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道口镇经济概况

宋道口镇加大农业投入,发展蔬菜生产,构建了具有本镇特色的农业生产布局。农业生产实现了增产增效,保障了农民收入。

是宋道口镇最大的蔬菜种植品种,形成了“一镇一品”的规模优势。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唐刚公路以北及和平乐青公路两侧。年种植面积2万亩左右,产量5万吨,每亩效益1.200-1.600元。种植模式为地膜马铃薯-玉米-大白菜。2000年,镇政府组织从承德围场调运“科信1号”脱毒种薯,解决了群众此前自行调剂种子不纯、带毒的问题。全镇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占种植面积的70%以上,提高了产量和效益。为了早日上市,延长马铃薯市场供应周期,2003年、2004年8月、9月,镇政府组织郭、王庄子等重点村村干部两次到围场坝上制种基地考察马铃薯新品种,并联系承德大丰马铃薯产销有限公司、张北县农业局种薯研究所引进巴蜀9号、荷兰15号、荷兰9号、大西洋。2005年,我们签订了50亩油炸薯片新品种“大西洋”的种植订单。2006年又签了500亩订单种植,镇政府成立了马铃薯产业协会。全镇46个重点村加盟,注册了“小清河”、“人参”商标,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栽培技术管理中落实了《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推广技术规程》。通过不断引进马铃薯新品种和订单生产,促进了马铃薯生产,提高了产量,巩固了效益。

宋道口镇南部的段火庄村以生产小棚韭菜闻名,带动了岗背、龙落湾、北后等村,种植面积达2000亩。2004年以来,镇政府狠抓无公害生产,聘请唐山市农业研究所和县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为农民举办专题技术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配合执法部门从源头上阻断剧毒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实现了韭菜的无公害生产。亩产可达3000公斤。由于规模经济,外地客商直接进村进货,每亩销售收入可达6000元。扣除生产成本,全镇仅韭菜种植一项,农民纯收入就有800万元。

以韭菜、甜瓜、草莓为主的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000亩,马铃薯、玉米套种面积保持在2万亩以上,果蔬总种植面积达到6.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2%。申请注册了“小清河”和“人参”两个果蔬商标,并在滦南县宋道镇成立了马铃薯行业协会。以奶牛为主体的规模化区域养殖发展迅速,标准化养殖场3个,挤奶厅15个。全年出栏生猪146万头,肉鸡24万只,珍稀毛皮动物4万只。

虽然马铃薯、西瓜、甜椒等地膜蔬菜依靠规模化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大多数人的收入,但从单位产出比来看,其效益远低于大棚。该镇已形成南北两大设施种植区,北部以任栋、东沙为中心,辐射任茜、魏庄、格托等村。南部以张浪窝、南联、北联村为中心,全镇保护性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设施蔬菜栽培中,以草莓、甜瓜为重点,不断推出新品种。草莓在“全明星”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桐梓1号”,春节前即可上市,既满足了节日市场供应,又提高了效益。从2005年开始,引进温室甜瓜栽培。主要品种有“红成10号”和“红成15号”。2005年,全镇种植面积220亩,亩产效益达到1.2万元。良好的经济效益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2006年种植面积1,000亩,只有一个村在断火后增加了大棚甜瓜。

该镇农技人员在马铃薯套种玉米的传统种植模式基础上,经过几年的探索,不断示范和完善多种作物和蔬菜的复种模式,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以郭城、王庄子村为重点,示范推广套种玉米“马铃薯-玉米-大白菜”复种模式,实现一年三茬三丰收,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全镇面积延伸5万元。以任茜、任栋、魏庄村为重点,推广甜椒套种玉米模式,面积2500亩,每亩收益2000多元。以西沙、达尔西村为重点,示范推广秋播大蒜、复种芹菜3种三熟栽培模式。通过合理安排留茬,两季蔬菜种植面积500亩,每亩收益2500元。此外,西瓜复种也很棒。O2000,钢铲行业增加值20.6亿元,利润654.38+0.5亿元,企业总数达654.38+0.48家,年产钢铲654.38+0.5亿把,占全国钢铲产量的80%以上,培育了“树根”、“灯心草”、“燕南”、“钢马”。21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年出口钢铲等五金工具4000万把,创汇5000多万美元,钢铲出口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148家企业吸纳了2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60%,每年为农民创收18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