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先把宝马翻译成宝马?

最早是国内某汽车厂商,原厂在国内叫Bayir:

“保护在先权利是解决商号与商标冲突的基本原则之一。我们公司比宝马商标早注册三年。德国宝马为什么要改我们的名字和姓氏?”北京宝马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宝马)董事长曲龙对德国宝马扩大使用宝马商标保护权非常不满。

2004年6月11日,火热的北京车展刚刚开幕。根据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要求,北京宝马公司的律师马翔到工商行政管理局陈述了最终意见,并提交了《对德国宝马公司投诉商标侵权的答复》。

据了解,2003年7月,北京市工商局经济检查大队接到德国宝马的投诉后,对北京宝马是否存在商标侵权行为进行了检查。检查人员最终在北京宝马修理厂发现了一层灰尘的宝马标志,并扣押了带有宝马标志的北京宝马公章。

在北京宝马工作近10年,熟悉北京宝马和德系宝马来历的公司办公室主任李解释说,刻有宝马标志的公章是历史原因造成的。1992年,德国宝马在香港和中国大陆的总代理宝马(中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宝马(瑞士)有限公司与北京小红门赵龙村农业合作成立了北京宝马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宝马汽车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经宝马(中国)有限公司、宝马汽车(瑞士)有限公司同意,并经工商、公安机关核准备案后,在北京宝马的公章中使用“宝马及其图”标识。1995,双方合作终止后,北京宝马一直为各品牌提供汽修服务。记者就此事联系了宝马北京,办公室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办公室公关经理马清盛出差在外,无法采访此事。

据相关分析,德国宝马在国产前夕突然向北京宝马投诉。目标绝不是北京宝马使用的公章上简单的徽记,而是北京宝马汽车服务公司使用的商号使用权,因为宝马比宝马入华时的原名“拜耳”更容易被国内消费者接受,而且现在人们都知道德国宝马是宝马,不是拜耳。

据了解,在1992之前,宝马在中国不叫宝马,翻译过来就是“拜耳”。1992二月份在车管所登记的一辆宝马车的登记名称是“拜耳”。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关于解决商标和企业名称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处理商标和企业名称混淆问题,应当适用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在先合法权利人利益的原则。北京宝马先注册,有优先使用权,不足以侵犯德国宝马的商标,”北京市律师协会商标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宝马汽车服务公司律师马翔说。

经彻查,北京宝马汽车服务公司注册于1992,而德国宝马公司在中国注册的“BMW”商标为1995。

北京宝马董事长曲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必须坚持使用宝马的名称。“是我们先注册的,他们(德国宝马集团)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