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摄影的基础知识?
TIP1:使用极小光圈时,可以拍出星芒效果(一般在F16左右)。
TIP2:使用小光圈时,对着白墙或白纸拍摄,检查镜头是否为灰色。
TIP3:使用非常大的光圈时,可以模糊前景杂物,比如前面的铁丝网、栅栏等。
TIP4:使用大光圈时,在镜头前加一张带孔的卡片,拍出特定形状的光斑。
2.焦距。超广角24mm以下焦距,适合拍摄大场景、建筑、风景和新闻摄影。人文眼-—35mm简直是拍摄人文的最佳焦距,标准镜头-50 mm,人像镜头-85 mm。
微距镜头-—100mm本节重点介绍热门微距镜头,长焦镜头-200/300 mm拍摄鸟类、荷花、运动等远处景物,超长焦-300 mm以上,狗仔队偷拍,野生动物,运动题材。
TIP1:数值越小,焦距越小,视野越大。
技巧二:24/28 mm—70/85/120 mm这个区间是一般日常使用的镜头,适用范围很广!
TIP3:镜头焦距70-200mm,是2.86倍(200/70)变焦镜头。
技巧4:等效焦距(实际焦距)
全画幅(倍数1)、APS-C(尼康、索尼、宾得、富士倍数1.5、佳能倍数1.6)、M4/3(倍数2)、1寸(倍数2.7),镜头标注值乘以相应倍数即为实际焦距快门。
比1/250秒快的是高速快门,比1/2000秒快的是超高速快门。B门就是按住快门,只要一按就开。门T就是按一下快门,快门打开。如果再按快门,快门会关闭对焦模式,MF-手动对焦,AF-自动对焦。
AF-C-连续自动对焦,AF-A-自动自动对焦。一般我们可以用自动对焦。在拍摄微距、无色场景、高速运动时,我们使用手动对焦MF对焦,单对焦——分为中心对焦和自由对焦。中心焦点固定在中心。
单点对焦一般被认为是自由点对焦和扩展对焦——仅在连续对焦AF-C中,以你选择的点为主焦点,同时周围的焦点开始预热。当目标离开你的主要焦点时,周围的焦点会跟上。区域焦点-是一小片集中在一起的焦点。
哪个点先对齐就是谁的。请注意,并非所有的大型电影都在焦点上。一般场景推荐AF-S+单点自由点对焦的组合;拍摄运动时的AF-C+扩展对焦测光。
3、常用
点测光评估测光(也称为矩阵测光和多重测光)
4、不常用
部分测光中央键平均测光
TIP1:只要相机开着,测光就一直在进行。
技巧2:测光的目的是帮助你测量测光区域的亮度,但与曝光无关。
技巧三:使用TIP3:AUTO gear(自动档)时,测光会照片在A档(Av档,光圈优先)、S档(电视档,快门优先)、P档(节目曝光)拍摄为0EV中间调(18灰)。如果评价测光(矩阵测光和多重测光),那么曝光补偿就是反映整个画面的亮度。
正确曝光的原则:
A.确保主体是我们想要的亮度。
确保没有死白或黑色区域,尤其是死白。
C.等以后确定要调整的时候,可以适当“放弃”当前画面中的一些色温。
色温,以K(开尔文)为单位,想象一个不发光的黑色物体——绝对的黑体。当我们加热它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绝对黑体会先发出红光,然后越来越亮,变成黄光,再变成白光,最后变成蓝光。
颜色越红,色温越低,颜色越蓝,色温越高。
红色是暖色,但色温低;蓝色是冷色,但是色温高。白平衡
白平衡就是将不同环境色温下的所有白色物体还原为真白色。
相机有四种色温设置:自动白平衡、K、场景模式和自定义白平衡。自动白平衡。
扩展数据:
技能:
一、摄影前的准备
首先你需要提前了解会议的内容,对会议的大小、灯光、嘉宾的位置、自己拍摄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从而打草稿,确定要拍摄的内容。准备好必要的摄像器材,在会议前一天将DV电池充满电。
2.通过镜头介绍内容
拍摄会议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会议的开始、过程、结束六个要素,这是我们在拍摄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会议开始前,可以拍摄一些会议背景资料,比如会场外的布置。
拍摄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时,需要注意:
时间。一般相机都有时间记录功能。拍摄时开启此功能。如果你觉得光有时间展示不能说明问题,还可以在后期制作中补充说明。
地点,可以先在会场外拍摄横幅等宣传标语,可以起到表达会议内容的作用。
与会人员会在会议当天提前到达,并对重要嘉宾的签到进行拍照。重要的客人有时会在开会前去贵宾室休息,然后要拍下主客握手交谈的画面。
三。开始前的摄影工作
会议开始前,拍摄会场总体布局(包括主席台全景和会场全景),然后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全体与会人员鼓掌。拍摄时,画面要慢慢变化,突出场地的严肃气氛。
四。正在进行的摄影工作
会议开始后拍摄非常重要。参加会议的人应该是重点对象。对于重要的发言人,特写镜头要拍全身或者半身,镜头尽量对准重要的发言人,需要特别注意。我们必须拍摄其他演讲者,
这不仅是对与会者的尊重,也是为了让会议圆满。还有就是需要拍摄听众听讲座的画面,因为只有演讲者的画面会让会议的录像显得很空洞。
动词 (verb的缩写)摄影在最后
会议结束时,你要先把镜头对准主席台,然后把镜头转向起立鼓掌的观众。这时候你应该对全景有一定的把握了。最后在出口处拍摄与会人员的画面,以“渐入黑幕”的画面转换结束本次会议的拍摄。
有些会议,主要领导会后会见客人。此时,他们应在拍摄完最后一位发言者后立即到达会场,提前做好拍摄准备。拍摄时要注意给客人拍照。会议主题明确,会议主次关系清晰,完成一份完美的拍摄记录。
百度百科-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