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炕情结散文

暖气停了,我晚上睡在床上,半夜醒来,一丝凉意贯穿全身。我翻了个身,哆嗦了一下。我想入睡,但我睡不着。晚上很安静,想起家乡温暖的炕。

家乡的土炕是北方人特有的生活方式。结构简单,取材方便,使用经济。它像黄土地上的洞穴一样诚实和简单。家乡的土炕,不仅春夏秋冬温暖着一家人,更重要的是,它是生活居住的地方。它是一个聚集简单乡愁的地方;那是一个充满无限思绪的地方。祖先的生命曾在那里延续,又在那里终结,记录着一代又一代故乡人的消息,承载着故乡人兴亡的沉重历史。

小时候生活在那个饥肠辘辘,赤身裸体的年代。家里的热炕头成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记忆中,昏暗的油灯下,母亲仿佛有无尽的针线,融进了我的血液,拖着岁月的影子久久不散!每次放学,我都迫不及待地脱鞋钻进被窝,把冻得通红的小脚丫放进滚烫的被窝里,别提有多舒服了。

家乡有句话叫“三十亩地,一头牛,一个老婆孩子,一个热炕头”。可见暖炕在生活中的重要。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说出了北方农村男人最真诚的愿望,也是他们生活中最基本的追求。妻子是家庭的组成,孩子是血脉的繁衍和延续,奶牛是种地的动力,一个温暖的土炕是他们温暖的港湾。有了这些,这一生就会像暖炕一样温暖,日子也会蒸蒸日上。

最早的时候建一个炕需要半个月左右。先用土坯在周围砌一堵墙,高约70-80厘米,再在里面砌一根柱子支撑住炕头。填进去,土和柱子一样高,然后摊开夯实。然后把拌好的泥倒在上面抹平,大概10厘米厚。等个一两天,一遍一遍用扁锤使劲打。锤平坚实后,再等炕面干,干了之后,取出里面的填充物;最后,我在里面放了些柴火,烧了它。这个过程叫做炕头出水,直到烧好的炕完全潮湿,一个炕就成了算盘。

随着时代的发展,板康的技术也与时俱进。现在炕面用混凝土预制,炕壁用瓷砖装饰,直接铺水泥炕面。现在的水泥炕还是不如土炕恒温,但比土炕干净漂亮多了,只是少了泥土的味道。

冬天,地里没有农活。这个季节是农民安居乐业的时候,康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农村人喜欢逛,女人手里拿着鞋垫或者其他小手工,找个热炕头的邻居,几个人聚聚。男人们也会放满干烟草的干烟草袋,顺便去放松一下。当他们到达时,主人家会热情地迎接客人“脱鞋来炕”。女人们说着闲话,做着针线活,有说有笑,手里还拿着活计。男人们在四面八方饱餐一顿,直到夜幕降临他们才散去。

随着环境的变化,家乡的土炕渐行渐远,逐渐被电褥子和水暖炕取代。我一直喜欢睡在这种传统的土炕上,平整,坚韧,接地气。我和我的家乡土炕有一种不舍的感觉。它是我生命的摇篮。躺在自己的土炕上,感觉完全放松了,对家乡土炕的眷恋变成了深深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