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商业计划书需要注意哪些点?怎么写?

首先,陈述很明确:细分市场和目标客户在哪里。

做企业,要看市场,想清楚细分市场和目标客户。产品和服务对客户的价值是什么?分析应该有针对性,具体到细分市场、客户类别和销售区域。

经常看到一些商业计划书只是简单罗列宏观数据,说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消费水平存在巨大的历史机遇和巨大的市场容量,却缺乏对细分市场的针对性分析。

二、具体的商业计划书:不要宣扬空洞,不要想当然,不要盲目乐观。

做企业不是写剧本,蛋糕那么大,盯着的人那么多。如果你想把客户口袋里的钱踢到你自己的口袋里,你需要一个真正的商业计划。成功不能简单复制,没有真正的内容。再精致的格式和包装,也是没有意义的。

1,紧跟经济脉搏,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产能过剩”。中小企业的盈利模式多为低成本竞争。他们融资后要做的,往往是建设新的建筑,以扩大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种模式前景黯淡。因此,融资企业应把握经济脉络,对目标市场进行适当的转型和调整。

2.明确你卖的不是“产品”,而是“公司”。投资者不是经销商和代理商。他们会关注产品,但更关注这些产品是否有市场。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如何?所以融资企业需要多介绍公司的过去、现在、未来,尤其是未来能赚多少钱。

3.既要勾勒描述企业价值,又要“性感”。很多商业计划书只在业务数据上描述企业,比如销售额和利润,缺乏对企业价值的提炼。

4.不要隐藏缺点和瓶颈。企业肯定有缺点和不足。融资企业要告诉投资人:除了资金,我还需要什么?并且主动问投资人:除了资金,你还有什么资源?合作之后,如何取长补短,实现1+1大于2?

5.避免融资后业绩预告“爆发式”增长。有的企业融资前业绩平平,但在经营预告中,融资后业绩却一路飙升,年均增速30%、50%,甚至100%。资金只能用于输血,不能用于造血。没有创新,怎么成长?

6.不要盲目碰“网”,不要“神化”电商。“互联网”是目前最流行的词,但是用互联网思维做传统企业是不现实的。更合适的思路应该是传统行业+互联网,尤其是有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我们不能忘记,客户最终购买的是产品和服务。

7.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盈利模式。盈利模式要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不能画蛇添足,更不能异想天开。建议可以选择标杆企业来说明。比如吉峰农机上市时就提出要打造“农机行业的苏宁”,但同时也要突出“差异化”,否则就会被标杆的阴影笼罩。

8.基于客户定义竞争对手,尊重竞争对手。企业不能根据产品和技术来定义竞争对手,而应该根据客户来定义;在谈论竞争对手时,不要“把自己的长处看得比别人短”。标杆的强势不是偶然的。我们需要尊重我们的竞争对手!

第三,说清楚:你是谁?你做了什么?团队呢?为什么赚钱的机会最终会属于你。

对于企业来说,优秀的管理团队是最稀缺的资源。投资人普遍认为一流的团队比一流的商业模式或一流的市场前景更重要。

好的管理团队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带领企业赚钱,也就是有能力;第二,赚到钱后,和股东合理分配收益,而不是放进自己的口袋,这是道德的。

四、务实的财务分析:预测的依据要合理,估值要合理,人要懂得“设身处地”。

企业在投融资时,要基于双赢或多赢的原则进行公允的估值。新老投资者不要互相赚钱,要赚到1+1大于2的增量部分。企业无法乐观估计未来收益,要价过高。一旦整合达不到预期的协同效应,新老股东就会陷入困境。此外,要价过高,会削弱对投资的吸引力,使融资“有价无市”。投资者更关注资金使用计划、投资收益计算和退出方式。

第五,避免出现:忽视风险的存在,回避沉重敷衍的东西,“上市”的梦想满天飞。

收益和风险是一对“孪生兄弟”。投资者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清楚地知道投资要承担高风险。他们关心的是融资企业如何控制和处理风险。风险分析越透彻,商业计划就越现实,投资者就越有信心。

六、尽量:内容直观,通俗易懂,文字通顺,字数适中,有感染力。

一份成功的商业计划书,应该涵盖潜在投资人需要了解的融资项目的大部分信息,并聚焦投资人关注的要点。可以借鉴财经媒体的风格,内容直观,语言简洁,有企业和产品的图片。商业计划书就是给目标投资人讲一个赚钱的故事。故事需要情节,可以煽情。

七、忌:没有直接接触。

商业计划书里一定要标注核心成员的手机号码,让有兴趣的投资人第一时间找到你。同时,公司也要关注企业网站,投资经理一定会浏览他感兴趣的融资公司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