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万科的竞争对手有哪些,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深圳万科是中国公认的房地产龙头。作为行业的领导者,每一个竞争对手都把它当成一个目标去超越,但真正能超越的却很少。看看下面这篇文章。或许R&F地产会对万科构成威胁。

R&F VS万科谁是中国房地产的真正老大?

如今,内地地产商的资金实力、开发能力甚至治理结构都大大超越了过去。从过去万科的“一枝独秀”到今天的几个竞争对手,这种局面无疑对整个行业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

5月底,《2006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10强研究报告》发布,万科A(000002。SZ)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总市值排名第一,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同类上市公司第一,也以超过8亿元的经济增加值位居国内财富创造能力第一。

与此同时,R&F地产(2777。HK),在香港上市仅65,438+00个月,以65,438+00亿港元的经济增加值位列联交所内地10大创富公司第二名。同时,R&F已正式在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等系列成份股上市,成为首家纳入恒生指数的内地房地产开发商。

有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类似R&F的内地房地产公司开始挑战万科的行业主导地位。

技术指标各有所长。

事实上,在技术指标的竞争中,万科和R&F各有所长。双方年报数据显示,到2005年底,万科总资产超过200亿元,而R&F略逊于6543.8+07亿元。土地储备两边基本持平。截至2005年底,万科实际用地面积约为1209万平方米,其中绝大部分为住宅用地。截至2005年底,R&F土地储备约940万平方米,其中6月5日至今年4月新增约84万平方米,均为市中心黄金地段的商业或住宅用地。

从盈利能力来看,截至去年底,R&F创造了近6543.8+0.3亿元的净利润,营业收入近60亿元。而万科,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净利润654.38+0.35亿元。

但万科董事长王石曾声称,万科从来不做毛利率超过25%的项目,因为达到了暴利的标准。所以,虽然万科的主营业务收入是R&F的近一倍,但净利润的差距并不算大,自有渊源。

至此,万科已进入16城市进行房地产开发,在区域覆盖上具有不可动摇的优势。但是,从区域市场份额和利润挖掘来看,它不如具有鲜明港风的R&F。到目前为止,R&F只进了北上广深,却取得了和万科差不多的总利润。

考虑到目前房地产行业的水平,房地产开发商的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其土地储备决定的。虽然2005年万科新增土地储备近700万平方米,但区域核心城市的地块大多位于城市边缘。然而,R&F房地产集中在城市中心的住宅和商业用地,具有很强的韧性。此外,R&F在住宅用地上获得的价格在Vivanco更有优势。

软指标万科占优。

王石曾在自己的博客上说过一句很感慨的话:“万科创立二十年后,我意识到,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仅仅为股东提供丰厚的利润,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为政府创造税收是不够的,还要履行广义上的社会责任。2005年,万科开始关注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2006年,第一套廉租房将破土动工;万科将设立首个“古村落保护”基金,并将“企业公民”责任纳入万科企业战略规划。”

可以说,万科的品牌价值在当今国内房企中首屈一指:中国房地产行业首个国家驰名商标,四次入选“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两次荣获“中国最佳企业公民”称号;在“最具发展潜力的亚洲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在建设部住房与地产司的指导下,万科主办的“面向城市中低收入者征集住房解决方案”活动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万科的品牌价值对其全国扩张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就品牌价值而言,R&F似乎仍无法超越万科。从企业社会责任感来看,R&F总裁李思廉和王石有着不同的知识分子型“企业公民”形象。他借的更多的是香港老乡的慈善捐款。例如,2005年6月5438+065438+10月,李思廉作为广东省慈善协会推荐的唯一代表,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奖”。十几年来,R&F在文化、教育、卫生、治安、敬老、扶贫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各种捐赠。,捐款总额已超过8000万元人民币。

公众持股与双老板集权制

不过,R&F和万科最根本的区别还是体现在股权结构上。万科已经成为典型的公众控股公司。自1988开始股改以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从未超过20%,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从未超过40%。因此,万科是中国为数不多能与国际接轨的房地产企业,并获得英国IR杂志中国区最佳公司治理奖和最佳年报奖提名奖。

R&F是一家典型的民营控股公司,李思廉和张莉两位经理,各占总股份的36.33%,已发行股份仅占公司总股份的27%左右,经营管理具有集权化的特点。张力掌管北方,专注于区域扩张和土地开发;李思廉负责南方,专注于资本运营和商业地产开发。

在融资方面,万科先后携手德国银行、新加坡政府产业投资公司、中信投资等多家海外机构为其产品的发展筹集资金,渠道之广、方式之创新在业内首屈一指。而且万科和日本大成联手上海住宅开发,引进日本高管,也开创了国内房企的先河。

但R&F去年成功登陆港交所,融资数十亿,突破了现有发展规模下的资金瓶颈,吸引了更多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在瑞信第一波士顿和摩根士丹利的共同“教导”下,R&F股价一路飙升,短短10个月翻了三倍,成为港股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股价的上涨,不仅让R&F两位大佬的排名跃升,也反映了他们所能获得的市场支持程度,以及未来发展壮大的空间。这种本质对于房地产等资金密集型行业尤为重要。高盛预测,继万科之后,R&F今年将以24.25亿元的净利润跻身房地产企业之列。

现实是,虽然调控仍在继续,但内地地产商的资金实力、开发能力甚至治理结构都大大超越了过去。从过去万科的“一枝独秀”到今天的几个竞争对手,这种局面无疑对整个行业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