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假冒伪劣农资造成损失怎么办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规模很大,但监督管理还比较薄弱。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难免买到假冒伪劣农资,造成经济损失,耽误生产。出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我国《农业法》中提到,作为农业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农资质量负责。对于生产农资的企业,产假期间禁止假冒伪劣商品,对于经销商,禁止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农业生产资料。虽然法律规定了一些不法企业和个人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牟利,但是我们在购买农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首先,在选择农资购买渠道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农资部门、供销社、农机推广部门下属的供销网点。其次,不要贪小便宜,不要相信广告。物有所值,价格便宜。一般都有问题,广告基本都有夸大疗效的嫌疑。再次,学会鉴别农资质量。一般正规农资的图片都比较清晰,可以分辨出农资的好坏。假冒伪劣农资商标、标识的印刷,外观质量会很差。最后,在购买农资时,一定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发票、购货清单、农资包装、农资样品等。一旦发现买到假冒伪劣农资,请及时请质监和农业科技部门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结果。购买假冒伪劣农资造成的损失,一般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谈判:到农资收购网点与销售者或生产者谈判,协商达成一致。第二,消费者协会的调解。消费者发现买到了假冒伪劣农资,携带相关物证到当地消协投诉,要求消协调解。第三,行政诉讼。如果双方协商不成购买假冒伪劣农资,消费者将向上级部门或农资网点相关行政主管投诉,要求对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进行制裁,并赔偿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综上所述,如果因购买假冒伪劣农资造成损失,应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投诉,请消费者协会或上级部门协调。如果他们还是解决不了,就需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