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田玉娥书院的位置在哪里?
田玉娥书院位于东南西北,濒临汨罗江流域,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当时花了一万多,有4栋楼,50多套房子。藏书和学生都是前所未有的。教学以四书五经为主,也学习史书、子书、诗集。课程日记就是读句子,抄写,提问,阐述。光绪二十四年(1898),改变了只教八股文的做法,“开展实学,培养人才”,并制定了课程和章程,明确了经史、地理、翻译、数学等。让所有学生追随之路。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高等小学堂。后改为中学、师范、县中学、县中学。1928年,彭在这里领导了起义,也就是现在的平江起义纪念馆。
书院主体建筑保存完好,正门还嵌有清代李题写的“书院”石额和“自然纬度,月之园_”石对联。门枕石上,左右各坐一抱鼓巨石。班杜沉寂了一百多年。大门里有一个大厅,用木屏风隔开。进入大厅,满园桂花香,冬青绿。角落走廊里,各有14个房间。沿着花园正上方的石阶踏上大厅,就能找到书院的报告厅,分为前、中、后三个大厅。八根青砖方柱在大堂内排成四横,横柱之间用木隔断装饰。第三排隔扇上有一块黑底“工整严肃”的正楷匾,应该是岳麓书院清代石碑的延伸。中央大厅两侧的厢房有1间,曾是山的长期客厅。当年,彭住在这里策划起义。后堂前曾有供奉孔子的牌位,书院东有曲子庙、宋九君庙,春秋时供奉。李曾撰《书院新屈子庙》和《书院新君子庙》教育后人,推崇忠孝理学。他说:“学者有幸有圣贤出国,读其书,想见其人,入寺思敬,赏其韵味,益其永世兴盛。”夫德、文章、义,古今皆有。如果你有向往古人的志向,你就是古人的弟子。“真可惜,不过再过一百年,这一切早就没了。
1970开头,随着“文革”口号惊天动地,书院门口的对联牌匾被石灰粉刷一新,上面贴着红色标语。20世纪80年代初,彭冤案得到平反,平江起义旧址得以恢复,书院再次受到关注。曾用作校舍的斋舍和厢房被腾空,布置成平江起义史料陈列室。田玉娥书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