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文化,它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独特的文化形象,由它的价值观、信仰、仪式、符号和做事方式组成。

企业文化是由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构成的多层次生态系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各层次的企业文化和谐统一、相互渗透。

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最重要的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管理哲学

经营哲学又称企业哲学,是一个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所特有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各种矛盾和选择,这就要求企业有一套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有一套逻辑思维程序来确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管理哲学。比如日本松下公司“强调经济效益,重视生存意志,凡事求生存求发展”,这就是它的战略决策哲学。

2.价值观念

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或道德追求,对人(个人和组织)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

3.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成员根据自身的具体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精心培育的精神风貌。

企业精神要通过企业全体员工的自觉实践活动来体现。因此,它是企业员工的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主导作用。企业精神以价值观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驱动,对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群体意识、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4.企业道德

企业伦理是指调整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企业与顾客、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恶、公私、荣辱、诚信、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

与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不同,企业伦理没有那么强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它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大的号召力,当它被人们认可和接受时,就具有了自我约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是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重要手段。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药房之所以能长盛不衰300多年,是因为它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即“济世强身,精益求精,不欺子,一视同仁。”

5.集体意识

群体就是组织,群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群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群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作为实现企业目标的组成部分,使他们以自己是企业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视为自己利益的同体和归属。所以他们会努力实现企业的目标,自觉克服与企业目标不符的行为。

6.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通过企业的外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消费者和公众认可的对企业的整体印象。以外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形象称为表面形象,如招牌、门面、标识、广告、商标、服装、商业环境等。,给人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

7.企业系统

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强制性,能够保障一定的权利。从企业文化的层级结构来看,企业制度属于中层,是精神文化的表现,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企业制度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典范,使个体活动得以合理开展,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利益得以保障,从而使企业得以有序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