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的主要品种。
产妇食用红糖煮大枣,或者将大枣煮成小米粥、糯米粥,可以大大加快身体的恢复。和枣花蜜一样,可以人工哺乳婴儿,不仅可以帮助婴儿发育,还可以杀菌护齿。对便秘、眼角膜炎、角膜溃疡也有很好的疗效。同时还具有疏肝健脾、清心润肺、补血养颜、调中益气的作用。
鲜枣生吃,甜脆;晒干生吃,嫩肉温润醇厚,甜如蜜,风味极佳;用白酒浸泡,制成醉枣,也颇有风味,能消痰降火。经过各种加工,还可以制成美味的传统甜粘食品,如枣粽子、枣粘糕、枣切糕、枣花糕、龙卷糕、枣锅糕、油煎糕,以及日常的腊八糕、腊八粥等,都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营养价值
金丝小枣色泽艳丽,果仁丰富,金丝不断,花蜜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天然的“维生素丸”,是很好的滋补食品。大枣含糖量高达70-80%,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具有舒筋活血、化瘀生新、健脾润肺、增强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红枣可以加工成蜜枣、蜜枣、饮料等营养食品。《本草纲目》记载:“干枣润心肺,止咳,补五脏,治虚劳,消胃肠瘾”。无棣县种植大枣历史悠久,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枣粮间作百万亩,品质和产量居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红枣第一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历史
红枣是河北省沧州市的著名特产,沧州的枣树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农民就受益于枣树。青县、大城、沧县、河间、献县、泊头、砚山、海兴等县都盛产红枣。沧州金丝小枣以其独特的风味成为中国红枣中的珍品,其中青县小辛庄品种口感和外形最好。相传1737年秋,乾隆皇帝去沧州一带打猎,路过献县,看见路旁枣树摇曳,果实累累。他立刻喜上眉梢,走上前去摘枣。打开后,金丝闪闪发光,在他嘴里甜如蜜。他高兴地说:“沧州自古以来就是寸草不生之地,但金丝小枣味道特别好。有这么新鲜吗?”
植物
酸枣有20多个品种。其中,大而长、大而小四个品种,占99%。在结果树中,4.4%超过100,30%从50到100,57.6%从15到50,8%在15以下。据调查,沧州有几棵千年以上的枣树。沧县王回头有一棵枣树,1000多岁。这棵枣树胸围1.8米,树高7.4米,树枝南北长5.6米,东西长6.2米。
解放前,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全区枣树面积只有654.38+0.4万亩。解放后,人民政府在中国* * *生产党的领导下,非常重视枣树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枣树间作得到大力推广,枣树种植面积增加更快,1996年达到247万亩,总产量115万公斤。其中沧县种植面积76万亩,年产量4400万公斤。
沧县是红枣集中栽培的重点县之一,集中在高川、阎村、荒地铺、杜胜、崔二庄、大观亭、石楼、大褚村、魏晨和黑龙港河以西的纸房头,占全县种植面积的95%。高川乡现有耕地63310亩,红枣种植面积1985,红枣种植面积12720亩,种植318000株。
1996年发展到2万多亩,枣粮间作5万亩,占土地面积的33%,年产枣4500吨。
全市枣粮间作面积247万亩,年产量约2.2亿斤。金丝小枣以皮薄、核小、含糖量高、营养丰富、肉质丰满细嫩、味甜而闻名中外。金丝小枣又脆又甜。每100g鲜枣含维生素500mg以上,干枣香甜,含糖量高达70-80%。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无机盐、磷、铁、钙、钾、钠、镁、氯、碘、烟酸、维生素a,大枣一直被认为是传统的优秀滋补佳品,有“三枣食之久,寿之久”之说。金丝小枣不仅可以生吃,还可以用来制作各种传统的甜粘食品,如枣花糕、枣棕榈、枣粘糕、枣切糕、龙卷糕、长春糕等。还可以加工成蜜枣、糖枣、醉枣、鸟枣、酥枣、枣茶、枣汁、枣果冻、枣酒、枣香槟、枣酱、枣罐头等。
金丝小枣以其皮薄、核小、肉厚、营养丰富而享誉海内外,畅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英国、法国、美国、新西兰、瑞士、加拿大、香港、澳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沧州红枣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农民就受益于枣树。沧县、河间、献县、泊头、盐山、海兴等县都盛产红枣。金丝小枣原产于河北省大城县,是我国枣资源最优良的品种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据史料记载,大成金紫枣栽培历史悠久,年产量达420多万公斤。大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铁、钾、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A、C、P、果酸等营养成分。大成金丝小枣是廊坊诞生的第一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中医认为,大枣具有益心润肺、和脾健胃、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美容养颜、调理诸药、解毒助十二经脉的药用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金丝小枣对贫血、高血压、动脉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有较好的疗效。金丝小枣还有造血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三萜类化合物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经常食用大枣有抗胃肠和肝脏恶性肿瘤的作用。
金丝小枣种植历史悠久。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枣树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全县大枣种植面积达137400亩,盛果枣树3.2万亩,大枣产量达800万公斤,销往全国各地及日韩东南亚地区。大城县出产的大枣1997年被国家绿色食品检测中心认定为无毒无公害绿色食品,被河北省首届农博会认定为名优产品。
大城县金丝小枣主要分布在南部的谭力镇、留各庄镇、泉村镇、臧屯乡、大观庵乡等五个乡镇。大成金丝小枣栽培历史悠久,始于商周,盛于明清,盛于当代。多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红枣作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到2007年,全县红枣面积达到20.4万亩,年产量3.8万吨。河北省无公害管理办公室认证的无公害大枣生产面积654.38+万亩。为进一步推进“红枣之乡”建设,大城县多次聘请省市林业专家进行科技讲座,加快了科技和信息的转化率。采取“萨摩斯联姻Conon”和现场培训等有效形式,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村、街道进行指导,解决批量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大城县林业局牵头,广大果农和部分水果生产大户自发组织成立了大城县林果业联合会,现有会员600余人,涉及谭力镇、泉村、刘各庄镇等8个镇40多个村和街道,引导农民走优质水果生产之路。种植概况
山东省无棣县栽培枣树历史悠久,始于夏商,盛于唐代,素有“中国枣都”之称。全县枣树面积1,654,38+0.5万亩,枣树3740万株,其中小枣树2360万株,冬枣1.3万株,基本实现了枣农间作密植园,枣树覆盖在适生枣园上,枣树人均密植园1亩,冬枣0.3亩。枣树面积和枣果产量居全国产枣县(市)之首,2001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枣乡”。2002年获全国枣博会金奖,2003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出口金丝小枣、冬枣标准化示范区”。2005年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2004年被农业部评为“无公害农产品”。无棣金丝小枣因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及独特的品质而享誉海内外。2005年,无棣金丝小枣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1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无棣金丝小枣因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品质而享誉海内外,并在2002年全国枣博会上荣获金奖。
无棣县位于山东省最北部,渤海西南岸。该县属于北温带东亚季风区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燥、秋季温和凉爽的特点。年平均气温约为65438±02℃,适宜大枣生长。
业务发展
随着红枣生产的发展,无棣县建立了山东万德酒业有限公司、山东近似食品有限公司、无棣精品枣制品有限公司、无棣李浩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枣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发生产了以枣木棒酒为代表的白酒,以“中国近似枣酒”为代表的果酒,以“近似枣汁”、“近似蜜枣”为代表的饮料。其中,3项产品获得山东名牌产品,5项产品在国内外获奖,4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年生产能力654.38+0.8万吨,出口日本、韩国、法国、美国、香港、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2.7亿元,创汇654.38+0.46万美元。历史
山东乐陵的红枣栽培始于春秋,盛于魏晋,盛于明清,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其中有《八月剥枣》一诗。《战国策》还载有军事家苏秦游说六国时的说法“北有枣栗子之益。民虽不为田所耕,枣栗足为民”。北魏时,莱文太守贾思勰所作的《齐·姚敏书》中记载“青州有施乐枣,多筋细核,多膏,居天下之首。”明清时期是乐陵大枣发展的鼎盛时期。明初,国家开始制定发展果树的政策。明朝伟大的始祖朱元璋登基后,颁布了一个布告:“.....开发枣和柿子,好年景可以卖,坏年景可以当饭吃,由官员监管,违者必罚”。由于历代帝王将相的重视和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乐陵大枣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了清朝,乐陵已经被称为风水宝地。清代诗人吴太胖在《乐陵市望夜》中写下了一句绝美的句子:“六月鲜莲接水,千枣射云红”。民国初年,红枣生产继续发展。1993年陈露撰写的《枣与枣加工》一书载:“乐陵,枣树占地39554亩,结果树152600株,干枣356000吨。”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践踏乐陵大地,大面积枣林被毁,产量锐减。到1943,干枣产量只有5万吨,比事发前少了30多万吨。金丝小枣是乐陵有名的枣树品种。当枣半干时,可以清楚地看到由糖、果胶等成分组成的连续细丝,绵延一两寸,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因而有金丝小枣的美称。大枣果实形状多种多样,以椭圆形、长椭圆形、倒卵形为最佳。具有营养丰富、皮薄肌厚、肉汁细腻、色泽鲜红、香甜爽口的特点。
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特别重视枣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务院以外的科技工作者也经常到乐陵进行科学研究和指导。1965年2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视察乐陵,对红枣生产作出重要指示。1990年6月,时任政协主席李先念为乐陵题词“因地制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5438-0995,乐陵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实施红枣工程,建设百万亩枣林,打造全国最大的红枣商品生产基地”富民战略。开发新枣树2000万株,改良劣质枣树580万株,嫁接冬枣654.38+0.28万株,种植无核枣树200万株。枣树总数发展到2500万株,其中生产枣树600万株,年产干枣7.8万吨。全市百万亩适枣地全部进行了枣粮间作,主产区之一的朱集镇成为全市最大的“百枣园旅游区”。百万亩枣林是中国最大也是唯一的千年人工果林。开发了30万亩枣林旅游区,郁郁葱葱。在100多个村落星罗棋布的时期,乡间小路在枣林中蜿蜒崎岖,别有一番情趣。乐陵金丝小枣“满身都是宝”,枣肉、枣皮、枣核、枣汁都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除了作为食品,它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乐陵大枣只有20%用于深加工,80%直接销售。可利用的资源非常丰富。在科研、加工、营销等方面,红枣的潜在价值远未被挖掘,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乐陵依托诸暨、城关、双庙赵等老枣区,建设30万亩枣园旅游区。在旅游区,建成了“甘龙榆次枣王碑”、“子木树”、“百枣园”等15景点。铺设6 * * *条旅游线路56.8公里;完成了旅游区沿线城镇和村庄的改造,有效优化了旅游环境。
夏秋时节,枣树倒映在阳光下,历代名人多有赞美。古人说“六月鲜莲接水,千里小枣射红云”,又说“天下金果满,古今名人高”,又称为“枣海”,恰如其分地描绘了万亩枣林的自然风光之美和乐陵小枣的独特品质。置身枣林,犹如置身仙境,令人心旷神怡,难以忘怀。万亩枣林有李先念题词碑、百枣园、母子树、结义园、枣林幽径、枣林观光塔等十余大景点,国家“金丝小枣之乡”纪念园。
荣誉
1995年3月,首批100个中国特色小镇被命名为宣传活动组委会,乐陵市被命名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山东庆云金丝小枣是庆云的传统特产之一。其栽培始于商周,盛于魏晋,盛于明清,盛于今日。位于该市周胤村的一棵1600年的枣树,今天依然是绿红相间;有近千棵上百年的老枣树,集中在周胤、程家、边家和邓嘉、姚佳、坊子村。
经过几千年的栽培和育种,我国已有30多个枣品种。县林业局与省果树研究所合作,成功培育出新金小枣1、2、3、4,具有个头大、皮薄、含糖量高、不用开果裂果的显著特点,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睐,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金小枣新品种。
金丝小枣品质好,鲜枣皮薄筋多,肉汁多核小色,甜脆。在太阳下半干,断了之后细丝金黄,拉长一两寸。金丝小枣含有64.4-69.2%的糖,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每100克鲜枣含有c380-600毫克维生素C,是苹果、葡萄、铁和微量香菜。营养价值高,是补血养颜、延年益寿的珍品。根据清代旧县志的记载,大枣在该县广泛销售。古马家河上的岳阳桥南,枣林茂密,是枣商聚集的地方,也是青云枣的集散地。这里红枣生意兴隆,店铺林立,兴隆店村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县委、县政府将红枣生产列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1993,他们提出了“力争三年实现青云枣园化”的发展目标。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大枣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县枣树人均占有量达到40棵,成为全国第一枣园县。
5438年6月+2004年2月,国家林业局公布第三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庆云县被命名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沾化县是山东省著名的红枣之乡,盛产金丝小枣,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和异地“乐陵金丝小枣”是同宗,质量也差不多。其产量是东菱的1倍以上。金丝小枣颜色好看,核大,皮薄肉厚。鲜食香脆可口,甜汁四溅;干吃金线粘连,香甜。大枣营养丰富,是很好的滋补品,也可以入药。《本草纲目》记载:“枣味甘,无毒,能镇心邪气,健脾和胃,疏通九窍,助十二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