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村的位置在哪里?

石林村位于宁波余姚市。这个村庄以盛产柿子而命名。石林村四面环山,竹林掩映,不仅景观优美,而且古朴。村里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纯净,所以有“一村一户,一口古井饮一村”的说法。

石林村是一个单姓血村,全名沈。据记载,他是古代从河南远道而来的周文王的后裔。此外,村里还有很多文物古迹。沈氏宗祠和赤水桥是余姚的文物保护单位。“一村一姓一古井饮千鼎”高度概括了石林村的特点,是一家独沈,隐居山林,自给自足,淳朴善良,无心仕途,却懂得传承“耕读”的家风。

据记载,周文王的第十子计然被封在沈,是沈氏的祖先。他的第45位祖先在元末明初迁居柿林,是柿林神石的祖先,即太龙宫。这里曾因人才辈出而被称为“石林”,因两山对峙而被称为“凌志”。现在因盛产柿子而得名“柿子林”。唐代诗人李白写过“四明三千里,朝赤城霞霞”的诗,明代诗人写过“赤水仙府,丹山,袜绿鞋作胜游”的诗。石林村的创始人沈泰龙曾称赞石林:“洞内之地十分奇特,并不污染人间。石翔人选择住在这里,这里只有山脊上的白云。”

石林村西南角,有一座占地约一亩的古建筑群,白墙黛瓦,庄严肃穆。这是沈氏宗祠。沈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当时只有五个向后的正殿,清道光十五年(1835)又建了五个向前的,但都没有走到尽头。清咸丰二年(1852),前后正房翻修,左右厢房、台阶砌筑、照壁、台门等。(据说祠堂的照壁只能建成之字形,因为沈氏祖先进贡才允许建成八字形)工程完工。之后沈氏宗祠多次修缮,现存宗祠于1994重修。

柿子树有崇信宗教之风,留存至今的明清建筑墙体门上仍依稀可见“耕读”字样。在村口的沈氏宗祠里,挂着石林人引以为傲的“文素时嘉”“秦镜肖杰”等牌匾,这是历代村民的认可。村里读书人多,恢复高考后考上了近百年的高校。村里有规范的诊所,每年有90%以上的村民参加新农合。2002年,石林在原村校投资1.63万元,新建了村文化宫,添置了新的健身器材,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石林村,还有一个传说——“孟冬哭竹”。孟冬是个很孝顺的人。一年冬天,他又老又瞎的母亲突然想吃竹笋。当时山上被大雪封山,山上没有竹笋。但孝顺的孟冬带着锄头来到山上,找了半天却无果,急得他抱着大竹竿哭了。说也奇怪,就在他眼泪滴下来的地方,突然冒出了竹笋。孟冬欣喜若狂,马上带他们回家,给母亲煮了一锅竹笋汤。从此,冬天的四明山就有了竹笋。为了纪念孟冬,人们把此时出产的竹笋称为“冬笋”。

“吊红”柿子是柿林中的传统名优水果,以色泽鲜艳、肉质柔软著称。它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秋天逐渐成熟,由绿变红,挂在树上非常漂亮,所以宁波地区称之为“挂红”。石林村现有柿子面积200多亩,年产量20多万斤。2006年,柿林“吊红”注册为“阳春红”柿子。令人垂涎的挂红柿子不仅是游客争相购买的农副产品,也是柿林村民增收致富的吉祥水果。

石林村:乡村风光石林村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大榄镇东南部。依山而建,西高东低,布局紧凑合理,道路蜿蜒,小巷绵长。是一个文化结构完整的古村落。由于地处平均海拔550米的高山台地,境内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当地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即“丹山赤水”景区。因其景色宜人,景色独特,曾被选为电影《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