的最适温度为65438±08℃,相对湿度为75%-85%。羽化的最适温度为22-26℃。到极致生长,17-20g的体重比蚂蚁蚕高4000倍左右。

天然蚕茧颜色为绿色,可缫丝,蚕丝美观柔软,无需染色即可保持天然绿色,具有独特的光泽。织成的丝绸华丽美观,是一种高级丝绸面料。

琥珀蚕:一种经济昆虫,吐丝结茧并以楠木叶为食,也被称为阿萨姆或贾母蚕。鳞翅目,蚕蛾科,学名天蚕。“咦?代桶(4)?钒怎么了?用露水装饰的钍?4-25℃,相对湿度75%-80%,温度超过35℃,相对湿度低于65%,幼虫难以存活。琥珀蚕可以吃几种植物的叶子,主要是楠木叶,茜草科、虎刺等常绿植物的叶子,以及含笑、肉桂等植物的叶子。它是多化学的,一年可以收获4-5次。一般从孵化到结茧需要25-35天,结茧2-3天,产卵3-4天,夏季7-8天,冬季14-15天。

茧是金黄色的,可以缫丝。丝绸坚韧有琥珀光泽,所以有人称之为“琥珀蚕”,其面料用于制作昂贵的衣服。

樟树蚕:一种以樟树叶为食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又名天蚕、枫蚕、钓蚕等。属于鳞翅目,蚕蛾科,学名eriogyna(Saturn ia)pyretoum Westwood。香樟主要吃樟树叶,丝质好。其他蛾类吃枫叶、柳叶、野玫瑰、沙梨、石榴、紫壳树和柯的叶子,但其丝质较差。主要地区是中国、越南、印度等国家,产量最大的是中国海南岛。樟树蚕一年发生一代,以蛹状态滞育。成虫羽化的最适温度为16-17℃。蚕樟* * *经历8龄,全龄80天左右。成熟期雌蚕重16g,雄蚕重10g。养蚕人一般不允许它们结茧,而是在它们成熟时,先将成熟的蚕浸泡在水中,然后用手在第二、三腹脚之间撕开它的肚皮,取出两个丝腺浸泡在冰醋酸(浓度2.5%)中,5-7分钟后再抽丝,可拉伸至200cm左右。洗后光滑透明,坚韧防水,水中透明,是最好的钓鱼台。约1000片可拉伸至500g,可精制成外科用优质缝合线。樟树的蚕茧也可以缫丝,但是数量很少。世界上只有中国生产樟树丝。

栗蚕:主要以核桃叶、板栗叶为食,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于鳞翅目,蚕蛾科,学名Dicty-opoea japonica Moore,分布于中国、日本等地。主要吃核桃、板栗、杏树、枫杨、黎蒴、黎蒴、樟树、榆树等树叶。吃核桃叶的茧重而厚,吃荻和栗子叶的更差。在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西、广西等省,每年完成一代,以卵越冬。有些野生情况下,幼虫5月下旬孵化,睡4、5个小时,6月下旬成熟,50天左右成熟结茧。茧是灯笼形状的外观,有不同大小的网孔。结茧需要2天左右,3-5天后化蛹。蚕茧可缫制,用作绢纺原料,蚕丝品质优良。栗蚕还可以从成熟蚕的肚子里取出丝腺,用酸浸泡后拉伸成渔家丝或医用丝。

蚕:主食为臭椿叶,也是一种经济昆虫,在乌桕、蓖麻、冬青、含笑、泡桐、梧桐、樟树等树叶上结茧。属于鳞翅目,蚕蛾科,学名为Philo samia cyntia Walker et Fdlker。又名香椿和乌桕。分布在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中国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省。有1化学,2化学,甚至4化学。寒区1,台湾省4。蚕期30-40d。成熟的蚕采2-3片叶子吐丝结茧。茧呈灰褐色,纺锤形,顶端有一孔,茧柄细长。茧重约3g,茧层重约0.3g,茧层率10%-12%。农村一般用土丝,织出来的丝叫香椿丝。

乌班图蚕:一种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属于鳞翅目,蚕蛾科,学名Attacus a tlas Linnaeus。又名大山蚕、大乌桕蚕。分布在中国、印度、日本、越南等国家。中国主要产于广东、广西、福建三省。2或3,以蛹态越冬。4月-165438+10月是喂食季。吃珊瑚叶,也吃乌桕叶、枫树、冬青叶等。幼虫6、7岁,春夏蚕全龄35天左右,秋蚕40天左右。总茧重6.5-10g,茧层重0.9-1.1g,茧层率约10%。蚕茧能纺出抗拉强度好的绢丝,织出的丝叫“水?”丝绸。

蚕蛾:一种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属于鳞翅目,蚕蛾科,学名Actias selene Hubner。又称大绿蛾蚕、中蚕。分布在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它们遍布中国。家蚕1有2-3代(很少4代),以蛹越冬。主要吃柳树、枫杨、牛油、樟脑、泡桐等树叶。叶间成熟蚕茧,大而深褐色,可缫300m m以上。

我就知道这么多。我会全部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