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力啤酒在亚太地区的销量下滑。啤酒企业在体育赛事中能可靠“止损”却难以“逆袭”
目前东京奥运会如火如荼,啤酒和体育赛事可以说是相得益彰。各大啤酒品牌都利用热门体育赛事来促进销售增长。李倩传媒创始人、酒类行业研究员欧阳李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借助事件热点做好体育营销,关键是要“一起玩”“互动”,让消费者主动创造内容,从而带动市场热销,而不仅仅是单向传播。
喜力啤酒亚太销售下滑
财报显示,2021上半年,喜力集团亚太区净收入为13.1亿欧元,同比增长5.4%;营业利润为4.52亿欧元,同比增长15.9%。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亚太地区总销量为65,438+0,465,438+0,000千升,同比下降0.4%;亚太地区啤酒总销量为65,438+0.36万千升,同比下降65,438+0.0%,较2065,438+09年下降5.6%。喜力四大销售区域中,只有亚太地区销售额同比下降。
喜力集团在公告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挑战对喜力集团在亚洲的业务影响最大。该组织预计,一些市场将逐渐恢复,而其他市场将继续受到限制,直到疫苗接种变得更加流行。
对于业绩变化,欧阳李倩分析“疫情影响餐厅、酒吧等直饮渠道,进而影响喜力啤酒业绩;其次,泰山原浆等啤酒的崛起,与喜力等老牌啤酒争夺存量市场;再次,低度饮酒市场的火爆,抢走了喜力等头部啤酒的份额;最后,名酒推出了‘冰饮’的营销方式,对啤酒的旺季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喜力集团预计下半年营业利润率将低于2020年下半年,全年业绩仍将低于2019年。
葡萄酒营销专家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亚洲酒厂,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包括青岛、华润雪花、燕京、百威等,正在推广自己品牌的高端啤酒,他们在夜场和餐饮渠道增加了市场费用。随着市场竞争力和营销费用的增加,高端啤酒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市场份额的碎片化导致了喜力啤酒市场份额的下降。
啤酒和事件营销紧密结合。
中国酒类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达到1889千升,同比增长10%,但仍未回到2019年上半年1948千升的峰值。
今年成功举办了延期的欧洲杯、美洲杯和奥运会,球类运动和啤酒一直是夏季的最佳搭档,啤酒公司利用体育赛事增加销量。其中喜力啤酒进入欧洲杯,成为官方合作伙伴;燕京啤酒推出定制产品,发布冬奥营销策略,助力冬奥;青岛啤酒为球迷打造线下观战派对,制作烟花用10000个啤酒罐祝福运动员。
在小看来,市场经济环境下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企业只能在品牌差异化方面与消费者产生心理认同。因此,年轻人的啤酒非常愿意与体育赛事等世界营销紧密结合。一方面可以制造与品牌相关的传播话题,另一方面可以形成社交属性。
欧阳李倩说,成为运动伙伴可以起到“止损”的作用,但很难起到“反击”的作用。目前啤酒品牌格局已定。如果不能从品质和口味入手,只能从营销入手,只是提升品牌活跃度,对市场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精酿啤酒和小众进口啤酒近年来成为市场新宠,以差异化的口感、丰富的啤酒花口味和令人钦佩的消费体验赢得了高端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常规工业化啤酒必须在品质上满足消费者更高的需求。”小朱庆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