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天气爆发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极其严重的污染笼罩了30多个城市,其中10个城市位于东北。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龚6日晚对记者表示,10月2日至6日,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出现大范围重污染过程,东北地区10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出现脱离图表。

在空气检测中,空气质量指数的最高值是500,图表外是500以上。

其中,哈尔滨是污染最严重的城市。4日,PM2.5日均值和小时值分别达到704微克/立方米和1281微克/立方米,大庆PM2.5小时值也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

5日夜间至6日上午,受东北地区污染传输影响,山东省烟台、潍坊、青岛、日照、枣庄,江苏省徐州、宿迁,安徽省淮北市、亳州市先后出现较严重污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过程主要集中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其中山西多个城市出现长时间重度污染。

大范围重污染的“罪魁祸首”:工业和机动车排放以及冬季供暖“这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的原因主要是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不利的气象条件是重要诱因。”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告诉记者,东北地区连续四年出现冬季大范围极端污染天气过程。当地冬季燃煤取暖和生物质燃烧排放是导致此次大范围区域性重污染的“罪魁祸首”。

京津冀地区重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和机动车排放,有机组分和硝酸盐仍是这一过程中PM2.5的主要成分。

环保部12督查组:企业超标排放突出。

165438+10月2日起,环保部派出12督查组,对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等省市重点区域开展持续督查。现场检查发现,各地在应对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普遍缺乏对重污染天气的预报能力,部分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不完善,应对水平较低。比如内蒙古通辽市,这两天AQI指数持续达到500。在环保部门的督促下,启动了蓝色预警。

二是企业排放问题依然突出。东北三省独立供热燃煤锅炉基本没有安装脱硝设施,部分中小城市甚至没有安装脱硫设施,超标问题突出。面源污染控制不到位。

“治理大气污染,要着力提高冬季防控措施的针对性,重视居民燃煤、供暖设施过程、秸秆露天焚烧等污染防治。"柴发合强调,目前,环保部要求京津冀地区所有燃煤电厂实现重污染工业企业超低排放、错峰生产,继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确保北京及周边城市不发生极重污染爆炸。但其他地区缺乏重大减排措施的支撑,仍有脱榜的可能。

柴发合还建议,要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明确各地相互影响,切实落实责任。尽快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以保障公众健康为根本目标,降低重污染天气预警门槛,提高预报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实现应急措施有效减排。如遇极端污染天气,应立即启动有效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