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丁香是集团还是公司?人家都说丁香粉好,为什么倒闭了?现在旧工厂上的新紫丁香

青海丁香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大型工业企业青海三江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是青海省粮食行业的龙头。公司注册资本12477.42万元,库容8.2万吨。它有三个新的面粉和油生产车间,由计算机自动监控。设备全部从国外引进,技术世界一流,年产系列面粉84000吨,系列油654.38+05000吨。拥有年产5万吨的现代化饲料加工厂;该公司经营两万吨各种大米。先后通过ISO10012-1和ISO9002认证。1999“丁香”牌菜籽油获得“绿色食品”证书,2000年“丁香”进入青海省著名商标,2002年丁香牌系列粮油产品先后获得“安全粮油”和“质量免检产品”证书。2003年获得全国首批五大菜场“生产许可证”。

青海本地面粉曾在该省面粉市场上大放异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付强”、“金硕”、“白牡丹”等品牌早已销声匿迹,仅存的“丁香”面粉也在激烈的市场中节节败退。不仅是面粉,就连“丁香”菜籽油也逐渐被众多品牌菜籽油的挤兑打败。我们不禁要问:青海粮油产品怎么了?

丁香粉黯然失色。

关注米粉市场的人可能已经发现,虽然省城卖的面粉品种越来越多,但是青海本地生产的面粉品种很少,市场占有率很低。曾经风靡一时的“丁香”系列面粉也岌岌可危。

3月15日,记者在省城各大超市看到,粮油区各种粮油产品应有尽有,唯独面粉品种繁多。因为包装和克数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基本和春节的一样,没有明显的涨跌。这些面粉都是哪里生产的?仔细一看,有宁夏产的“塞北雪”,山西产的“古船”,甘肃产的“红太阳”。除了这些,还有河南、湖北产的各种品牌的面粉,青海没有土特产。

不仅是超市,青海面粉在西宁徐人杰粮油批发市场也只有四五家店有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甘肃面粉经营的商家有100多家,商家卖的面粉基本都是外省产的。

在一家临街的粮油店,店主热情地介绍了几种外省产的面粉。当被问及是否有本地面粉时,店主指着店内的一个小角落说:“有‘丁香’牌青海专用面粉和专用面粉,就这两种,因为卖得不好,没有其他系列。”

“丁香”粮油面临困境

说起目前当地的面粉生产企业,毫无疑问是青海丁香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拥有“丁香”、“三江源”、“新和”三个注册商标,其中“丁香”入选青海省著名商标中的主商标,“丁香”牌青海专用粉先后被评为“青海省首批名牌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丁香”菜籽油也深受市场欢迎,丁香集团也因此成为消费者认可的诚信企业。

说起公司的红火,一位工作了十几年的员工看着现在冷清的工作区感叹道:“效益好的企业现在都要倒闭了,很多员工都离开了企业。我觉得企业本身还是有很多问题,所以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丁香”集团经销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1998之前,企业效益一直很好,后来效益开始下滑,速度很快。效益好的时候,面粉年销量达到5万多吨,后来,年销量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现在,企业已经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面粉生产车间也不再满负荷运转。有订单就按订单量生产,没有订单就暂停生产。

当被问及企业效益下降的原因时,他说,除了外省面粉大量涌入青海市场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地面粉价格高于部分外省面粉,因为本省的小麦只能满足农村的需要,企业生产面粉所需的小麦都是从河南、山东、新疆等地调入的。与小麦产量较高的其他省份相比,本地面粉生产的原材料成本较高,大多数消费者选择价格较低的其他省份的面粉。所以“丁香”没落的主要原因是价格,而不是质量。此外,管理机制等内部问题也是企业效益变差的因素之一。遗憾的是,由于企业整体效益下滑,生产菜籽油的车间已经停产。

谁来重振当地的粮油经济?

“丁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失去了一大片市场,实在令人惋惜。

青海省粮食局一位工作人员认为,现在消费者对面粉的需求趋向于优质、多样、安全、营养等方面。作为本土面粉生产企业,应该根据市场变化向高精尖产品发展,生产高品位、高附加值的产品,包括包装的升级换代,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

丁香集团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同时,我省第一条年产30万吨面粉生产线项目去年在西宁东川工业园开工建设。希望这个项目建成后,能真正为青海地方经济的发展增色。(记者马)据

记者点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青海新闻网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本省的“丁香”不再香。很多人在为“丁香”的没落摇头叹息的时候,更多的是不解:这个省的企业品牌怎么就经不起市场的考验呢?

我们今天看到的,是青海曾经的粮油品牌难以为继的局面。其实不仅仅是一种粮油经济,我省很多品牌也只是一时出名。企业最终停产或半停产直至破产,员工下岗失业。比如曾经风靡省内外的羊绒衫、青稞酒,由于无序竞争和假冒伪劣充斥市场,最终导致企业效益下降,市场萎缩,众多消费者流失。此外,一些老企业效益下降的原因还包括产品结构调整缓慢,缺乏高质量、精细化和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新产品开发滞后,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国有企业破产重组进展缓慢,重组后效果不佳,管理不到位,跟不上市场发展步伐,这些都导致企业被淘汰出市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让一个品牌永远保持年轻,绝不能在打造成功后盲目自大、沾沾自喜,而应该时刻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不断创新。

众所周知,我省并不缺乏资源。牛羊肉、冬虫夏草、油菜籽、蕨麻等。都有广阔的市场世界,但这些产品中,能为省内外消费者所知的品牌却少之又少,实在令人遗憾。在地方经济蓬勃发展、名牌创建的今天,我们真诚期待地方品牌不仅能长期留在省内市场,还能成功打入省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