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力量》解释了商标欺诈在中国工业中能反映出什么问题。

汇源卷入商标造假出丑

汇源饮用水,明知不是商标注册人,无权签订本商标许可合同,仍与他人签订合同,应承担签订无效合同的法律责任。

朱强和卡瓦格博在没有尽到审核义务的情况下购买设备并进行宣传,损失索赔很难得到法律支持,只能自己买单。

这起商标授权纠纷是因为汇源饮用水与云南香格里拉卡瓦格博饮用水有限公司于2011年7月签订的合作协议。

据悉,卡瓦格博董事长朱强通过汇源集团苹果醋项目经理王树平的介绍,认识了汇源集团总经理朱胜标(现主管汇源饮用水公司)。朱生彪将汇源商标许可给卡瓦格博公司使用。根据协议,朱强将200万元汇入朱胜彪的个人账户,并将654.38+0万元汇给中间人王树平。汇源饮用水公司向卡瓦格博公司出具了200万元收据。

从签署合作协议到2012年3月,卡瓦格博为生产“汇源六分子水”投入了200万元的专用模具、设备、材料、广告等费用。就在卡瓦格博开始大批量生产汇源品牌系列饮用水的时候,汇源表示不允许卡瓦格博生产销售汇源品牌水。

我没尝到甜头,但我吃过亏。感觉被骗的朱强怒斥汇源“欺诈”他还透露,朱胜彪在与他签约之前,已经开始对其他公司进行类似的“授权行为”。去年,28家公司与汇源饮用水公司签约,其中包括5家瓶装水公司。卡瓦格博公司是亏损最大的公司,约11.2万元。

汇源拒绝赔偿反诉违约。

汇源集团8月1日发布公告,澄清与卡瓦格博公司的纠纷,反驳对方指控。公告称,虽然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将共同发展汇源品牌的饮用水业务,但公司并未就任何汇源商标的特许经营权达成一致。

同时,卡瓦格博并未按照合作协议履行部分付款义务,因此汇源饮用水有权终止协议,无需向云南卡瓦格博作出任何补偿。据公司法律顾问介绍,汇源饮用水以卡瓦格博违约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终止合作协议。

虽然公告称不会影响财务和经营状况,但在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却因商标造假遭遇股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