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有哪些方面?
1,互惠贸易
(1)含义:卖方承诺向买方购买同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例如,甲国向乙国出口价值654.38+0万元的商品或服务,就必须同时从乙国进口价值654.38+0万元的商品或服务。它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贸易方式。1987年,全球有120多个国家要求互惠贸易,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
(2)主要原因: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贸易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价格普遍下跌,外债增加,外汇匮乏。因此,为了保持贸易平衡,发展中国家要求互惠贸易。
(3)范围:互惠贸易的范围很广,从初级产品到机械设备、飞机、船舶、导弹等。,其中交易量最大的是石油。
2.展览和销售业
(1)含义:举办和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种国际博览会或交易会,集中进行一段时间的进出口交易,这种贸易方式称为展览贸易。
(2)功能:可以购销商品;展示各国经济成就的全貌;交流经济信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3)具体类型:历史上在国际著名商业城市举办的各类综合性或专业性商品展销会、博览会,如舒碧溪国际商品展、巴黎国际商品展等;在出口国举办综合性、专业性的商品展销会,邀请各国进口商来看货、洽谈业务。比如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以及中国多个省份利用各种形式的艺术节举办的商品交易会。
3.加工贸易
(1)含义:通常称为“三来一补”,包括来料加工贸易、来件装配贸易和来样加工贸易。
(2)特点和优势: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风险低。
(3)意义: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4)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发展迅速。从65438到0998,加工贸易出口已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7%,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方式。但是,随着加工贸易规模的扩大,加工贸易的监管难度也在加大,出现了一些利用加工贸易走私等违法行为。1999期间,中国政府在保持加工贸易优惠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加工贸易管理制度,对加工贸易商品和企业实行分类管理。
4.补偿贸易
(1)含义:我们先以赊购的形式从国外进口机器、设备和技术,投产后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偿还贷款本息。这也是利用外资的一种形式。
(2)优势:既利用了外资,又扩大了商品销售渠道。补偿贸易和加工贸易的结合通常被称为“三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