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懒人的货源?
2002年,家住山东烟台的郝欣欣刚刚大学毕业。在男友深情的呼唤下,她来到了上海。男朋友是上海某知名商场的职业买手。他常年在外奔波,为商场收集时尚“宝藏”。
来到上海后,郝欣欣凭借自己的计算机专业,很快成为浦东一家IT公司的程序员。虽然作为新人,她的月薪只有2600元,但毕竟圆了她白领的梦。
在上海,白领往往是“新懒人”的代名词。他们待遇优厚,衣着光鲜,崇尚简单省时的生活方式,敢于用金钱换取精力和时间。
郝欣欣男朋友的生活是典型的“懒人风格”,他的住处有一套懒人必备的“新武器”。为了方便搬家和旅行,他喜欢睡在充气床上;他买的新洗碗机甚至可以扔进锅里清洗;他每天早上为了节省分辨鞋跟的时间,穿上“懒人袜”;他每天用懒人早餐机以惊人的速度自动生成美味的三明治;他的扫地机根本不需要用户弯腰...
郝欣欣生日那天晚上,小两口在家里开了个小聚会。当一群白领同事看到她和男朋友以前用的懒人产品时,都很惊讶。他们中的一些人建议郝欣欣为什么不开一家“懒人商品店”?
郝欣欣惊呆了,兴奋地想:是啊,面对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谁不想节省点时间呢?如果开一家“懒人店”,专营能节省白领时间的懒人产品,会有很大的市场吗?
巧妙的进攻,向海滩卖火
郝欣欣是个急性子。他只是做他所说的。5438年6月+2003年10月,郝欣欣果断辞职。她和男友拿出6万元积蓄,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搜货”。郝欣欣一方面逛遍了上海各大批发市场,买了很多一次性用品。比如一次性餐具、餐巾纸、桌布、一次性毛巾、牙刷、香皂、一次性芳香鞋油、纸质内衣、拖鞋,还有被称为“懒女孩文胸”的时尚美胸贴...这些都是不需要回收的商品。它们操作简单,用后扔掉,平时很受懒人欢迎。
与此同时,男朋友和他的同事也趁机去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商场选货,顺便帮她收集一些适合“新懒人”的时尚商品,比如一个月只需要浇一次水的“懒人花盆”;不管你想坐,想躺,想躺,都会让你很舒服。能自动压缩三分之二垃圾体积的“懒人垃圾桶”。
一个月后,郝欣欣在浦东张江科技园附近选中了一个40多平米的闲置商铺。“懒人产品”的服务群体主要是工作繁忙、经常出差加班、没有时间打理生活的白领。这里的摩天大楼里每天聚集着数以万计的白领男女,是开懒人店的宝地。
为了方便懒顾客,郝欣欣把专卖店布置成了超市。店铺内部装修简约时尚,让“新懒人”第一眼就觉得有亲和力。没想到“懒货店”的名字一打出来,立刻在附近引起了轰动。开业第一天,店铺的火爆程度远远出乎闫妍的意料,几乎要把店铺挤得水泄不通。然而,虽然看热闹的人很多,店里的生意却总是不温不火。一天下来,营业额只有300元,只卖一些一次性小商品。
一位热心的顾客提醒欣欣:“原来你的店里有这么多有趣又实用的‘懒货’,差点让我错过了。其实你应该主动把这些产品介绍给大家,不然谁知道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第二天,欣欣把工作台搬到了店门口,给围观的白领男女们演示了这些偷懒的玩意儿的神奇之处。果然,这种“现炒现卖”的促销方式迅速拉动了销量,当天成交额高达2300元,是前一天的7倍多!
接着,郝欣欣想出了第二招——精心制作一份精美的直投手册,介绍她的“懒货”。这步棋真聪明。仅仅过了一个星期,郝欣欣已经彻底打开了销售局面,专卖店里的生意越来越火,每天都是人头攒动。“新懒人”最喜欢的产品有全自动早餐机、一次性时尚美胸贴、拖地拖鞋、懒人沙发等。这些产品经常卖完。一个月内,郝欣欣连续五次找批发商。后来她卖的每一件产品都登记在本子上,然后挑出几件畅销的产品,采购时大量“吃掉”...
通过顾客的口口相传,郝欣欣店铺的知名度逐渐响彻整个上海。随着进入专卖店的“懒人”越来越多,她的月收入也在飞速飙升。短短4个月,欣欣奇迹般地赚回了所有的原始投资。半年下来,专卖店的月利润已经超过2万元。
小挫折,大事业。
到2005年初,郝欣欣已经积累了20万元财富。看到小小的店面已经“填满”了每天汹涌而来的顾客,她决定扩大生意,开一家连锁店。当年3月,欣欣倾其所有,在闸北区和徐汇区开了两家分店,交给四个同乡员工全力照顾。新店开业后,生意也很火爆。
两个月后,正当她的“懒人生意”红红火火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好像一夜之间上海突然出现了五六家模仿她的懒人店。同事把商品价格压得很低,大大冲击了欣欣的生意,很多以前的“死忠客户”都被对手抢走了。看到曾经红红火火的店面渐渐安静下来,两家分店几乎濒临“倒闭”,闫妍不禁担心起来。
为了竞争,郝欣欣决定增加更多的新产品,以“各种商品”的优势取胜。于是她开始频繁逛广交会、兰洽会、义乌小商品交易会,从成千上万的展品中挑选适合懒人的新品拿回店里。同时让男友借出差的机会,为专卖店收集国内外的懒人物品。经过一番搜索,郝欣欣店里的商品逐渐丰富,货架上堆满了200多种懒人商品,涵盖了衣食住行玩等方方面面。而且有些时尚的“懒货”是男朋友从国外厂家小批量退的,同事根本联系不到货源。于是,她的经营优势再次凸显,一些“失落”的白领顾客又回到郝欣欣的专卖店寻宝。
为了牢牢抓住这些被追回的顾客,郝欣欣学习了超市里的促销手段,为老顾客办理了会员卡。有了卡,他可以享受所有产品的九折优惠,还可以积累“消费积分”。当分数累积到一定程度,他可以从“懒人店”兑换大奖。经过努力,郝欣欣三家店的生意蒸蒸日上。
经过这次改变,郝欣欣敏锐地感觉到,为了避免别人的模仿,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2005年8月,郝欣欣注册了“新懒人”商标,获得了业务发展最有保障的金钥匙。后来,她开始让厂家加工投入少的一次性产品和“懒人垃圾桶”等小商品,然后打上自己的商标。这样既达到了“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又借助品牌力提升了自己专卖店的美誉度,可谓一举两得。
去年春节前夕,上海一家大公司的老板突然从郝欣欣的店里买了3万多元的“懒东西”。老板说,每到节假日,上海的中外企业都会给员工发一些福利产品。他认为把这些“懒东西”送给下属,比其他礼物更有新意,更受“懒白领”的欢迎。郝欣欣听后喜出望外。以前她只关注个人客户,而忽略了集团消费这个大市场。把店里的时尚“懒货”变成一些大公司给员工的礼物,岂不是更赚钱?
然后,她背上一本彩印广告书和一些时尚的懒人文章,去挨个敲公司老板的门。虽然经历颇为坎坷,多次碰壁,但凭着真诚的话语和执着的精神,郝欣欣最终打动了一些老板,与10多家公司签订了供货协议。仅此一项,2005年春节前夕,她就赚了近50万元。他们中的一些人愿意与她长期合作。
截至目前,郝欣欣在上海拥有5家分公司,16名员工,个人资产超过1.3万元。她很自豪地说:“接下来,我不仅要在全国各地开一家懒人店,还准备成立一家公司,生产更多属于自己的懒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