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管仲,孔子感叹:“我就是个小管仲,浑身都是毛!”。你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帮助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有一句经典的话,“仓里知礼仪,衣食知荣辱。”《管子牧民》原文中“仓里其实知礼仪,衣食知荣辱。”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引用《史记》、《严观列传》中的一句话:“泽”改为“尔”,有“仓里知礼仪,衣食知荣辱”之说。
目前普遍认为“粮仓知礼仪,衣食知荣辱”出自《史记·严观列传》:“粮仓知礼仪,衣食知荣辱,衣装固本。四维不开,则国亡。点餐如流水之原,使之流行。”
解读是:粮仓满了,就知道礼仪;吃饱穿暖,便知荣辱;君王的享受有一定的体系,六亲紧密相连;礼义廉耻的伦理道德不张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法令犹如源头活水,必须符合民心。
来源:战国时期管仲的《管子·牧民》。
扩展数据:
背景:
司马迁在《史记·严观列传》中描述,春秋时期,管仲以齐襄公的身份掌管政务后,与民同喜共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使齐国迅速走上了富国强军的道路。管仲说“粮仓实知礼仪,衣食知荣辱”也成了齐国自赋富贵的指导思想。
百姓生活富足,国库充盈,礼仪才能发扬光大,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齐国经过多年的治理,很快强大起来,成为春秋第一霸。历史上也有齐桓公“九王一征天下”的记载。
由于管仲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齐桓公的成功,“仓里其实知礼仪,衣食能知荣辱”一直为后人所称道。用现代的眼光看这句话,完全符合唯物主义的相关观点,如“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
在当时皇族衰弱,诸侯蠢蠢欲动的情况下,国家统治者有这种意识是非常可贵的。
后来孔子叹了口气说:“我有点卑微,我是左撇子!”孟子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说:“因此,一个明智的君主如果控制了人民的财产,他就能够供养他的父母和他的妻子,他就会在幸福的年份里满足于生活,在糟糕的年份里避免死亡。然后赶走好的,人民就从轻发落。
今天人们的财产也被控制了,光是伺候父母或者养老婆是不够的。快乐的岁月会苦一辈子,不快乐的岁月必然导致死亡。这只是为了挽救生命,但我害怕我会无法支持它。”从正反两方面来看,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都充分展示给了国王。
百度百科——粮仓知礼仪,衣食知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