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区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
(1)地形
评估区域的地形复杂多样。西部是黄土高原和吕梁山,中部是临汾盆地,东部是太岳和太行山。地形起伏较大,海拔430 ~ 1500m,相对高差1070m。总的地形是中间低,东西两边高。关咏荷-华乐(EA 001-EC 144)位于晋西黄土高原,全长113.803km。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海拔600 ~ 1500m,相对高差900m,自东向西倾斜,黄河沿岸地区最低,海拔约600m。最高的是双锁山,海拔1503米,是支河和桑壁河的地表分水岭。华乐-图们(EC 144-ED 073),长233.55km,海拔700 ~ 1500 m,相对高差800m,属吕梁山南段。图们-大洋(ed 073-ed 121),全长22.551km,属临汾盆地地区,地势平坦,海拔430-700 m,相对高差270m,汾河现代河床为最低点,海拔430 m..大洋-东窑(ed 121-ef 037),长25.7144km,为侵蚀黄土台地,海拔700 ~ 1100 m,相对高差400m,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升高。东窑-半九岭(EF 037-EJ102),长138.011 km,为太岳、太行山,海拔700 ~ 1400 m,相对高差700 m..
根据地貌形态和成因,可划分为中山、低山、台地和丘陵、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五个地貌类型和16个亚区。详见表10-1。
(2)气候和气象学
评价区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9 ~ 12.6℃,极端最低气温-18.6 ~-25.6℃,极端最高气温37.8 ~ 42.0℃。年平均降水量548.8~622.8mm,年最大降水量893.4 ~ 1010.1mm,降水量分布不均。山区面积大于盆地,东南大于西北。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年蒸发量893.4 ~ 2034.2 mm,春、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秋季以东南风为主,平均风速1.4 ~ 2.8m/s,最大冻结深度永和、蒲县103 ~ 107cm;临汾、浮山、沁水61 ~ 67厘米;阳城和泽州41 ~ 43厘米。
(3)河流水文学
评价区内的主要河流有何志河、水心河、汾河和沁河,均属黄河水系。黄河是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天然分界线,从评价区的西端流出。穿越管道的主要河流基本情况见表10-2。
二、地质环境条件
(1)地层岩性
评价区出露地层包括中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新生代的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时代自西向东由新变旧。
关咏荷-华乐(EA 001-EC 144)主要分布在第四系上、中、下更新统和新近系松散层中,三叠系铜川组和延长组在永和地区有出露。三叠系刘家沟组、和尚沟组在息县、蒲县有出露,二马营组零星出露。华乐土门(EC 144-EC 073)分布于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夏家沟组-上石河组。土门-大洋(ED 073-ED 121)被第四系更新统和全新统松散土完全覆盖。大洋-东窑(ed 121-ef 037)分布于第四纪中上更新统和新近系松散层中,局部有三叠系中上统铜川组、延长组及侵入岩出露。东窑-斑鸠岭(Ef037-EJ102)出露于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其中福山-沁水以三叠系为主,沁水-阳城广泛出露二叠系,阳城-泽州(斑鸠岭)以奥陶系居多。评价区综合地层见表10-3。
表10-1地貌分区描述
继续的
表10-2河流基本信息汇总
表10-3评价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2)岩土工程的地质特征
根据岩土的岩性、结构、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山西段出露的岩土可分为七个工程地质岩组,即:
1.与软弱中厚层状岩石(,O1,O2x,O2s)呈坚硬互层
分布在泽州县金庙铺、李寨、吕梁山一带。它由上寒武统和中下奥陶统的碳酸盐岩组成。石灰岩的干抗压强度为115 ~ 140 MPa,软化系数为0.78;泥灰岩的软化系数为0.33 ~ 0.44。溶洞、冲沟、天坑等岩溶现象发育,溶蚀作用强烈。
2.坚硬厚层状岩石(T1l)
广泛分布于浮山县东部-沁水县。由三叠系刘家沟组坚硬厚层状砂岩组成。
3.坚硬薄至中等厚度的软岩(C3t、C3s、P1x、P2s、P2sh、T2er、T2t、T3y)
广泛分布于泽州福山-李寨、利川东部,零星分布于吕梁山区。由石炭系太原组、山西组,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三叠系二马营组、上铜川组、延长组组成。岩性主要是砂岩、石灰岩、页岩和煤层。岩石的干抗压强度为10 ~ 100 MPa,软化系数为0.3 ~ 0.7。
4.软弱薄层岩石(C2b,T1h)
散见于阳城县润城、泽州县李寨、利川,沁水县大尖山顶。由石炭系本溪组铝质页岩和三叠系下和尚沟组页岩组成。岩石的干抗压强度为10 ~ 40 MPa,软化系数为0.3 ~ 0.60。铝土页岩和泥页岩呈碎片状,易风化。
5.粘性土(N2+Q1)
零星分布于管道西段永和-蒲县黄土冲沟中,由新近系和第四系下更新统组成。岩性为棕红色粘土和粉质粘土,含数层钙质结核。土质均匀,中密,可塑-硬塑,无湿陷性和胀缩性。承载力200 ~ 300 kpa。
6.黄土(Q2+3)
广泛分布于永和县-蒲县和浮山县。由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组成,岩性为粉土。离石黄土(Q2)由洪水形成,黄褐色,上部稍湿,中部密实,湿陷性,中部和下部湿陷性逐渐减弱直至消失。马兰黄土(Q3)由风坡堆积而成,浅黄-黄褐色,稍湿,稍密-中密,具湿陷性,多属自重湿陷性黄土。北流-周村地区马兰黄土由洪积物形成,浅黄色,稍湿,稍密,湿陷性,属非重力湿陷性黄土。
7.砂砾(Q4)
条纹分布于何志河、水心河、沁水河、芦苇河、沁河等山谷,由第四系全新统组成。岩性以砂砾石为主,粒度不均匀。
(3)地质构造与地震
山西位于华北准地台中部,为一级构造单元。一般可分为鄂尔多斯断块(台坳)和吕梁-太行断块(山西断隆)。管道经过的构造单元见表10-4,各单元的构造轨迹见图10-1。评价区* *共有19条断裂,12条断裂与管道相交,其中4条断裂活动。
(1)离石断裂:是鄂尔多斯断块与吕梁-太行断块的边界构造,全长约270km。莆仙地区发生的3次5级地震都位于这条断层上。
(2)罗云山前活动断层:洪通-临汾凹陷北段的西边界断层。走向北北东向,延伸20公里。新生代以来,断层西侧反向发展为正断层,东侧下降。不仅石炭系和二叠系发生了错位,第四系下更新统也发生了错位。根据钻探,上更新统底界埋深近40m。根据晚更新世65438+百万年的计算,断层的平均活动速率为0.4毫米/年..
表10-4评价区构造单元划分表
(3)浮山活动断层:位于临汾-运城新裂谷东侧的断层,与EF038的298方向管道相交600米,走向北北东向,延伸长度约70km。中更新统下部和上更新统可见于王贝-朝鲜和赵家坡。王子堡村以东,中更新统错动了50m,表明断裂活动一直到第四纪中更新统和晚更新统早期仍然存在。断裂带沿线发生1209级地震。
(4)金九活动断层:又称太行断层,是沁水断块坳陷与太行山断块隆起的分界断层,断层南端距管道(EJ 012)1300m,总体走向北北东向,在山西境内延伸长度约320km。和顺、高平、晋城等地多次发生地震。断层经过的地方,这是一个继承性的活动断层。
管道穿越魏奋地震带(又称陕西地震带)。据记载,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大多集中在临汾断陷盆地;而两侧山区地震相对较少,是地震活动较弱的地区。
公元446年至2000年,盆地内共记录到14次M≥4级地震,其中M ~级地震4次,M ≥ 8级地震1次,1次(表10-5)。据地震部门分析,临汾1695级地震后,临汾盆地处于以应变能积累为主的稳定状态,未来该地区将发生最大地震。
西气东输工程地质灾害风险研究
根据最新地震区划,山西段超过50年概率水平10%的地震烈度为:武城以西ⅵ度,武城-云中以东ⅶ度,云中-大阳(临汾盆地)以东ⅷ度,沁水以东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武城以西50gal,武城-云中以东100 ~ 150 gal,云中-浮山以东200gal,沁水以东100 ~ 150 gal。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临汾为8级潜在震源区,浮山为7级潜在震源区。
(4)水文地质条件
评价区地下水可分为四类: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裂隙水、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图10-2)。各种水对管道建设和运行影响不大。
1.松散岩石孔隙水
(1)丘陵地区
黄土状土在黄河以东及临汾盆地两岸的黄土丘陵区大面积出露。地下水含水层为粉土、粉质粘土,部分为砾石或钙质结核。由于水的侵蚀和切割,冲沟发育,不利于地下水的储存。在梁茂地区,一般透水无水,仅在沟头,下伏新近纪红壤隔水时,有少量上层滞水或局部潜水,动态变化大,无统一地下水位,水量丰沛,只能作为人畜饮用水源。在现代大型山谷中,由于地表水的补给,水量丰裕度相对较好,如水心的蒲县河段和芦苇荡的秦池-润城。水位埋深2 ~ 10m。管道有时会在山谷中遇到地下水。水质类型主要为HCO 3-CA,盐度为20~45mg/l
(2)盆地平原区
①浅潜水
图10-1西气东输工程山西段构造图
燕山期断块:1。二级结构单元的边界;2.三级结构单元的边界;3.四级结构单元边界;喜马拉雅新裂谷:4。新裂谷边界;5.新裂谷中次级单元的边界;6.背斜和向斜;7.大概是背斜;8.基底断裂;9.盖层断裂;10.一般性骨折;11.正常故障;12.未知性质的故障(测量和推测);13.管道线路
临汾盆地中部,含水层为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砂卵石层,厚10 ~ 30m,为良好含水层,地下水丰富,呈从中心向两侧递减的规律。地下水从侧山流向汾河,排入河中。水质类型为HCO _ 3 SO _ 4-Na Mg型水,盐度为100 ~ 300Mg/L;高阶地和山前地区水质较好,为HCO _ 3 SO _ 4-Ca Mg型水,矿化度50 ~ 100 mg/L,该地区地下水位埋深5 ~ 12m,水位年变化0.2 ~ 1.5m,水位以下细砂分布区有液化现象,对管道建设有影响。
②中深层水
中深层含水岩层为中、下更新统冲洪积、湖积砂、粉质粘土,厚度30-50m,承压,富水性中等。水质类型为硫酸氯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钠镁,盐度为50-300毫克/升..地下水位埋深30 ~ 160 m,对管道无影响。
2.碎屑裂隙水
含水介质主要为二叠系和三叠系砂岩页岩,广泛分布于永和-蒲县和沁水-阳城段。由于含水层露头位置高,地形切割严重,降水在渗透后大多以低山谷中的落泉形式排放到地表。泉水流量一般小于1L/s,富水性差。水化学类型多为碳酸氢盐型和碳酸氢盐硫酸型,盐度为130 ~ 550 mg/L,动态变化有季节性。
3.碎屑岩混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
含水岩层为石炭系山西组和太原组。阳城县润城-北流、蒲县黑龙关、泽州李寨、利川、金庙铺、阳城县润城有零星露头。含水介质主要是夹在砂页岩之间的5-7层灰岩。同时,灰岩下部的煤层和页岩起相对隔水作用,富水性强,单井涌水量多为360-960 m3/d,但由于采煤的影响,含水层结构被破坏,产生地下水。
4.碳酸盐岩中的裂隙岩溶水
主要出露于泽州县,在临汾盆地西部山区也有零星分布。含水岩层主要为上下家沟组。含水介质主要是石灰岩。水量极不均匀。评价区内出露的岩溶泉有龙子祠泉、延河泉、三股泉等。泉水出露高程分别为478米、464米和302米,流量分别为623升/秒、4500升/秒和3370升/秒。水化学类型分别为HCO3 SO4—Ca和HCO 3—SO。
(5)矿产资源
评价区所含固体矿产主要分布在沁水断陷,即EF-EJ段,其次是吕梁断隆,即EC段东部和ed段西部,主要有煤、铁、石灰石、粘土、铝土矿、重晶石、白云石等十余种矿产。其中沁水煤田和河东煤田分布面积和储量最大。目前,仅晋城已探明储量就达271.77亿吨,占山西无烟煤的54.65%,占全国无烟煤的25.6%。含煤地层主要是石炭系太原组和山西组。太原组含煤5 ~ 8层,其中15#煤厚1.23 ~ 7.7m,属主煤层,9#和10#在EF段局部可采。山西组共有4个含煤地层,其中3#煤厚3.42 ~ 6.91m,稳定可采,属主采煤层。评价区共有煤矿159座,年产量一般在100000吨以下。较大的有临汾的蛇坳沟、蒲县的黑龙关和阳城的卧庄,年产量分别为21万吨、30万吨和21.9万吨。主采9#和10#煤共11 EC段,38 ED段,2 EF段。主要开采3#煤52个EH段;主采15#煤EJ段55号。管道经过的煤矿有19座。
铁矿分布在EF、EH和EJ剖面,含矿地层主要在中石炭统本溪组底部,一般厚0.5 ~ 2m。大部分是小型矿床或矿点,评价区有53个铁矿,集中在EH段。其他矿种储量少且分散,开发利用程度低。
此外,EG-EH段沁水煤田煤层气资源丰富。含气面积约400km2,煤平均埋深600 ~ 700 m,3 #、9#和15#煤总厚度约15 ~ 20m。目前探明地质储量1000亿m3,为超大型非常规天然气田。
图10-2西气东输工程山西段水文地质图
松散岩石孔隙水:1。富含水分;2.水量适中;3.水量差;碳酸盐裂隙岩溶水:4。中等水量;5.缺水;碎屑裂隙水:6。水量适中;7.缺水;8.变质岩裂隙水;9.岩浆岩裂隙水;10.具有供水意义的下伏岩溶含水层(中等富水);11.;12.;13.骨折;14.活动断层;15.推断隐藏的故障;16.地下水类型和富水性边界;17.水位下降漏斗面积;18.春季边界线;19.地下水流向;20.气体管道线路
第三,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评价区的地质灾害主要是采煤和炼铁引起的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以及由此引起的滑坡和崩塌。人类工程活动破坏或恶化自然地质环境,且不可逆,难以恢复。一些非人为灾害经过改造后逐渐消失,如临汾盆地(ed段),过去盐渍化严重,经过人类多年生产活动的整治和改良,现在盐渍化已经消失。
四、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的划分
地质环境条件简单的管道长度为88.504km,占总长度的27.36%;中管长度为122.26km,占总长度的37.80%;综合管线长度为112.72km,占总长度的34.84%。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见表10-6和图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