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街麻花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在天津这么有名?

18街大麻花比上面的“两绝”晚出了几十年,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天津大马花以“桂发祥”、“十八街”为商标,因其发源地在天津市河西区东楼十八街一带,故俗称“十八街大马花”。十八街大麻花的创始人叫范桂林,河北大城县人。1915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去世早,他和母亲还有两个兄弟一起奋斗。1924年,年仅9岁的范桂林和11岁的二哥范贵才随母亲一路乞讨来到天津,留在南楼村谋生。1928年,13岁的范桂林经人介绍,在东楼18街一家麻花店当服务员。他每天都帮着炒麻花,然后提着菜篮子沿街叫卖。几年后,范桂林转行到南楼村的刘佳麻花店当服务员,仍然从事油炸和卖麻花的工作。范桂林利用在两家麻花店做学徒和帮工的机会,认真琢磨和研究,熟练掌握了炒麻花的配料、煎的温度和工艺。从1936开始,范桂林辞掉了帮工的工作,在东楼十八街附近摆摊,炒菜卖麻花。他炒麻花的技术很好。麻花又漂亮又好吃,很受顾客的欢迎,所以摊位的生意很好,他很快就攒了一笔钱。知道摆地摊并不总是长久之计,范桂林在地摊附近买了一个小店面,正式开了一家麻花店,名字叫“桂发祥”。麻花是天津一种受欢迎的小吃。当时城里卖麻花的店铺和摊位很多,质量参差不齐,竞争激烈。为了在比赛中获胜,范桂林反复摸索出一套别出心裁的制作技术。他把油炸面团改成半油炸面团,在面团中间放一个含有桃仁、桂花、青红丝、冰糖等各种配料的酥馅。这样做出来的毛坯后,炸出来的麻花又脆又甜,没有什么味道,而且只要存放在干燥的地方,多日之后依然香脆,味道不变。另外,范桂林的麻花个头大,能炒出几斤重的大麻花,而且里外一样脆,其他店很难做。这些大麻花不仅色香味美,而且造型美,宛如美妙的艺术品,令人忍俊不禁。于是范桂林的麻花出名了,“桂发祥”远近闻名,“十八街大麻花”成了天津的著名特产。十八街大麻花成名后,范桂林依然坚持原来的饲养标准和操作技术,从不靠名气偷工减料。他的配料有严格的标准。例如,煎半斤麻花,需要四盎司油,两盎司糖和半盎司冰糖。和面时,应根据温度的变化适当增加或减少碱的用量。煎的时候,火不要太旺,要用温火煎透。所以他炸的金脆大麻花很受顾客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种带有天津风味的特色小吃逐渐走向全国。1959年,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参加全国商品展,获得好评。1971投入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赢得海内外客户的赞赏。从此,十八街大麻花闻名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