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现代企业

广州火柴厂位于海珠区麻涌桥。佛山乔明火柴厂的前身是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家经营的火柴厂。创建于1879,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乔明火柴厂,成立于佛山1879,由魏圣轩创办。乔明火柴厂在佛山文昌沙开业,不久迁到佛山岗瓦栏。最初规模很小,手工操作,日产量只有1000多盒。

乔明火柴第一次不用硫化磷。这种火柴一擦就会着火,使用方便但不安全,有一定毒性。后来瑞典用红磷代替硫化磷,所以叫安全火柴,因为火柴和火柴盒上的磷面可以摩擦发火。乔明工厂采用了这种生产技术,一个月生产十几根安全火柴(一根是1000的小盒),价格也合理。

19年底20世纪初,神户的广东同胞在日本经营的村子,也是为了扩大生意而搞火柴。同时,他们将日本的梗、盒寄回广东,以经销的名义,用一个或几个品牌委托日本火柴厂制作火柴,运回国内销售。甚至高价购买日本火柴厂的畅销品牌作为自己的商标(如“舞龙”“舞狮”)包销日本火柴。

此后,日产火柴逐渐扩大市场,瑞典火柴也进来了,乔明工厂受到很大威胁。1908,魏圣轩决定招顶。同年6月5438+065438+10月,乔明厂的全部厂房和家具,连同乔明的招牌,由英利庄以13000元(银)接受。此外,乔明的库存(包括成品火柴、半成品、红磷、氯酸钾等。)总价值近654.38+000万元也由好利庄按此价格接收。

顶转手续完成后,原乔明厂改为乔明公基火柴厂,开始半机械化生产。历经100多年沧桑,厂址从原来的佛山港瓦栏迁至广州市芳村镇东街。1946乔明工厂发生火灾,用了一天一夜才扑灭。

解放前夕,广州工业凋零。解放后,广州的经济逐渐恢复,火柴的生产也增加了。

1955年,乔明和东山首次公私合营。1956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16火柴厂合并为四家,1957四家工厂分别合并为乔明和东山工厂。6月1964,1,乔明、东山工厂合并为乔明火柴厂,位于广州市河南麻涌桥居地1号。

从1966文革开始,工厂改名为广州火柴厂(沿用至今)。从1967开始,在装盒、刷磷、包装、油药等工序进行半机械化生产。“文革”期间,火柴的产量呈下降趋势。

1985实行厂长负责制后,新的领导班子在全厂职工的支持下闯出了一条新路。

1和1987下半年,广州火柴厂在全行业首次尝试横向经济联合,并取得成功。为发展牙签生产,与黑龙江省汤原牙签厂合作开发牙签生产,与佛冈县黄花乡工商联合公司签订协议生产火柴盒件,与江西省和平县筷子厂、定南县秸秆厂成功合作生产秸秆。

2.1986年从日本引进整套广告旅游火柴生产线,成为国内最大的广告火柴生产企业,并获得广告火柴合法经营权。在第六届全运会期间,制作了以第六届全运会吉祥物为标志的46种广告火柴和其他各大饭店、酒店的300种广告火柴。

3.自1985以来,工厂制定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等级求巩固,以开拓求发展,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的经营方针。

4、搞好经济责任制承包,由过去吃“大锅饭”转向责、权、利相结合的分配形式。

5.自从实行厂长负责制以来,火柴厂从过去的微利逐步积累起来。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1988,达到2600多元。

摘自广州著名老字号

/whw/channel/whmc/lzh/gzhcc/index . htm

佛山乔明火柴厂,原名佛山乔明火柴厂,是中国第一家由民族资本家经营的火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