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反对神佛之分,那么佛的加持和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受呢?
学佛法的人都知道一个道理:自决,自求。佛改变不了因果,佛的神通也改变不了我们众生的因缘。所以学佛之后,明白了君子自强不息的道理。
但佛教也说:众生皆因因缘合而生,所谓因缘生,因缘灭。然后,我们自身的努力是“因”,还有其他外在因素,包括佛的拯救,这是“缘”,也就是增加上沿。只学过知识的人都知道,一个方法需要四个因素,这个“增加上沿”就是其中之一。
至于这种增缘力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一个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危机时刻,念佛菩萨的名字往往会招致灾难。
灌输一些佛教术语:昙鸾大师在《前世论注》中说:佛菩萨的名字都有其作用。只要你这样念出来,它们就有了其他佛法本身的功能。这就叫“名为法”。
《大师前世理论笔记》中“名”与“法”的阐释:
出名就是法,出名就不一样了。
名与法融为一体,称为“名即法”。名法分离,名即名,法即法,称为“名法不同”。
“异”就是不同和分离。比如我们饿了,我们想吃东西,我们喊着要吃的。我们喊着这个名字,肚子里还是空空的,对吧?然后将这种米的名称与米的实际(方法)分离开来,称为“命名差异法”
“名为法”,在我们的世界里不容易找到一个比喻,于是我想到了一个比喻,比如:我们在部队里,在军营里,晚上军营设营的“口令”是什么,它要的是警卫。如果是自己家的,他今晚有密码,只要一报就能通过。如果你的报告是错误的,你将知道你不是自己的家人就是你的敌人。那么这个密码就是“名字就是法律”。你只需要大声喊出来,传过去,这就是规律。
比如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交通广播,不需要研究电磁波的原理,只需要把频道调到FM103.9就可以了。你不需要研究飞机的结构原理,飞行员的素质,天气因素,只要相信飞机能把你带到目的地;所以一看到飞机这个词,这两个词就包含了所有相关的人类智慧和科技。
为什么?这叫“以名唤德”。
世界上很难找到“以名唤德”的对应隐喻。我们只是通过世界上的例子来激励每个人。比如有一句话:“久闻你的大名。”这个人的品德、学识、成就都包含在他的名下。当人们听到他的名字时,他们知道他是一个伟人。这叫“久仰大名”。
品牌商标隐喻是我们刚刚谈到的商标隐喻的另一个例子。商标是商业符号,是标签,名牌是名字,是招牌,但一个世界著名的商标和品牌往往价值上亿美元。这可以称之为“点名要财”。如果财富变得有名,名字就是财富。另外,我们说县长、市长、省长都是名字,但是有了这个名字,他们就有这个权利。这叫“以名唤权”,权构成名,名就是权。你有什么名字,你有什么权利。当然,这是世俗的。商界以名唤富,政界以名唤权。佛菩萨生于世,在功德境界,故名唤德。皇帝的赦罪就像康熙大帝。他把笔一挥,说:“康熙”,啊!这个名字里,有他皇帝的杂草。犯了死刑的人可以免除你的罪;普通人可以升官。韦德,六字名阿弥陀佛,可以把我们从三界六道的轮回中拯救出来。本来我们是被判了死刑,要下地狱的,但是六字名可以消除我们罪恶的业障。阿弥陀佛是“诸佛之王,光明中最尊”,他赦免十众生。“我成佛后,一般会赦免十道众生的罪,让他们不转世,回到我的净土。”他为什么要?依仗他的名,“我若成道,我便永生,众生闻此名,必来我刹。”六字名包含了一切功德,所以能普遍平等地救我们,赦免我们的罪。阿弥陀佛,名即是德,德即是名;阿弥陀佛有很多功德,他的名字也一样有很多功德。他充满了善良和祝福。
最后,当谈到在托米生命的最后接受他的问题时,你会发现这太容易和不可能了。大多数人在学习净土宗之前都会有这个疑问。
佛陀早就在《无量寿经》中预言,信此法者“难中之难,无此难也”,是所有佛法中最难信的法。
你看,即使是一个犯了五犯十恶的重罪的人,临终忏悔也能上极乐世界,永远不退佛。修行者只抢了两个大和尚,才达到不回头菩萨的境界。这真是难以置信!
三藏十二部佛经中,阿弥陀佛作为佛教之王,只讲念佛住西天的方法。
佛陀向众生示八万四千法,大部分都无法在此生离开业障之轮中的六大司,更遑论成佛。所以在释迦牟尼佛说灾难无极限之前,阿弥陀佛以他的大慈大悲,展现了一个特殊的教导——净土宗法和三度宇宙被。这是任何方法都做不到的。所以大师说:“释迦牟尼是因为只说阿弥陀佛要海才生的。”
西方极乐世界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德行和庄严,其中第一个就是无与伦比的庄严,即“十念将生,不退成佛”,这是其他所有佛门世界所没有的。
除了净土法,所谓八万四千法,任何一种都要想烦恼才能超越业障之轮中的六大司,是唯一不用的。
大乘佛教,出自中国八祖龙树菩萨,被判定为难走和易走。净土宗是一条容易的路。只要你信,愿意去做,就一定要信,一定要靠阿弥陀佛的大悲大愿。有的人只是在弥留之际遇到善知识,相信阿弥陀佛的拯救,走向极乐世界,不再轮回六道;但其他门派和派别认为,要独立修行,必须学会三件事,才能摆脱贪、无、虑,贪、无、虑才能消除,才能生灭。这就是穿越和鹤立鸡群的区别。
用竹子的比喻来说明:穿越和突出的区别。
“用穿越的方法使其直立”:古人用了一个比喻:它像一根竹子,里面有一只小虫。爬上去就直立起来,一段一段咬,从里面出去。晁衡只是在旁边打了一个洞就出去了。南无阿弥陀佛的修行是一种超然的修行。它依靠佛祖的力量,信奉念佛。像锯子一样,阿弥陀佛的六字真名“刺”一下,你就出去了。现在你超越了三界。结果他就用它自己慢慢修,修到什么程度,“我有一颗清净的心,我很担心……”,一层一层往上走,最后走出三界,称为横超越法,供竖用。
有些人担心自己活不下去,所以说“不用担心思维”,即使思维在飞──这是普通人的习惯,我们普通人就是这样。我们主要是学习了圆心法师的“思考是常人的本质,除了思考之外没有任何意图。知道了这个,就会念佛迎接我们。”大师说:“佛祖自思念佛,如莲花不沾泥。
导师说:虽然我们心中有贪痴之忧,但我们“无视贪”——不怕火不怕水,我们怀念它,呼唤它那个名字,决定去死。所以“不论贪,名必生。”
急诊室比喻:阿弥陀佛救众生于危难。
例如,所有较大的医院都有急诊室。轻微感冒就进不了这个急诊室,对吧?你说:“我感冒了,我得去急诊室。”“嘿,我不会让你进来的。”谁得了重病,需要紧急打针,特别严重、危重,才有资格进急诊室。
我们越是在阿弥陀佛给我们急救的时候心疼,越是觉得修行弱,越是觉得说“哦,恐怕是这样的”很渺茫。?没有办法,我心疼,担心,苦!受苦了就有得救的希望,所以是对一切犯罪众生的急救,是对一切苦恼众生的急救。
在经文中,佛陀也恳切地呼吁我们说:投胎各种有趣的众生,我很快就会快乐。“六道轮回的一切众生,你们快回我净土,享受我净土的清净法乐吧。他还说:常云有慈悲心,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去苦众生。阿弥陀佛慈悲无止境,欲救众生。但是,他首先说的是地狱里的众生,阿碧地狱里的众生是最心疼的——这是佛心。
涅槃经上说:
例如,父母有七个孩子。对于生病的人,特别同情。如果你来了,你就会回来。爱那些受罪恶折磨的人。佛祖最爱最关心最有病的儿子!
《月亮上的佛经集》说:“我佛法终了,亿万众生起行佛法,无一得道。”
据佛教经典大乘《同性经》,大乘《法袁遗林章》记载,共六卷:至佛教末期——“教法传世,人虽有内教,却不能修习果报,谓之末法。”“不能修行果”,佛经里说得这么清楚。佛陀从来不说“废话”。“无义”是佛教的根本戒律。
詹察《善恶因缘》:末法时期,人“信佛甚少,得道甚少,甚至渐得三时,得道者甚少。凡世间学佛打坐,发诸业,知天命者,再转无,如入末法,得久道,得禅定、识业之信,一切皆无。”
为什么?圣道门站在“人的佛性”的立场上看问题,主张人可以通过人的努力成佛,但实际上成佛的人很少;净土门本来是站在邪恶的普通人的立场上看问题的。阿弥陀佛花了五劫思考,参考了无数佛家众生的情况,才想出一个念佛名的方法,作为众生与他沟通的密码信号,其中蕴含着不可思议的功德(一般人没有研究过,认为太简单)。信了佛名,就能住在极乐世界,永远不退隐成佛。
有人争辩说,佛教的门派下也有净土修行,不只是你!别忘了,去西方极乐世界是最容易的,也是最快证果的。当你去到其他世界,没有神秘,也没有邪恶。
我很后悔这个方法,这是佛祖感叹的:天下没有难做的事!老子也说:我的话易知易行;世上没有什么是可以知道的,也没有什么是可以做的。如果遇到困难,很难“相信”,也很难做到。相信这种方法的人,会被无限制的抢劫,那些善根深的人,那些老实巴交的人,也就是那些嘲笑道没有我深刻洞察力的人!这是什么?这条路简单易行。既然众生历经千辛万苦,性习惯复杂,习惯在外,不喜简朴!
有没有发现当年爱因斯坦发明了E = MC 2,一直显示宇宙的微观相,大家都觉得很荒谬。
所以善导大师劝最后一个凡夫彻底死了,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在业障之轮中生出一颗远离六大司的心。近代诸比丘大德,以为能做到五戒十德,实属难得,更何况他不论四禅八定,成了阿罗汉菩萨。
原因很简单。比如禅宗的宗旨是明心见性,却不去教导初生的菩萨或者初生的菩萨,更不要说现代的了。那么现在地球上会有多少头脑清晰,见性的大菩萨呢?《楞严经》上说,打坐不能突破五十种阴魔,就成了妖儿妖孙,最终出不了三界六道。佛陀悟道后说,每个人都有如来的智慧和德行,但不是妄想和执着就能证明的。《楞严经》上说,你哪怕有丝毫的坚持,也无法突破五十阴魔。自慧能大师以来,有多少高僧大德证明了自己的成功?
你看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里是怎么说的(“此法最佳。为智者说话,为根民说话;老师说:你的老师要戒智,收大乘;我戒我智,捡最好的人”),他众生的对象是上根;换句话说,根下面没有人是他的对象,也就是说,你进不了这个门。
因为禅宗“顿悟是因”,说的是开悟,开悟不等于成佛。“虽然理智是顿悟,但事物必须逐渐去除。”我明白了。你不能一下子改掉你爱惹麻烦的习惯。你必须慢慢地打破它。就比别人破的快一点,比别人顺利一点。是真的。但是他这辈子都不可能干净,那就很难了!所以他要“生老病死”。禅学悟透之后的“活而不退”并不容易。在中国的佛教史上,有太多的人学得很厉害,有太多的人从来世隐退了!禅宗有一个著名的故事“三生石”,讲的就是袁泽大师。很神奇,他能知道过去和未来,但来世必然会重生。这个轮回对他来说非常难得。他没有神秘感。他对前世记得很清楚,但还是要投胎。下辈子做人也是轮回。从老年开始,你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身体,继续修复。在另一个身体里,他不会有机会和菩萨在一起,他也无法证明三件事。禅师去了第二次生命,因为上辈子有福报,有智慧,所以在第二次生命中享受快乐,智慧泄露了很多。死后又重生,越投越入迷,每况愈下,渐渐隐退。很难坚持下去!这就是佛说的,只需要三个和尚去劫,需要无限劫才能达到。因此,它不能与日本的景宗带业相比!
世间人坐禅,精神失常,疯人甚多,故称“走火入魔”。禅宗历史上出现过很多高僧大德,觉悟程度高,神通广大,几代之后也能知道自己的身世。但是这个循环必须重复。尹光达大师说:“五祖戒律,清明草堂,悟禅,今人所见,已重生。".
但世间有太多人不自量力,不量其根,所以常常嘲笑其他修行方法,境界太低,而自己却做不到如慧能大师所说:“持气者谤经,不需要言语来坦陈。云中不需要文字,人不在语言。只有这种语言才是文字的阶段。‘不立’这个词也是一个词,这也是事实。看到人家说什么,就污蔑人家说了话。你应该知道你对佛经很着迷。不要诋毁经书。有数不清的罪障。”
所以印光大师说:如如来一代所说,修行无量。没有什么比冥想更直接的了。它是根深蒂固的,一旦听到一千件事,就会一直抱着,但这仍然是开悟,不是证明。末世难得能真正了解真相,看清本质。。。是真正的开悟,生死已过,还很远。虽然开悟了,但是自劫以来的麻烦习气,必须用各种方便来处理,使之清净,才能使生命免于死亡,超凡入圣。我有过几次烦恼,但还有一点未完,所以生死未卜。如果你只认为发自内心的知道才是道,然后你就什么都没有去修行,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你知道你有什么,但没有烦恼,你就可以得到道。这个人已经断绝了生死,所以他能生能死。若知之,而烦恼未断,又怎能生灭?善于参禅靠的是自力更生,远没有念佛的好处。念佛的方法是如来一代特有的方法。三种常见的被子,各有利弊。论根如文殊,普贤大菩萨,不能超越。五恶十恶等埋下根源的大罪人也可以提前进入其中。但是,如果你有真正的信仰和真诚的愿望,你可以依靠佛陀的仁慈来使你的事业获得新生。一切修行都是从这个修行流出来的,一切修行又回到这个修行。(说去西天,以完成佛果也。)看似浅薄深不可测,又看似渺小庞大。虽然百丈淮海禅师建立了丛林,但他也说过:念佛是最有把握的修行方法。一万人会去。
净土宗第六祖、禅宗第三代传人永明法师说:无禅则有净土,万人去;但若非要见阿弥陀佛,何不开悟?禅无净土,十人九路;如果阴影已经过去,就让他走吧。
吴楚大师说:阿弥陀佛:是赤田的药,无病不治;是如意珠之王,无欲无求。是生死的恩情,没有痛苦;是暗夜之光,牢不可破。念佛即见佛,生即死;三际在同一时间,没有更多的前和后。
大安法师: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要接受这种不可思议程度的念佛方法,死的时候偷心,老老实实念佛。如果我们发起“真生死”的观念,想要结束此生的生死轮回,就要讲究信佛住净土的方法。在这个末法的时代,离开了信佛住净土的方法,就没有人愿意生死了。
莲池大师说禅净土殊途同归。如果你盲目的说你觉得不高,那么稍微好一点的人都会读两本经典,记几个案例。即使他们可以,又何必呢?另外,既然你已经走遍了净土,我问你,你能不能马上停止使用厕所?你还愿意和狗牛马同槽喝酒吗?这里算的人,幸福稳定,但是不介意。徐儒说,山和平原永远在西边。要么是外在的隐忍,要么是内心的猜忌,说明纯洁污秽的环境还在划分,爱情还在。取而代之的是大讲大圣的过度境界,抛开佛国,轻视过去。可谓是欺人太甚,甘于无知,苦不堪言!.....净土修行,似浅似深,似近似远。看似困难又容易,但看似容易又困难...现在很多人讲开悟,讲生死,我却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很难实现,这叫垂直超越。只要斯托还来,普通人怎么办?这片土地上的芸芸众生,大部分都是西方来的,然后才觉悟。生于西方,名为穿越三界,万无一失。
一个拜佛的人可以预知他把功夫念成一段的时间,或者他不分心的时间。这时候有些人随时可以死,想走就走。多舒服啊!想坐就坐,想走就走,想站就走,还有倒立死的和尚。
有的死者佛教知识很少,连普通的老太太都能预知时间的到来,有的可以随意选择哪天离开,真正跳出了三界,不在五行。这足以证明净土宗的伟大和阿弥陀佛的无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