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各地将出台更多非常规措施,释放稳增长的强烈信号。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地方工作重心向经济发展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时研究制定加大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措施”,“采取非常规措施”...近期各地纷纷召开会议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很多内容和表述都传递出地方稳增长的强烈信号。?

分析人士认为,更多地方稳增长政策有望出台,如加大对地方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加快政府产业基金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等。?

弥补疫情带来的损失?

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近期各地召开会议,研究贯彻意见,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

从各地会议内容看,各地都强调要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切实化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地方稳增长压力不小。据上证报记者粗略统计,目前已有30个省份公布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除天津、黑龙江、吉林、新疆GDP增长目标低于6%外,其他地区均高于6%或定为6%。?

“大多数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是在2020年1之前公布的,当时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发生,这些预期目标往往被高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说。?

虽然疫情对当地经济运行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不少地方明确表示,经济增长的惯性和韧性依然存在,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各地政府提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狠抓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

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在部署下一步工作时,各地都强调了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重点项目要全面推开,能开就开。?

比如,四川提出进一步实施基础设施重点领域补短板行动,加快建设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加强土地、资金、能源消耗保障。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围绕推进成渝两座城市经济圈建设,提前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宁夏要求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河北还指出,要狠抓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消费需求,确保一季度良好开局。?

地方重大项目的建设已经按下了“快进键”。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近两周以来,山东、江苏、安徽、河南、贵州、四川等地已有一大批重大项目签约或开工建设,涉及投资规模逾万亿元。?

与此同时,北京、福建、河南、云南、江苏等地也发布了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总投资超过11万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仍是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仍是地方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加快发行地方债,将专项债券作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合格资本制度。”?

未雨绸缪促进消费??

积极促进消费也是地方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很多地方都提出要未雨绸缪,应对疫情过后可能快速释放的消费需求。?

广西提出,大力推动传统消费升级,做好“桂品走出去”等工作,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补偿。?

海南省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海南正在制定疫情后旅游业恢复振兴规划。疫情稳定后,全面开展国际旅游消费年系列活动,优先举办吸引力大、消费能力强的活动,加大吸引岛外游客的力度;尽快恢复国外包机,做好恢复和开拓入境旅游市场的准备。?

此外,很多地方强调扩大新兴消费。其中,广西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等新经济;四川表示,将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在线教育、数字娱乐、数字生活等新业态、新模式。?

上海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胡月晓表示,尽管疫情短期影响较大,但天气转暖后,报复性消费增长会出现,消费和工业会在下蹲后跳升。?

更多稳增长政策有望出台?

各地也在相关会议中释放出稳增长政策的强烈信号。?

广西提到,要综合分析研判,坚定信心决心,采取超常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抓紧失去的时间,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云南强调,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同时,抓紧研究制定措施,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工作部署中多处提到“采取非常规措施”。对此,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军表示:“非常规手段可以通过财政减税补贴政策、产业发展基金等加强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化危机为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交通银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也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中央近期出台了更多的稳增长措施,地方政府主要是执行中央的政策。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本地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这取决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力度。?

在苏剑看来,稳定汽车消费也是一个政策选项。在此之前,相关部委已经明确鼓励各地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大传统汽车限购力度、因地制宜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