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生产!汽车行业就这样解决了“口罩荒”!
2月8日,比亚迪宣布生产口罩和消毒液。2月9日,上汽通用五菱首批20万只口罩下线。与此同时,一大波汽车企业正在投产消费者保护产品。很多人都在问,这是怎么回事?
有哪些「跨界」的图片?
比亚迪作为自主品牌汽车及零部件龙头企业之一,在捐赠654.38+00万元和654.38+00万元医用材料后,近日再次快速反应,决定生产口罩和消毒液。记者了解到,口罩在比亚迪宝龙九部生产,消毒液在汕尾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记者在企业调查平台上发现,2月5日,比亚迪子公司汕尾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在经营范围中悄然增加了“消毒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按照计划,比亚迪的口罩将于2月17日量产出货。比亚迪宝龙九部有自己的厂房,有医疗器械体系认证。目前,比亚迪拥有日产500万个口罩和5万瓶消毒液的生产能力。
“鉴于疫情防控物资供应形势严峻,为解决医用口罩严重短缺问题,我们投资500万元成立了梅田医疗科技徐州有限公司,迅速组织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梅田汽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汽车》采访时表示,梅田汽车已规划3-4条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日产能65438+万片,预计30天建成量产。“这也是为早日战胜疫情做出贡献的一股力量。”这位负责人说,现在的车企决定生产口罩,就是* * *见识。
口罩是自己生产自己用的吗?
“一盖难求”是当前疫情防控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利用现有生产条件或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解决防疫物资短缺问题,正成为越来越多汽车企业的自觉行动。
“我们的4条N95口罩生产线和10医用口罩生产线将在一个月内建成投产,预计日产量将达到1.7万以上。”上汽通用五菱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在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合作,通过改造无尘生产车间来改装口罩。汽车零部件的联合供应商是广西德富特科技有限公司,原来供应隔音棉等汽车内饰。部分主要设备、原材料聚丙烯、原材料采购渠道、储存标准与口罩生产高度相似,适当改进即可适应口罩生产。目前,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供应商生产的首批20万只口罩已顺利下线,由上级部门统一调配。
口罩生产正在成为目前汽车企业的“跨界”选择。
广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也在积极准备生产口罩。值得注意的是,前几天刚刚宣布与FCA签署合作协议进军电动车领域的富士康再次跨界,在深圳工厂引进了一条口罩生产线,并成功投入试产。目前其口罩产品资质认证正在审批中。如果获得批准,到2月底,每天可以生产200万个口罩。但富士康公告称,“公司生产的口罩优先用于富士康科技集团近百万员工的内部生产和防疫防护;今后将视情况积极支持对外输出。”
“车企生产口罩,或者有解决员工防护需求的成分,但更多的应该是对全社会疫情防控有利的。”正如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的那样,对于处理精密技术的车企来说,口罩生产技术不是问题。供给社会更重要,优先支持防控一线。
“不择手段”抢口罩?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口罩需求量约为6543.8+亿只/天,但目前国内产能每天只能生产2000万只口罩,这是现实差距。为此,很多汽车企业不仅要自己投入口罩生产,还积极想办法以各种形式帮助缓解口罩短缺。
国机集团母公司国机集团已作出安排,紧急生产供不应求的口罩和防护服用无纺布,帮助抗击疫情。
比亚迪利用海外分公司的优势,在海外采购了654.38+0万元的N95口罩寄回国内,准备捐赠给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和驾驶服务人员。吉利控股还利用海外子公司采购了首批25万只医用口罩,并运回国内。奇瑞控股集团还利用海外网络资源,采购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用防护物资,赶赴湖北疫情防控一线...
多措并举,多方支持,从一个小小的面具体现了对汽车行业的大爱。“这体现了汽车行业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力所能及的各个方面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汽车企业的做法不仅是在为国家做贡献,也是值得称道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本文来自:中国汽车报)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