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谁吃过?那大米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好吗?
五常位于黑龙江省最南端,距离哈尔滨约120公里,是哈尔滨下辖的县级市,面积7512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稻田超过百万亩的县级市之一。
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五常的大米在同纬度地区排名第一。
五常市副市长钟燕、五常市农业局局长兼绿色办主任吴景富、市农委副主任王文彦对我进行了采访。
五常人向我透露了他们种植水稻的深刻细节。
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140天,年平均降水量608毫米,年日照2629小时。
西朗河、拉林河、芒牛河纵横水系,贯穿全境。
充足的阳光,天然的河水灌溉,优质的晚熟长熟水稻,让五常大米独树一帜。
五常大米受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干物质积累较多,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
由于水稻成熟产区昼夜温差大,水稻中积累的可溶性双链糖较多,非常适合人体健康。
五常大米清淡微甜,软糯糯,清香爽口,米粒表面光泽艳丽,剩饭不重生,是百姓餐桌上的首选。
五常大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无邪透明;米粒鲜亮清香,是日常生活中煮饭的佳品。
五常大米被称为“贡米”。
正是五常大米的优势,让五常出现了很多热爱这片黑土地的新“庄园主”。
现在五常的稻田都划到农民家里,自己投资管理,优胜劣汰。大的越来越大,小的越来越小。
在国外出去打工挣钱的,都把稻田转包给大户了。
规模养殖户拥有水田150亩以上。
在副市长钟燕的陪同下,我去了大田和农家,采访了五常镇新村张瓦房屯的孙光浩。
朝鲜农民,一家五口,1983开始耕种,10以后面积越来越大。如今他已成为拥有约260亩稻田的“庄园主”。
今年38岁的孙广浩,高中毕业考上航校,在部队当过飞行员,转业后回到农村务农。
我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稻田里收割。
金黄的稻浪中,孙光浩驾着联合收割机,收割脱粒的沙沙声清晰地奏出丰收的乐章。
他种的全是优质大米,最忙的时候一天雇20个左右的劳力。
除去投资和各种开销,孙光浩一年能挣5万左右,在当地算是大户了。
总的来说,五常的农民比五常城里的人富裕。
热爱黑土地的孙光浩用自己的辛勤播种了“绿色”和希望。
与孙广浩告别后,钟燕副市长告诉我,除了绿色食品这个名牌,五常还有丰富的山货资源。有野菜、山野水果、山药、菌类等上百个品种的绿色食品,连低度古泉酒也在1995成为全省白酒产品中第一个绿色名牌产品。
在我与严副市长告别的那一刻,他真诚地告诉我,五常市什么都有,视投资者、合作者为神,视招商引资者为英雄,希望通过上海的新闻机构为五常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名牌产品评选活动中,五常绿风优质大米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五常牌大米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成为全国仅有的七个大米品牌之一,也是我市唯一的中国名牌大米产品。
五常市是中国著名的水稻产区。其良好的自然环境、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造就了五常大米的优良品质。
为了充分发挥五常大米的品牌优势,五常市成立了1999大米协会,同时成立了规模化产业化龙头——绿风优质大米开发集团。
大米协会依法注册了五常大米原产地证书商标。
2001,五常市开始整合大米资源和品牌。五常指定产区生产的大米全部集中在五常大米这个品牌上,按照不同品种注册了五常大米、五常香米、五常糯米、五常黑米四个商品名称,同时对全市米业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成就了五常大米。
2003年,五常大米商品量达到4亿多斤,比其他大米高出0.12元,稻农增收5000多万元。
据悉,“五常大米”成为黑龙江省首个证明商标。
为依法制止商贩假冒五常大米,五常市大米协会在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指导下,以1997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一个可以保护原产地名称的证明商标,2000年受理,今年7月21日正式核准注册。
据介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根据产品的质量特点,对五常大米证明商标的使用区域进行了明确界定:红旗乡西城子村以东、位山河以西、磨盘山以北、呼格虎山以南的西浪河、拉林河流域。
该区域覆盖五常市654.38+0.5万亩水稻产区。