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兴的传承与发展

几代人下来,张姓子孙代代相传,继承和发扬这一精湛技艺,使烧鸡始终保持着固有的独特风味,畅销四方,名扬海内外。

1954年,第六代传人张昌贵先生(李)以公私合营方式,带着自己的老烤鸡店加入华县食品公司,成为国有。

1956年,张合力向社会公开了他家的秘方,烧鸡技术开始流传。

1982年,张玉华和张艺兴的第八代直系子孙张存存为了参加一次评选活动,萌生了注册“张艺兴”商标的想法。因为两人当时都是县食品公司的员工,所以张艺兴是以县食品公司的名义注册的。

1983华县食品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合作。经过近一年的科研攻关,于1984发明开发了软包装“张艺兴”牌烧鸡。本发明不仅填补了熟肉制品不能长期保存的空白,而且保持了道口烧鸡的色、香、味、形的独特特点。这项发明获得了河南省政府科技进步奖。

1986年,张昌贵的孙子张存存下海,恢复了有着350年历史的“道口张艺兴烤鸡店”的经营。

1997,华县食品公司改制,分为三部分。一是成立滑县食品公司,二是成立滑县食品贸易公司,三是成立滑县道口张艺兴烧鸡食品有限公司..其中,“张艺兴”商标属于华县食品公司。然而,最终,滑县道口张艺兴烤鸡食品有限公司并没有成立。

65438年至0999年,张存存在祖传“道口烧鸡老店”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滑县道口烧鸡有限公司,后又注册了“张存存”商标。滑县食品公司称,考虑到张存友与“张艺兴”商标的特殊关系,滑县食品公司与其签订协议,允许张存友的公司在其公司名称中使用“张艺兴”。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自1999起,张存存及其家人开始与滑县食品公司及当地政府交涉,希望收回“张艺兴”商标,但一直未果。

2005年3月,张存存捐资建立了“张艺兴烤鸡广场”,不仅纪念了祖先,也成为当地居民娱乐的好去处。

2007年8月,中华老字号“张艺兴”第八代传人张存存先生投资3700万元,在道口烧鸡工业园建设“滑县道口张艺兴烧鸡公司”。公司主要从事道口烧鸡的生产经营。由于公司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公司生产的“张油库”牌道口烧鸡风味独特,色、香、味、形俱佳,连年被国务院认定为特色食品,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10余项,被授予“河南省著名商标”。

高口碑来源于高品质。时至今日,虽然“张艺兴”烧鸡引入了现代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但烧鸡生产的核心环节严格遵循传统工艺。比如在选材上,选用生长期500天到两年的健康活母鸡。这种鸡肉可以在沸腾的锅里煮3个小时不散架,保证各种药物的风味完全渗透。太嫩的话熟了就烂了,太老了就难入味了。再比如老汤,一年365天全年不间断烧制,也就是淡季停产,要安排专人熬制老汤。当地人说,就算去天涯海角,只要开烤鸡店,总要带一锅老汤。

现在除了商标持有人华县食品公司,还有食品公司的下岗职工,以前是食品公司的烤鸡技术员。有以张存存为首的张家后裔,八代子孙。他们没有“张艺兴”这个商标,但是技术很好,烧鸡的质量有保证。所以他们不方便干涉这个招牌的使用。其他用户只能归类为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