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一个简单的陀螺?
陀螺仪实践如下:
工具/原料:1个纸质牛奶盒,2个同样大小的塑料瓶盖,彩色记号笔或蜡笔,透明胶带。
1.把牛奶盒的四边从牛奶盒的开口处往下剪,让牛奶盒的四边分开,然后再把每边的一半长度剪掉。
2.把四个叶片末端的角弄圆,在叶片上画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图案。然后用透明胶带把塑料瓶盖贴在刀片中央位置,一上一下,位置要相对。用手转动瓶盖,就可以带动陀螺转动。
陀螺的起源
陀螺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娱乐工具之一,又称首陀罗。在闽南语里叫“甘乐”,在北方叫“加”或“打老牛”。河北省吴桥地区叫博。贵州等地称为géluō not。河南濮阳地区叫德楼,焦作地区方言叫皮老尖。中国是陀螺的故乡。在中国山西省夏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石陀螺。可见陀螺仪在中国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至于陀螺这个名词,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当时刘冬、俞懿正写的《帝都风光略》一书中,提到一首民歌:“柳绿,铃空;柳树是活的,纺陀螺;柳死,踢毽子。”
可见,到了明代,“陀螺”一词正式出现在文字中,并成为中国民间儿童流行的玩具。从句子中也可以发现,民间的儿戏是有季节性的,打陀螺成了春天流行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