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苑淇的性格评价

洒脱,易读,真诚旷达地书写人生。

——访住在天通苑的中国名师十佳画家陈苑淇先生。

在天通苑东区一栋普通的小楼里,住着一个不平凡的人,他就是著名画家陈苑淇。很早以前就听说过陈老的名字,也有幸在不同场合看过陈老的作品。那是第一次上门拜访。第一次拜访这位书画名家,记者没想到,陈老居住的地方是如此的宁静和平凡,没有记者想象中的华丽居所和喧闹氛围,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和简单。可想而知陈老对至高艺术境界信仰的执着追求。

轻轻按下门铃,一位个子不高、散发着儒雅气质的老人立即邀请记者进屋。自然的姿态,平静的表情,就像他家的长辈一样亲切。这位老人是陈苑淇先生。当记者进入房间时,发现陈老正在给朋友写名单本(大书法)。陈老并不介意我们的打扰,带着记者参观了挂在各个房间的作品。记者看到,大厅里有一个长约7米的箱子,是陈老创作大型作品时用的。每个小房间里都有小桌子。房间里挂满了陈老的作品,不仅有飘逸洒脱的书法,还有栩栩如生的画作。

在参观了陈老的房间和一些作品后,记者很有感染力地与陈老进行了交谈。陈老朴实平静的脸上,闪耀着智慧和坚毅。似乎那满是沧桑的皱纹也在诉说着他对书画艺术的艰辛历程。在与陈老的交谈中,记者没有感到任何拘束,反而感到亲切自然。陈老真挚踏实的语言,更为这位书画名家平添了几分敬仰。成名后对人没有陌生感,对现状没有满足感。取而代之的是陈老平易近人、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实干精神和艺术创作中融道德与艺术于一体的高尚情操,可谓德艺双馨。

在与陈老的交谈中,我们对他的艺术历程有了更深的了解:

陈苑淇于65438年至0937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受父亲影响,他从小热爱书法。入伍后在总参测绘局从事航拍工作。跳槽后,他承担了多年的教学和环保研究工作。在此期间,除了不断学习书法,他还涉足歌唱、京剧等艺术领域,并将这些艺术融入书法创作,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小时候从面部表情入手,后练欧柳,草书从孙的《书谱》入手,被怀素、等名家吸收。篆书主要集中在钟鼎和石鼓,尤其是渭北。80年代,在当代著名书法家、校友欧阳钟石的指导下,草书取得长足进步。后来师从著名书法家周天寿学习花鸟画,拜京剧艺术家王雪琴为师唱京剧。

因此,在书法创作中,陈老吸收了许多艺术家的精华,写出了草书、隶书、篆书等各种风格的字体。陈老的书法构图严谨,结构优美,风度翩翩,格调高雅。更值得欣赏的是他的书法(大字书法)婉约壮观,特别像天上的树,像激流瀑布。陈老尤其擅长行书。他喜欢毛书法和写古诗。很多拿到他书法的朋友说:“李白有几百首斗酒诗,陈老的斗酒词更潇洒。”陈老不仅书法造诣很高,而且还精通篆刻、歌舞。他对公众和社区公益事业非常热心,多次获得优秀党员称号。他经常组织画家下乡,联合公司搞字画义卖,很受群众欢迎。在来到天通苑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陈老参与创办了天通苑书画院,并担任顾问。2003年6月,惠阳市政府举办了“爱心抗非典书画义卖捐赠”活动。陈老不惜泼墨,奉献了自己真挚的爱情,捐赠了许多书法作品。陈老经常给青少年和离退休干部上书法课,学生遍布世界各地。他经常教导学生:“书如人品,画如人品,写字要先。”看到学生有出息,出人头地,会异常高兴。他惜时如金,闻鸡起舞,修行不加修饰。他常说:“艺术无止境,学习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永远向上爬”。

陈老的书画作品,多年前曾赠送给前苏联、日本、东南亚等国喜欢书画的朋友。他的作品在许多书籍、报纸和杂志上发表,并被许多国内朋友收藏。特别是他的书单《沁园春·雪》被人民大会堂收藏。陈老的“福”字也很有特色,被云南曲靖烟厂买断作为商标。他一直关注社会慈善事业,并捐出部分稿酬改善贫困地区的教学。香港回归期间,陈老同时用双手写下“欢迎香港回归”的清单,并组织北京近百名书画家编制了庆祝香港回归的百米长卷,在各地展出,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统一的向往。他乐于广交朋友,心胸开阔,为中国书画艺术的推广和发展而努力。据陈老说,他在外地参加笔会、展览等活动,时间长达半年。

陈老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通苑书画院顾问。北京中国书画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原书画研究院院士,中国工部委员会艺术委员会三元联络部主任。

听着陈老慷慨激昂的话语,我们深深感受到陈老的人格魅力。当我们得知陈老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仍然坚持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艺术创作时,我们深受感动,感觉这位艺术家对艺术全心全意的奉献,被他对高尚品格和完美融合的追求所折服!

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衬托出这个非常热爱艺术事业的人,一个生活在平凡地方却又不平凡的人,一个把全部道德和激情都献给书画艺术的人,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

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祝愿这位书画大师的艺术人生越来越辉煌!我祝他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