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社会生活方式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张择端所作。他的精美画作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画中有500多人,他们穿着不同的衣服,看起来也不一样。《清明上河图》构图富有层次感,每个细节都很精致。

从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南方商业的繁荣。图为商圈繁忙,人来人往,可见商业繁荣程度超过上一代。

从《清明上河图》中广阔的田野可以看出宋代农业的发展:宋代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迅速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苏湖熟,天下足”;宋代水稻跃居粮食产量之首,主产区在南方,预示着南方的繁荣。棉花的种植范围很广,从广东、广西、福建一直延伸到长江流域。宋代茶树种植也有很大发展,江南丘陵地区新开了许多茶园。

从他们的衣食住行来看,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朝:(1)各级官员对颜色有严格的规定,百姓只穿黑白两色的衣服。工人经常穿小袖子的窄短衣服。(2)图为民宅多为低矮茅屋,贵族住宅富丽堂皇,前有厅堂,后有卧房,两侧有厢房和侧院。(3)大部分人用牛车和驴车,可见宋代马的缺乏。达官贵人坐轿子出门,读书人一般骑驴骡子。

从《清明上河图》也可以看出,由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人们有了许多娱乐活动和民俗活动。娱乐方面,东京的娱乐、商业场所里人头攒动,被称为“瓦片”。瓷砖里圈了一个专门用来表演的圈,叫“勾栏”。在民俗上,宋代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宋朝把春节叫做元旦。除夕夜,祭祖、迎神拜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习俗都已出现。

从以上宋代的社会面貌可以知道宋代经济中心的南移,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的商业繁荣、生活便利、水陆交通繁忙、城市生活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