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有多少人口?莒县呢?

沂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是临沂市最北的县。现辖19个乡镇,1040个行政村,110.9万人,总面积2434.8平方公里,居山东省县级区划面积第二位,各县第一位。县人民政府驻沂水镇,邮政编码:276400。行政区划代码:371323。区号:0539。拼音:沂水县。

沂水县历史悠久,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秦朝时在这里建县。公元16年(公元596年),隋开帝因伊河过境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沂水县是革命老区重点县之一,“红嫂”的故乡,《大众日报》的发源地,沂蒙精神的发祥地之一。战争年代,陈毅、罗荣桓、许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战斗,全县先后有4.7万人参军,3800多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沂水县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水资源丰富,素有“百库千塘”之称,全县水资源816万立方米,人均占有量742立方米,是全省的1.12倍。其中,山东省第一大河伊河是过境的最大河流,南北长56公里,流域面积1437.7平方公里。全国有大、中、小型水库151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巴山水库是山东省第三大水库,总库容5.085亿立方米。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43种,主要有金、铜、铁、水晶、钾长石、钠长石、应时、蛭石、玄武岩等。,分布集中,质地优良,易开采。其中玄武岩储量近100亿吨,居华东第一。蛭石、钾长石、钠长石储量均居全省第一。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木材蓄积量达26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65438±0.2%。

沂水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丰富,自然风光宜人,有“地下奇观、山水风光、沂蒙风情、红色之旅”的美誉。近年来,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亮点”之一,确立了“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集群发展”的旅游发展战略,构建了“一个景区、三个产品体系、十个景区”的旅游发展框架。目前已建成山东地下大峡谷、天然地下画廊、地下荧光湖、雪山彩虹谷、灵泉寺森林公园等5个开放旅游区(其中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1个)。天长王城景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沂蒙山自驾休闲度假区等景区正在开发建设中,东方温泉城、沂蒙母亲湖、沂蒙山古酒城正在规划中。2005年8月,全国旅游协会、省旅游局、省旅游行业协会联合召开“沂水旅游现象研讨会”,总结推广沂水旅游经验。2006年,全县* * *接待游客27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543.8亿元,旅游总收入6543.8亿元。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县5个景区共接待游客69.2万人次,门票收入3447.438+0.9万元。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聚区”、“山东县域旅游品牌十佳县”,在首届中国旅游营销年会上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沂水县基础设施完善,载体功能完善。县城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2万。全县日供水能力5万吨,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供热面积90万平方米,气化率92%,城市水面5500亩,绿化面积350公顷,绿化覆盖率36.9%,道路硬化率100%,县城城镇化水平达到33%。先后获得“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省级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被列为“全省城镇化试点县”。国内公路交通四通八达,东红、宜博、偃师、太雪、依平、汉莱六条省道贯穿全境,总里程2330公里,可直达济南、青岛、临沂机场。东临青岛港、日照港、岚山港,北靠吉焦铁路和庆忌高速公路,南接偃师铁路和日东高速公路,西接京沪高速公路,东临同三高速公路。胶新铁路经过沂水,设县级站。清莱、天山高速在沂水交汇。电网结构完善,电力充足,供电性能可靠。有综合热电厂1座,企业自备热电厂4座,实现了电力调度自动化。通信快捷方便,电话总容量25万门,实现了电话村村通,移动通信无缝覆盖。开通了“山东一水”综合网站,建成了电子政务专网和20个应用信息网站,宽带用户超过6000户。全县有卫生机构13个,其中市级医院1个,医疗设备国内外先进。全县有中高档酒店10家,其中星级酒店7家。

沂水县工业经济门类齐全,农业经济优势明显。产业结构优势明显,形成了食品、纺织服装、机械、矿物建材、轻工、电子、包装印刷等七大主导产业和以烟草、化工、木材加工、工艺美术、制革、制鞋、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食品、制鞋、机械“三城”特色和规模优势明显,被中国区域发展促进会命名为“中国食品城”、“中国布鞋城”、“中国油鼎城”。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5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19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名牌产品11家,著名商标15件。全县有个体工商户10572户,私营企业1423户。

沂水县是山东省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之一。盛产小麦、玉米、红薯、蚕茧、烤烟、苹果、山楂、板栗、核桃、柿子、桃、杏、枣、大樱桃、辣椒、生姜、中草药等。是全国百强产果产油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省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县。黄烟、蚕茧、油料产量居全省前列,全蝎、大樱桃、雪枣享誉全国。有“蒙山龙坞”茶叶、“汇泉”葡萄等46个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年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6亿公斤。

沂水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54.38+03.96亿元,同比增长654.38+07.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54.38+02.3%、654.38+09.6%和654.38+07.3%。地方财政收入4.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3.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6.5亿元,贷款余额37.2亿元,分别增长12%和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5亿元,增长34.3%。农民人均纯收入4112元,增长15.8%。今年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65438+2500万元,增长16.3%。地方财政收入351亿元,增长2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27亿元,增长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3亿元,增长17.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49元,增长20.7%。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社会文化先进县”、“普法先进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安全生产先进县”、“双拥模范县”。“农村教育先进县”、“就业再就业先进县”、“计划生育先进县”、“山东十大旅游品牌县”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