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浪漫的婚礼教堂是什么?谢谢你
国教——安日干教会(泰安路、浙江路)
新教-山西路教堂(山西路与哈密路交叉口),仓门口教堂(鼓楼以东)
天主教-凯西教堂(滨江路)、望海楼教堂(狮子林桥)、紫竹林教堂(营口路16号东端海河岸边)、塘沽教堂。
1.Anrigan教堂
由圣公会(又称安里甘教会)创立。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史于1879被任命为华北地区主教。活动中心在泰安,1874迁到北京。
安日干教堂(英国圣公会的别称)位于天津内森旧居旁。其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英伦风格,区别于天津其他教堂,别具一格。年轻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从门前走过,但那时候,教堂四周都是高墙,只有尖尖的塔楼向世人诉说着她的沧桑。
教堂用地由英租界工部于1893捐赠。地点是泰安路和浙江路的交界处。那时候还是个水乡。建立教会用了10年,直到1903年才正式完成。教堂里所有的牧师都是英国人。
1935年5月,教堂发生火灾,礼拜堂损毁严重。改造工程于6月1936结束。
历史上,安日干教堂被称为“英国在天津的教堂”。但是,类似紫竹林教堂,并不是普通中国信徒可以祷告的地方。
2.山西路教堂
找不到介绍
3.仓门口教堂
仓门口教堂是天津历史悠久的重要教堂。
教堂位于天津老城区中心的鼓楼东侧,最初由美国公理会于1860年代创建,1900被义和团运动烧毁,后重建。
1910年,天津五大行会(美国会、美以美协会、英国福音会、伦敦会、英国圣公会)七个会馆的百余名华人神父和信众决定脱离外国传教团,成立自收自支的社团,于是买下了该会的仓门堂(房价由1932全额付清),南开校长张伯苓。46636.686666666666
1932年,因信徒增加,还清公理堂房价后,重建新堂,7月举行堂拜1934。楼上楼下* * *可容纳400多人。此外,街上还将建一个布道厅,可容纳100多人。包括附属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126.94平方米。
仓门口教会还在武清县王庆坨、河东沈王庄设立了分支机构。
1958年,天津基督教在四地(滨江路教会、仓门口教会、浙江路教会、港尾路教会)合并聚会。旧市政厅周围的九个教堂被合并为仓门口大厅的联合礼拜,但在当时的形势下,聚集的人数很少,布道的内容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1966年,文革开始,仓门口的大殿被砸,教士被扭打,教堂房屋被占。直到16,1982+02方恢复。
教堂在1976强震后并未受损。1987,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4.朝西打开教堂
凯西教堂也被称为法国教堂。在天津市和平区,因滨江路独山路原围墙外的老西区而得名。包括天主教堂和大教堂,分别建于1914年和1917年,由法国天主教徒建造。大教堂采用法国罗马式建筑造型,高度45米,建筑面积1,585平方米。它呈十字形,前后立着三座高大的塔,呈“针”字形。塔身由黄色和红花砖砌成,顶部有一个青绿色的圆顶形尖顶,屋檐下有一个半圆形的拱窗。大殿为三廊式,内墙上绘有壁画,装饰华丽。凯西教堂是天津最大的教堂。它已经被翻新并对外开放。
凯西教堂的全称是天主教凯西总教堂,也被称为旧凯西教堂和法国教堂。凯西教堂位于和平区滨江路独山路,西南朝东北。1916由法国传教士杜·陆宝建造。抗日战争时期,旧西近34公顷中国土地被法租界吞并。凯西教堂位于法租界,由法国传教士修建,故天津人旧称其为法国教堂。
凯西教堂建筑面积为1891.95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采用法国罗马式建筑风格。从正门两侧到正殿底层祭坛,共两排(每排7根)***14列,形成三廊式。中殿是一个层叠的复合方形柱廊,支撑着大大小小的半圆形券顶。中央高大的拱形屋顶穿过八角形鼓座和支撑拱形屋顶。中间高大的穹顶通过八角形鼓座与支撑拱门的柱子相连。房间里的八角形穹顶和侧窗都涂上了彩色玻璃。内墙上的彩绘壁画装饰豪华,充满宗教神秘色彩。凯西教堂的入口周围有塔楼。三个拱顶的屋顶略微向上拉长,由木架支撑,覆盖绿色铜板,放置十字架。在1976地震中,两座前塔的穹顶严重受损。1979年开始装修,1980年秋竣工,正式对外开放,恢复宗教活动。凯西教堂是天津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区的大教堂。凯西教堂每天早上都举行宗教活动。周日和天主教节日,早晚都有宗教活动。
5.望海楼教堂
望海楼教堂位于三岔口地区海河北岸,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天津宗教计划”遗址。这里曾经有一座望海楼,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这里曾是清朝皇帝游览天津的地方。这一带车船交汇,商贩云集,是水陆交通的要道。望海楼旁边还有崇熙寺、望海寺等香火旺盛的寺庙。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丧权辱国,使法国获得了在中国“租买各省土地”、“任意兴建”的“权利”。1862年,法国人夺取了望海楼地区方圆15亩的“永久租赁权”。1896 65438+2月,法国传教士谢福音主持拆除了庆禧观,在原地基上修建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天主教堂。这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长方形,前面有三个钟楼,像三个笔筒。法国传教士将教堂命名为“圣母玛利亚胜利后”,并用法语将名字刻在教堂钟楼前的大理石上。当地人把这座教堂叫做“望海楼教堂”。
1870年夏天,与望海楼教堂仅一河之隔的恩慈教堂,有三四十个孩子因为法国传教士和修女的虐待,以及当时流行的瘟疫,被折磨致死。随后,这些孩子的尸体被随意掩埋在荒野中,很多裸露在地面,野狗争抢食物,四肢散乱,惨不忍睹。当时天津发生了几起拐卖儿童事件。罪犯落网后,均供认受望海楼教会成员指使。于是,天津人民酝酿已久的对侵略者的仇恨终于平息,书院开始停课,士绅纷纷聚集,反西化大字报迅速贴满大街。6月21日,数千人在望海楼教堂前示威。一向不把中国人民放在眼里的法国领事冯大爷,带着他的秘书西蒙,气冲冲地闯进了贸易衙门。他看到三个贸易巨头,就破口大骂,威胁恐吓,把家里的陈设都砸了。在回家的路上,冯大爷向天津的知县刘杰开了一枪。刘杰闪身,子弹打伤了他的随行人员。西蒙还开枪恐吓人群。在场的人大怒,当场将冯大爷和西门打死。随后,鸣锣聚众冲击望海楼教堂,杀害谢等20余名僧尼,并放火焚烧望海楼教堂、法国领事馆和善心堂。这就是“天津宗教计划”爆发的过程。
现在,望海楼已成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6.紫竹林教堂
从味道上来说,老天津教堂无非就是法租界海河边的紫竹林教堂。出入教堂的大多是外国人和中国基督徒中有地位的人,普通基督徒很难跻身其中。
天主教紫竹林教堂,建于1872,位于圣路易路,又称圣路易教堂,位于营口路东端的海河岸边。教堂占地6.8亩,建筑面积779平方米。
据史料记载,紫竹林教堂是以法租界紫竹林村命名的。紫竹林在租界早期开发中非常重要,是英法美最早占领的地方。因此,紫竹林这个名字在早期来华的外国人的著作中多次出现。天津老扶轮社主席威尔弗雷德·彭内尔(Wilfred Pennell)在《天津紫竹林》一文中写道:“紫竹林,中国的一个村庄的名字,过去位于一片泥泞和沼泽之中,外国租界就起源于此。”另一本书记载“划给英法美租界的区域环绕紫竹林村,其中心在天津南门外两里处。这一带有将近两英里沿河的海河右岸。
在紫竹林的天主教堂内,昔日的辉煌已经完全消失。
这些著述还描述了划定英法租界时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在北京批准《北京条约》后的那个冬天,英国皇家工程师戈登上尉和一名法国工程师军官,因为略微修改《天津条约》所获得的权利,划定了英法租界的边界。”“这两名军官把界碑放在一个可怕的地方。在这一带,其实有一些人的船码头,小菜园,土堆,渔民,水手和这一类的茅屋,和这堆破旧的茅屋只隔着一条窄沟,沟的两边是一些荒废无人管理的小路。这两个租界是肮脏和不健康的沼泽,但沼泽周围更干燥的地方是无数代人的坟墓。”
紫竹林天主教堂的破诵经楼
紫竹林村为何得名?相传早年紫竹林村有一座紫竹林庙,规模不大。大雄宝殿里供奉着观音菩萨,它的庭院里种着几株紫竹。紫竹林寺在清朝咸丰年间已经消失,这一带还是一片荒凉。稀疏的农舍和缕缕炊烟点缀着海河西岸。被迫租界后,法国人规划开发边界,在海河沿岸修建码头、仓库、银行,修路种树,在紫竹林寺旧址上修建法国市场。新的紫色竹林拔地而起。
紫竹林天主教堂仅存的彩色玻璃
关于紫竹林教堂的修建,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天津宗教事件后,受到惊吓的法国传教士被天津人的气势吓住了,开始利用租界的特殊权益,将教会活动的中心转移到租界。紫竹林教堂的建筑费用中,9.2万两白银来自中方“道歉”赔偿。紫竹林教堂的造型具有文艺复兴后期建筑的典型风格,吸收了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的积极因素,建筑风格和谐欢快,布局有序,既雄伟有力,又活泼轻松,给人亲切悦目的感觉。意大利佛罗伦萨著名的大教堂,被誉为“文艺复兴的报春花”。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的杰作,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紫竹林教堂是青砖木结构,用中国传统砖雕装饰,雄伟典雅。
在今天的紫竹林教堂里,祭坛西侧的墙上镶嵌着一块汉白玉,用法文刻着为教堂建筑捐款的人的名字。时间的变迁并没有抹去它。
在旧社会,去紫竹林教堂进行宗教活动的大多是来自欧美的侨民。大厅里的陈设优雅别致圣坛两侧有两个圣像,一个是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另一个是法国女英雄圣女贞德。圣坛西侧的墙上镶嵌着一块汉白玉,教堂建筑的捐赠者的名字用法语镌刻。大厅两侧半圆形的拱形窗户由菱形的彩色玻璃构成,阳光透过红、橙、黄、绿、蓝、紫五种颜色的玻璃投射在大厅里,使人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千奇百怪的世界。沿着螺旋楼梯爬到咏楼,西洋古典管风琴赫然耸立,铜音管靠墙排列,直通屋顶。演奏时声音宏大饱满,圆润和谐,音域宽广,与合唱团合唱时显得神圣庄严。据说夜深人静时,在方圆十几英里外都能清晰地听到演奏的声音。相传是当时天津仅有的两个机关之一。
义和团运动中,西方教会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不下雨,地上干,教堂遮天!”天津城乡大部分教堂被烧毁,紫竹林在租界幸存下来,成为各地基督徒和难民的避难所,一次容纳多达一两千基督徒。
站在今天的紫竹林天主教堂外,很难想象它过去的风光。
民国初年后,天津逐渐成为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城市,来天津的外商数量增多。由于紫竹林教堂位于租界的核心地带,不仅住在天津的外国人,一些在外国工厂和外国公司工作的中国基督徒也来这里过宗教生活。因此,它成了宗教活动的异国情调的地方。
7.塘沽教堂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概况
从火车站乘坐101 103路公交车,在哈尔滨100站下车。可以看或者打车到9元搞定。
/user 3/23193/archives/2007/107819 . shtml
圣索菲亚教堂。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嵌入式教堂。该师撤离后,被转移
它属于哈尔滨的东正教。1907年,由俄罗斯商人费祎·奇西亚科夫出资6万卢布,在嵌入式教堂的基础上重建了一座木制教堂(现已被毁)。因信众增多,于1923年举行第二次重建仪式,竣工并保存至今。
这座教堂由俄罗斯建筑师Kiyasi Kov设计。样本为砌体结构,建筑平面呈希腊十字型布置。建筑面积为721平方米。整个教堂分为四层,高53.35米。
教堂基本属于拜占庭风格。主穹顶和钟楼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和“洋葱头”形状。
圣索菲亚教堂以其宏伟的气势屹立在哈尔滨,曾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如今,它被人们所珍视。1986,市政府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堂壁画《最后的晚餐》
教堂吊灯
索非亚教堂辉煌的壁画
索菲亚教堂外观
耶稣的十字架
索菲亚教堂外观
圣索菲亚教堂是远东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建于1907年3月,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嵌入式教堂。1912年,它被改造成一座砖木结构的教堂。1923年9月27日,圣索菲亚教堂在原址进行了第二次重建。它由俄罗斯建筑师Kiyasi Cove设计,历时9年。它于1932年1月25日完工。
建成后的圣索菲亚教堂深受拜占庭建筑的影响,金碧辉煌,典雅非凡,金碧辉煌。其建筑平面为东西向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高53.35米,建筑面积721平方米。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俄国侵略中国东北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研究哈尔滨近代史的重要宝藏。1986年被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列为一级保护建筑。1996年1月,圣索菲亚教堂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国家历史文物,1997年6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决定对索菲亚教堂广场进行全面改造。圣索菲亚教堂修复后,高耸的金色十字架与红砖绿瓦的屋顶相映成趣,显示出教堂主体的雄伟气势,周围是休闲椅和绿地。衬托出教堂广场安静祥和的样子;每天晚上,欧式庭院灯发出的光和柔和的光就像一个纱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