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树叶可以做书写纸和工艺材料?
古印度没有纸莎草纸。人们用它来造纸,但它是另一种植物。
这是一种热带树,叫贝多树。它的DBH往往在1米左右,高度在20米以上。这棵树看起来像棕榈树,有些像棕榈树。这种树在树顶丛生着许多掌状分裂的叶子,非常巨大,一片带叶柄的叶子有两三米长。古印度人用来造纸的就是这种叶子。
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有很多寺庙。在那些寺庙里,往往保存着贝多因树叶写的经书,称之为贝多因经书。用于书写的杨梅树叶必须采自8年以上的贝多因树上。贝多因树叶卷成管状,呈浅棕色。它们从叶柄上切下,展开形成扇形。每片叶子上有30条粗大的叶脉,用刀去掉叶脉可以得到近30片小叶子。这种带状小叶有2米多长,一端略宽,另一端略窄。
这个刀片不能用,必须用特殊沤制。人们先把叶子卷起来,放在一个大锅里加水煮。然后拿出来晾干。为了使叶子有弹性,不易折断,需要将晒干的叶子挂在一根木棍上,双手按住叶子的两端,上下研磨,这样叶子的表面就会被磨掉,变得洁白光滑。经过这样的加工,每片扇贝叶都按照需要的大小切割,聚拢在一起,用烧红的铁棒在扇贝叶上烧一个洞,用绳子缝起来。
严格来说,贝叶上的经书不是写的,而是“刻”的。人们用细铁笔在树叶上刻字,然后用水墨在树叶上作画,即“彩”。这种墨水是用油灯的黑烟灰和肉桂油混合而成的。涂抹后不仅能在槽口留下清晰的字迹,而且对月桂叶有防潮、防腐、防蛀的作用。也许是因为月桂叶的“纸”具有容易长期保存的优点,所以在真正的纸发明后很久,人们仍然用月桂叶来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