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的关键措施
突出转型升级,做好传统产业。
煤炭、化工、建材、机械加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资源型产业历史悠久、比重较大,为宁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是税收的重要来源。这是推动发展的基础,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我们应该非常珍惜,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一是依靠技术改造扩大法规。支持煤炭、化工、纺织等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坚持“拿来”原则,加快科技应用,通过对外招聘、对内竞争、对外扩张等措施,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重点建设654.38+20万吨焦炭、654.38+0万吨苯加氢、鲁阳金属制品二期、天河纸业2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鲁珠水泥余热发电等项目,促进企业扩规提质增效。第二,依靠自主创新。加强博士后研究中心和山东省现有国家院士工作站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强调激励、促研、创产权、抓高端、促产业高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以华阳科技、深高、迪尔、华虹等化工企业为主体的省级生化产业园,打造全国最大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生产基地。第三,依靠节能减排。支持节能环保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推广,明确支持、限制和淘汰水泥、金属制品等高耗能企业的范围,关闭“五小”企业,鼓励发展生物制药和环保建材,高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力争到2065,438+05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和50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65,438+0家和4家。
突出招商引资,壮大新兴产业
近年来,随着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填补县域产业空白的项目落地,宁阳的汽车零部件、矿山机械、输变电设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需要有计划地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一是加快产业集聚。考虑到宁阳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台山芝阳科技产业城规划了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生物化工、输变电设备、绿色建材、食品及优势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等七大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依托同创公司、振亭活塞、山野专用房车等21企业,打造亚洲最大的汽车散热器生产基地和国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矿山机械制造业依托生产国内最大采煤机的塔高、力博等公司,重点发展高产高效综采成套设备;输变电设备产业主要依托投资30亿元的山东和昊通电缆有限公司,生产高压和超高压电缆、核电缆、海底电缆等产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全国输变电设备领先的R&D和生产基地;新能源产业主要依托省级宁阳经济开发区、魏超电源、泰安科诺新能源等企业,发展高效环保电池和太阳能发电设备,建设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基地。到2015年,四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0亿元、85亿元、85亿元、70亿元。二是加强连锁投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宁阳实际,综合分析新引进项目的发展机遇,围绕龙头企业和核心产品制定产业链发展规划,规划包装投资项目,预留发展空间,加快现有产业的链条延伸,提升区域产能和产业集聚度。塔高机械投产不到一年,先后吸引了荔波矿山机械设备、康博机械加工及相关山东煤矿设备组装生产基地、优乐美安新型矿用高分子材料等四个上游项目,总投资26亿元。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宁阳新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和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新入驻企业在资金、信贷、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先和优惠。,从而促进他们快速做大做强。
第三,突出品牌富民,做好特色产业
宁阳的红枣、种子、蟋蟀、钢球、十字绣产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一定的发展基础,市场前景广阔,产业空间巨大。但也存在总体规模小、产业分布散、综合效益低、产业管理混乱等问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在下降。这五大产业既是传统产业、地方产业,也是优势产业、惠民产业。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做好工作。
一是培育示范基地。立足资源和传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三年内,以葛市镇为主建设654.38+万亩红枣基地;主要在浮山镇和舒冬镇建设5万亩蔬菜制种基地,主要在浮山镇建设2万亩太空蔬菜基地;建设以四店镇为主的板球产业基地;建设以钢城镇为主的钢球产业基地;十字绣产业基地将主要建设在宁阳镇和浮山镇。
二是壮大龙头企业。按照引进新建设、大升级、放开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好、产业链长、与农民利益联系紧密的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加强行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建设,带动特色产业扩大规模、提高质量、规范发展。三年内新增一批省市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或基地项目。
三是突出产业特色。坚持增加总量和提高质量相结合,突出红枣高营养、种子优品质、斗蟋蟀精神、各种钢珠、十字绣工艺品等独特的“宁阳色彩”,始终使产业特色优势成为惠民富民的经济优势。四是打造知名品牌。通过注册商标、策划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宁阳,进一步推广“中国宁阳、中国板球”、“宁阳钢珠、走遍天下”、“中华圣枣、枣名扬天下”、“中国十字绣之乡”、“中国蔬菜种子之乡”、航天育种等产业品牌,不断放大品牌效益,加快特色富民进程,使五大特色产业如“五朵花”一般。
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制定产业规划。
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按照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制定的要求,研究制定我县三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和各具体产业专项发展规划。研究出台“双十”发展规划和“五大特色产业推进计划”,着力做大做强十大现有骨干企业、十大新兴骨干企业和五大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百亿企业、百年企业和品牌产业。
二要创新推广手段,抓好项目建设。
坚持既依托旧体制,又创新新机制,整合全县领导力量、各类优势资源和优秀干部,成立县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产业重点、农业龙头、文化旅游、城市建设、民生工程五个指挥部和五个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委员会,以“战”的方式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今年将全力加快推进总投资654.38+02.64亿元的56个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形成“三农”事业遍地开花、“两极”发展突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的工作新格局。
第三,打造平台载体,集聚生产要素。
创新区域发展模式,搭建跨越式发展平台。规划建设东部“泰山之阳科技产业城”,精心打造成为现代产业集聚区、宁阳城市副中心、泰安经济增长极、山东发展新亮点;西部地区以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特别注重旧城改造升级和新城开发建设,规划建设“环城科技工业园”,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搭建两个平台,吸引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聚集,加快发展。
四要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
一个地方的发展,靠政府创造环境,靠企业创造财富,靠群众创造文化。在逐步改善硬环境的同时,政府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大力改善软环境,做到“以软补硬,以情动人”,以优质的服务让投资者动心,以完善的制度让投资者放心,以优良的环境让投资者舒心。严厉查处破坏环境、影响发展的人和事,为宁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